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周
选个有意思的题目
鱼老师 同学们好,咱们的写作基础小课堂现在开课了。我们这门课的目标,是我带大家一步一步从无到有建构出一篇论文。或者,更加确切地讲,是带大家“复刻”一篇我已经写完且成功发表的论文。大家接下来看到的研究顺序,就是我自己当时写论文的顺序。
珊 瑚 老师,那么我未来可以仿照您的顺序写其他论文吗?
鱼老师 当然能啊。“方法”这东西不挑题材!
龙 虾 老师,您都写了十来年论文了,我可是今年第一年正式学法学。您写论文的流程我们能照搬吗?
鱼老师 能!“方法”这东西也不挑年龄。更何况,此次介绍的方法超级简单,简称“有手就行”。
龙 虾 耶!
鱼老师 那好,咱们言归正传,今天我们来进行写论文的第一步。你们猜是啥?
海 葵 选题?
鱼老师 对!我记得你硕士阶段发表过小论文,那么你来谈谈,“选题”这一步需要做什么?
海 葵 我觉得,“选题”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值得写的东西。至于什么值得写,我从前也跟同学们交流过。有的同学说,“值得写”是有理论价值;有的同学说,“值得写”是新鲜、从前没人写过;还有的同学说,“值得写”是这个问题对中国很重要,不是距离中国十万八千里的题目。
鱼老师 那么,你认为呢?
海 葵 老师,我理论功底不咋地,所以,有理论价值的题目不适合我。这种题目撞到我面前,我都认不出来。也许龙虾师弟可以试试,我记得他很喜欢看理论书籍。
鱼老师 没事儿,“好题目”不一定有高深的理论价值。至少对于硕士生、博士生而言,不必有高深的理论价值。当然,如果你想要挑战下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论文,那理论价值必不可少。你继续谈,你觉得“值得写”的题目是啥样的?
海 葵 我其实没想着抽象出来“值得写的题目的五个特征”。我自己当初写论文的时候就想着,“这题目有意思,我要研究”!至于为啥有意思,我是觉得,“这个现象很让人费解,我得整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儿”。打个比方,两只白羊生了一只白色羊羔,我觉得没啥。但如果我发现两只白羊生了一只黑色羊羔,我就觉得很有意思了!
龙 虾 师姐,我觉得你有潜力成为孟德尔。
海 葵 老师,你说我理解的对不?
鱼老师 非常好,能看出来你从前写过论文!事实上,你提出的这个思路,也是我自己绝大多数论文选题的方式。积极一点说,就是我要写一个“我感兴趣的”;消极一点说,就是我要写一个“我看不明白咋回事但对此有所怀疑的”。咱们这回要写的论文,正是这么一个题目。大家都听说过“大数据杀熟”这个词没有?
珊瑚&龙虾&海葵 听过!
鱼老师 你觉得这事儿合法不?
珊 瑚 嗯,不合法?听这名字就像“不合法”。
龙 虾 不一定。我不知道它合不合法,但我知道,这事儿很普遍。比如前两天,我订外卖时配送费就比我室友平白无故多了五毛钱。
鱼老师 好,接下来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位同学去网上搜一个“大数据杀熟”的案例,然后跟我讲讲,这事儿后来咋解决的。
珊瑚&龙虾&海葵 好!
(30分钟后)
鱼老师 咋样,有结果了没?
珊 瑚 有!老师,我在网上搜到了一起某购物网站“会员价反倒比非会员价更贵”的案例。新闻讲了,同样一盒牛奶,会员价3元,非会员价才2.8元。这是“大数据杀熟”对吧?
鱼老师 是。那么,处理结果呢?消费者有没有获得补偿?
珊 瑚 嗯,好像没有。商家的解释是,消费者是先后用两个账号下单,中间相差了14分钟,所以价格波动很正常。
鱼老师 这个解释你相信吗?
珊 瑚 不信啊!因为新闻还说了,消费者王先生不服气,找了个朋友在12点整和自己同时下单。结果呢,这个朋友的非会员价就是比自己的会员价便宜!
鱼老师 好!那么,这是“个案”吗?龙虾,你有没有找到类似的案例?
