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本书结构
本书由6章构成。
第1章是绪论部分。本书从学界对阅读中低层信息加工的关注谈起,勾勒出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试图回答为什么学界会对形态意识在阅读中的作用这一课题产生兴趣,或者说,形态意识研究在整个阅读研究及其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此外,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简要说明了本研究的目的,从理论、研究方法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概括了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第2章是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形态意识的定义和测量、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与二语阅读理解相关的重要语言因素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在总结已有发现和已达成共识的同时,重点分析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研究中的问题和不足。
第3章描述本研究的概念框架,阐释和界定框架内各变量的内涵,构建出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的假设模型,为下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4章介绍本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受试的选取、研究工具的制定和修订、先导研究和正式研究的过程、数据的收集等。
第5章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假设模型的辨识、评估和修正,最终确定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的内在机制,然后以定量研究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同时参考定性的访谈内容,对研究结果展开详细的讨论。
第6章是结论部分,首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创新,然后讨论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1) 在大多数文献中,“阅读”一词指对形式上衔接、语义上连贯的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的阅读,即语篇阅读,也称篇章阅读和文本阅读。但是在有些研究中,“阅读”既包括语篇阅读,也包括单词识别或者句子理解。本书以语篇阅读为研究对象,为了行文的流畅和简洁,如无特别说明,“阅读”一词指语篇阅读。
(2) Koda(2005a)在Insights in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A Cross-Linguistic Approach一书的第三章中,把单词识别定义为提取单词语音信息和单词意义的过程,把解码定义为提取单词语音信息的过程,即解码从属于单词识别,是单词识别的一个子过程。但是,在大多数文献中,包括在Koda这本书的其他章节中,单词识别和解码是两个等质的术语,可以互换使用。因此,本书沿用目前的普遍做法,不对两个术语进行区分。
(3) 在以后的行文中,除非特别说明,统一用“单词”表示“视觉单词”。
(4) 图式理论中的图式包括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但是大多数研究只关注内容图式,即读者已有的与语篇内容有关的知识。
(5) 本书中的“相关”均指“正相关”。
(6) 本书中的“二语”,若无特别说明,指广义上的二语,即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包括外语和狭义上的二语。如果“外语”和“二语”同时出现,则此时的“二语”指的是狭义上的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