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3/52978063/b_52978063.jpg)
第92章 改革初见成效
乡里初中学校的那些老瓦确实很多年了,如果全部单子能搞定,起码也得几万片瓦,可能都得好几窑,一下子都能收一千多。
宋向阳知道那老校长是刘有林的一个表叔,自己的瓦片质量和价格都不输其他家,所以,能有这样的大单子,那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最重要的是,如果能拿到这么大的单子,自己的瓦厂名声也能很好的打出去,到时候,说不定,其他很多单位上的单子再去推销也很有宣传效果了。
而刘有林显然也是对宋向阳承诺的提成非常心动,立即激动道:“这可是你向大家承诺的哈,刚好明天我家细伢子明天10岁生日,我表叔也会来,我正好趁着跟他说一说。我觉得这事应该八九不离十了。”
其他人看着刘有林那兴奋的神情,也都显得极为兴奋,都在盘算着自己各自能拉成的单子,尤其是四婶也站起来说道:
“伢子,咱们八组还有好多要修房子的,我晚上下班后,挨家挨户去拉下家常。”
三婶原本就在盘算着这些人的生意,眼见四婶提前下手了,赶紧说道:“晚上我和你一起去,多一份力量更有把握些。”
四婶看着三婶那跃跃欲试的神情,笑着点了点头,三婶的嘴巴比她好使,有她帮腔,成功率更大些。
之后大家在开工忙活的时候,刘开富的婆娘还特意找到宋向阳。
她妹妹眼下也正在分家修新房子,也需要瓦片,只是离清水村有点远,来回得大半天时间,她是想跟宋向阳请假一天去说说,而且,她言语间一直在跟宋向阳做着保证。
宋向阳见她如此上心,也就让三姐做了登记。
现在瓦厂的出勤和财务都是由三姐来负责,自己要让瓦厂的制度更正规些,所以,这些事他已经不像先前那样口头答应一下就行了。
刘开富婆娘在三姐那做了登记后,就乐滋滋地跟刘开富说了一阵子,看两口子脸上的笑容,估计已经是对这一单子的成功胸有成竹。
宋向阳此刻见瓦厂的人每个人脸上都是洋溢着开心,刘有林在挑土的时候还跟三婶和四婶开着玩笑,说自己屋前的几户邻居不要去拉家常了,自己晚上让家里的婆娘去问问看需不需要瓦,他生怕两位婶子把他的单子给抢了。
宋向阳远远地听着几人的玩笑话,也是嘴角微扬,他准备也上前去搭几句玩笑话。
但不知何时,母亲刘凤花走了过来,拉着他的胳膊低声说道:
“你三妈刚才跟我说了一嘴咱家这瓦能不能便宜点,她们准备下半年在那个老屋场修房子了。如今你三妈在瓦厂工作,一个月也能有个一二十块钱,你三爸他们三个男的每天担柴火卖,一个月也赚了一点钱。她准备到时候再跟娘家借点钱,先把房子立起来,但只装修第一层。但是再怎么算,她们家的钱米还是紧张了些,估计到时候木工的钱都得欠着用换工去还。”
母亲说完,静静地等着宋向阳的答复。
宋向阳见母亲那忧虑的眼神,回应道:“嗯妈,咱三妈家的瓦咱就不挣钱,完全按成本价给她就是了,如今有了这预售和销售的模式,她可以每月从她的工钱里抵扣一些。过阵子,等我收上更多的预售款了,我准备再开一个新窑,到时候,我让三妈两个儿子也都来瓦厂做工吧,这总比担柴火挣得多。”
母亲刘凤花看向宋向阳,心疼地说道:“你最近操心的事情都太多了,连皮肤都蜡黄蜡黄的了。你三妈家的事情,能帮则帮,她家两个儿子虽然都是很有力气的人,但是,你也要注意点,他们可不像人家刘开富那样舍得卖力气的人。不过,你言语上要注意下,别伤着和气了,省的你三爸和三妈心里多想。”
宋向阳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说道:“嗯妈,你就放心吧。咱瓦厂现在是有规章制度的了,很多事情都不是我随口就能定下来的。他们出工不出力,那工钱按照考核自然就拿得少,到时候发工钱的时候,他们看到别人的钱多就知道反思了。而且,我也是帮他们一把,也没有他们当苦力来用。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凡事凭良心就行。如果他们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到时候我也就懒得再帮他们了。”
“反正,你心里有数就好。像你小舅舅那样子,原来我还准备让他来瓦厂帮忙,但你其他几个舅舅都很反对,都觉得他有点好吃懒做,被你外婆宠惯了。到时候弄到你瓦厂来,你这外甥还不好管他,还要被人家说你亲疏有别。”母亲说完,还轻叹了一口气。
宋向阳不知道母亲还问过小舅舅的事情,但估计也是怕给自己添堵,所以才会这么说。
他宽慰母亲道:“小舅舅都那么大的人了,你也就不要什么事都替他操心了。他那性子现在来咱瓦厂确实不合适,等我后面生意做大了些,再给他安排其他事情吧。我也怕给他弄不好,还让嘎婆给我置气呢。”
母亲见宋向阳心里有数,点点头,便没有再继续说话。
她默默走开,准备去村里游说几户关系好的来买瓦厂的瓦。
宋向阳知道母亲的心思,也不打算阻扰母亲。
经过两人一番谈话,刚才聊的起劲的刘有林几人已经结束了话头,现在正热火朝天的干着活计,宋向阳也不想再去凑热闹打搅大家了。
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于是去到工棚附近的一间小屋子,那是三姐几个特意搭的一个茅草屋,算作是一个不太正式的财务室。
里面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堆了好几个账本,三姐已经对账务上的事情完全做的得心应手。
见到宋向阳走了过来,三姐正在拨算盘的手停顿了下,问道:“你今天不是要去供销社问人家要不要瓦的事情么?”
“那个事情不急,反正也跑不了,等下次赶集摆摊的时候再问也不迟。再说了,供销社咱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去说人家估计都不当回事,我准备让大姐夫去问一下。毕竟,他们家就在街上,对供销社的那些人都熟悉,你觉得咋样?”
宋向阳边翻着账本,边问三姐。
“你这事得找大姐说,只要大姐一开口,那李国庆保准满口答应,这事情就已经成了一大半了。”
三姐的性格比较跳脱,平时对大姐和二姐都是直呼其名,所以对这还未办婚事的大姐夫“李国庆”也是大名的叫着。
“大姐那性子,我估计她是不会开那口的,她生怕她未来的婆婆说闲话。哎,看来还是我去说一说吧,我就权当沾一下未来的大姐夫的光。而且,只要他能谈成,我也像其他人一样,给他算提成。”
说完,宋向阳放下账本,看着三姐细心地在算着各种数字。
三姐生怕算错,又停下算盘,叮嘱道:“你还是等大姐他们结完婚再去说吧,反正也就几天时间了,就算人家婆婆不说,到时候嗯妈肯定也会说你。”
宋向阳沉思了一会,觉得三姐说的在理,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随后,他看向角落的一个厚纸板,灵机一动,对三姐说道:“三姐,那厚纸板没用的吧?能给用不?”
三姐转头看了看角落,好奇地问道:“你要那纸板干什么?那是我用来挡风的。”
“都快开春了,也不太冷了,我拿这纸板有用着呢。”
宋向阳狡黠一笑,也不等三姐同意,拿起桌上的一只毛笔,直接走向角落的那块厚纸板,然后缓缓地在上面写道:“销售排行榜(周)。”
下面还写上123的序号,然后空了一大段后,在后面用括号写上分别写上奖金3元、2元、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