龙 虾 有。我找的是餐饮外卖的案例,和我刚才说的、我自己经历的那件事儿差不多。商家的解释也是,会员配送费更高是因为会员下单时间是“高峰期”,但非会员在一分钟之后下单就不是“高峰”了。我也不信!
海 葵 老师,我也找到了一个案子。和珊瑚的有点儿像,不过电商的解释是“非会员有‘新人促销价’,只限新用户才能享受”。
鱼老师 好,那么咱们继续分析一下,上述现象,电商一方有没有受到处罚?
珊 瑚 没有!至少我没搜到。仅有的新闻,至多是客服同意把多收的几毛钱补偿给消费者,还是返还代金券,不是现金。市场监督管理局并没有处罚电商。
海 葵 老师,我倒是看到一个新闻,浙江绍兴某法院判决电商一方“退一赔三”了。网上说,这是“大数据杀熟第一案”。但是,我对此略微有点儿怀疑。
珊 瑚 师姐,你怀疑啥?你是觉得这算“孤证”吗?或者说,只有这么一起案子?
海 葵 不是。是判决理由让我相当怀疑。我粗略扫了一眼,整个判决内容都没有一句话在讲“大数据杀熟违法”。
鱼老师 两位同学说得都非常好!你们俩分别提到了学术研究的两个重要因素:其一,不要揪着“个案”说事儿。如果某问题只有一起案例肯定了你的观点,那么,你绝对要怀疑一下,是因为问题太新了,还是因为这一起案例判决有问题?其二,看判决要看全文,不要只看“原告胜诉”还是“原告败诉”。咱们法律人,最需要的就是“有据可查”,简称“说话加脚注”。海葵同学说的这个案子,咱们后续还会再谈到。那么,大家再来分析一下,你们觉得刚才找到的三个案例,到底属不属于“值得写”的问题?
龙 虾 属于!我原以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定会在消费者投诉之后处罚电商的。我当时没举报那个外卖平台就是因为五毛钱数额太小。但我没想到,这个现象居然“不违法”?
珊 瑚 同意,我也很惊讶。
鱼老师 好,那么,谁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咱们从三个例子当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问题?
珊 瑚 我来试试。“大数据杀熟到底违不违法?”
鱼老师 海葵,你说说,提炼的这个问题好不好?
海 葵 我觉得,可以,但还能更进一步,“大数据杀熟为什么犯众怒但不违法?”
鱼老师 哈,你多加了一个因素——犯众怒。这个因素是你从哪儿提炼的?
海 葵 从龙虾师弟那儿啊。他现在还在耿耿于怀五毛钱呢。——不开玩笑,实际上,新闻当中有提到啊,比如消费者对此很不满意,会反复借用朋友手机试验究竟存不存在“大数据杀熟”。而且此类事件一再发生,所以我将其描述为“犯众怒”是没问题的。
鱼老师 很好。那么,你继续讲,为什么要加进去这个因素?
海 葵 因为我觉得,一方面,从我自己而言,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大数据杀熟”违不违法,而是情理和法理的冲突,即老百姓觉得这不对但市场监督管理局不管。我记得朱苏力老师在写一篇关于“秋菊打官司”的论文时就曾提到过情与法的冲突。这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法理学话题对吧?
鱼老师 非常好!这就是“好题目要有理论性”的具体体现啦。那么,“另一方面呢?”
龙 虾 老师,我来猜猜。师姐是不是想说,论文题目要有话题性,抓人眼球?
海 葵 是。不过,我可没“标题党”!
鱼老师 没,这不算标题党。“抓杂志编辑眼球”是个常规玩法。那么,我们现在就从实例当中抽象出来一个值得写的论文题目啦!来,珊瑚,你来给我们最后概括下:我们今天讨论了什么问题?
珊 瑚 好的,老师。这是我的笔记,我分享到咱们师门群啦!
鱼老师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下周同一时间再见。本周给大家留个作业:你们上网去搜一搜,中国究竟有没有关于“大数据杀熟”是否违法的法律法规?
珊瑚&龙虾&海葵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