
二、胃肠与大脑的生理关系
胃肠与脑在经络上相互联系。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灵枢·经脉》曰:“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灵枢·动输》说:“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
胃肠与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脑为奇恒之腑,位置居于最上,为人体之首,元神所居。脑神支配着胃肠功能的正常进行,脑神健旺,则脾胃得以运化腐熟水谷,大肠传导正常。大肠与小肠为传化之腑,居于腑之最下,糟粕汇集。《灵枢·平人绝谷》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先天之精与生俱来,但后天神气的发育完善则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化。《素问·六节藏象论》也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八正神明论》言:“血气者,人之神。”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神赖气血奉养而养精明。胃与肠相互协调,气机通畅,气血津液生化有源,神乃正常。同时,脾胃升降有序,小肠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有常,清阳上升可荣脑髓,浊阴下降不扰清窍,则脑髓充盈,神志安和。
从西医学角度看,脑居颅内,是神经系统的中枢所在,既可直接或间接地调控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之相互联系协调,成为统一的整体;同时对机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做出迅速而完善的适应性调节,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活动起着支配协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冲动的传导,或是通过体液递质的传递,对人体进行支配调节。脑通过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控制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使大肠能平稳有序的扩张、收缩、蠕动、吸收。可以说脑主大肠。
大肠位居腹中,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接受食物残渣,吸收部分营养,储存粪便并排出体外之功能。研究发现,体内胃肠道是唯一一个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的系统。在肠壁上的众多信息感受器,通过信息反馈、调节脑功能,使脑与大肠之间的神经传导形成一个环形通路。同时大肠的排泄功能,及时将体内一些有毒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净化并稳定人体内环境,有利于脑功能的正常发挥。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胃肠激素存在于脑组织中,而原来认为仅存在于脑组织中的肽类物质也在胃肠中发现,这种既存在于胃肠之中,又存在于脑组织之中的肽类物质即脑肠肽。随着对脑肠肽和脑肠轴研究的深入,脑与大肠的联系也有了生理与病理上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