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流民之困与转机
东明县边界,尘土飞扬,一眼望去,只见密密麻麻的流民如潮水般涌来。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绝望。林缚站在临时搭建的安置点前,看着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妥善安置这些流民,将是对东明县新政推行的一次重大考验,也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按照林缚的指示,县衙的官员和衙役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在边界空旷处搭建起一排排简易的帐篷,作为流民暂时的栖息之所。同时,从县衙储备的粮食中调出一部分,熬煮了大量的热粥,分发给流民。
“大家排好队,不要挤,都有粥喝!”衙役们大声呼喊着,维持着秩序。流民们虽然饥肠辘辘,但在衙役的指挥下,还是勉强排成了队伍,依次领取热粥。
林缚穿梭在流民队伍中,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满是怜悯。他不时地安慰着流民:“大家不要害怕,东明县就是你们的暂时的家,我们会想办法帮助大家度过难关。”
然而,随着流民的不断涌入,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粮食储备虽然暂时能够满足流民的基本需求,但长此以往,必将难以为继。而且,安置点的卫生条件极差,一些流民身上带有伤病,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疫病的传播。
“大人,粮食储备最多还能支撑三天,这可怎么办?”负责粮食调配的官员焦急地向林缚汇报。
林缚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说道:“立刻派人到周边县城采购粮食,多带些银子,务必保证粮食的供应。同时,通知县城里的郎中们,让他们尽快赶来安置点,为伤病的流民诊治。”
“是,大人!”官员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统计流民劳动力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县衙的工作人员穿梭在各个帐篷之间,详细询问流民的情况,记录下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信息。
经过一番统计,发现流民中青壮年劳动力不在少数。林缚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东明县发展的一个契机。他决定加大以工代赈的力度,将这些流民纳入到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和书院建设中。
“各位乡亲,我们东明县正在进行水利工程和书院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手。如果大家有力气,愿意干活,就可以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和报酬,既能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也能为东明县的发展出一份力。”林缚站在一处高处,向流民们大声说道。
流民们听了,顿时议论纷纷。一些人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现状。但也有一些人对此表示怀疑,担心这只是林缚的一句空话。
“大人,我们真的能通过干活换到吃的吗?”一个年轻的流民小心翼翼地问道。
“当然!我林缚以知县的名义保证,只要大家认真干活,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而且,等工程结束后,大家还能拿到一笔报酬,以后的生活也能有所改善。”林缚坚定地说道。
在林缚的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流民表示愿意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于是,第二天,一支由流民组成的劳动大军便开赴水利工程和书院建设的施工现场。
在水利工地上,流民们在经验丰富的工匠指导下,搬运石块、挖掘河道、修筑堤坝,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深知,自己的努力不仅是为了东明县,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在书院建设现场,流民们协助工匠们搬运建筑材料、搭建房屋框架,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进行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流民数量众多,且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和冲突。在一次休息期间,两个流民因为争抢工具而大打出手,其他流民见状,也纷纷围了过来,场面一度失控。
林缚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现场。他看着情绪激动的流民们,大声喝道:“都住手!大家都是受苦的人,为何要自相残杀?我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过上好日子!”
流民们听了林缚的话,渐渐冷静下来。那两个打架的流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羞愧地低下了头。
“大家背井离乡,来到东明县,本就是缘分。我们应该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争斗。从今天起,大家都是东明县的一员,要团结一心。如果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绝不轻饶!”林缚严肃地说道。
随后,林缚安排县衙的官员加强对流民的管理和协调,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同时,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增进流民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
在解决了内部矛盾的同时,外部的压力也接踵而至。邻县的官员得知东明县收留了大量流民后,竟向朝廷上奏,诬陷林缚私自收留流民,意图谋反,企图以此来给东明县施压,让林缚赶走流民。
朝廷接到奏报后,十分重视,立刻派了一名钦差大臣前来调查此事。消息传到东明县,县衙内人心惶惶。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邻县官员如此诬陷,钦差大臣若听信了他的话,我们可就麻烦了!”一位官员焦急地说道。
林缚却显得十分镇定,他说道:“清者自清,我们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百姓,问心无愧。等钦差大臣来了,我们如实汇报情况便是。”
然而,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林缚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他收集了流民们的感谢信和签名,整理了以工代赈的详细记录,以及东明县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和进展情况,作为证明自己清白的有力证据。
数日后,钦差大臣抵达东明县。他一脸严肃,带着随行人员直奔县衙。
“林缚接旨!”钦差大臣在县衙大堂上高声喊道。
林缚连忙跪地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奏报称你私自收留流民,意图不轨。着钦差大臣李大人即刻前往东明县彻查此事。若属实,严惩不贷;若有冤情,还你清白。钦此!”
“臣林缚接旨,谢主隆恩!”林缚接过圣旨,站起身来。
“林缚,你可知罪?”钦差大臣李大人目光犀利地看着林缚。
“大人,下官不知何罪之有。下官收留流民,实是不忍见他们流离失所,饿死街头。而且,下官已将流民妥善安置,让他们参与到东明县的建设中来,以工代赈,这一切皆是为了百姓,为了朝廷。”林缚不卑不亢地说道。
“哼,口说无凭,你有何证据证明你所言属实?”李大人冷哼一声。
“大人请看,这是流民们的感谢信和签名,他们都可以证明下官是真心为他们好。还有这些,是我们以工代赈的详细记录,以及东明县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和进展情况。”林缚将准备好的材料呈递给李大人。
李大人接过材料,仔细翻阅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渐渐缓和。
“嗯,从这些材料来看,你确实是在为百姓谋福祉。但这还需本官亲自核实。”李大人说道。
随后,李大人在林缚的陪同下,前往流民安置点、水利工程和书院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他与流民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对林缚的看法。流民们纷纷称赞林缚是一位好官,若不是林缚收留他们,他们恐怕早已饿死。
在看到水利工程和书院建设的热火朝天的景象后,李大人心中已然明了。回到县衙后,他对林缚说道:“林缚,本官此次前来,是本官错怪你了。你一心为民,推行新政,收留流民,实乃朝廷的忠臣,百姓的父母官。本官定会如实向朝廷奏明此事。”
“多谢大人明察!下官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林缚感激地说道。
钦差大臣离开后,东明县的危机暂时解除。而经过此次事件,流民们对林缚更加感恩戴德,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东明县的建设中,与东明县的百姓们融为一体,共同为东明县的未来努力奋斗。
在流民的助力下,水利工程和书院建设的进度大大加快。眼看着东明县在自己的努力下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林缚的心中充满了欣慰。但他也明白,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