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概念图谱
引子:县城文学与基层中国
文学著作不仅能反映个体心灵的微妙变化,也能映射出社会变迁的文化属性和人文关怀。过去,学者们的笔触源于乡村,书写田园牧歌时代下的乡愁、风物与逸事。城镇化浪潮到来后,以乡村作为笔触起源的作品,逐渐让位于县城文学,这不仅是因为乡村的式微,更大程度是因为乡村的文化属性、生活形态甚至人文关怀已经城市化了,乡村故事无法被放置到读者所处的现实境况中去想象。
县城文学热的背后是基层中国社会的巨变,核心特征是中国社会已经由乡土中国转变为城乡中国,反映的是在大国大城的另一面有一个县乡中国的子系统,主导这个子系统的是以韧性作为运行逻辑的县乡政府,决定下一步走向的是县乡的孩子们。基层中国社会变迁的未来走向,是县乡的孩子们源源不断地从乡村走向城市,直至乡土中国进化为城市中国吗?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城市与乡村的中间地带——县域。在城乡中国背景下,作为既通向城市,又通向镇乡的桥梁,县域既有乡土文化相对保守的一面,又受到开放的城市文化影响,逐渐成为理解中国基层组织形态的窗口。
伴随着县域热的兴起,理解中国基层组织形态的窗口鳞次栉比,本书的新窗口是小县大城。“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这是一句早年的网络流行语,反映了青年人生道路选择的复杂,同时将希望的亮光指向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县域。县域的未来样态如何?我们或许能在小县大城中寻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