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当文豪从写历史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矛盾

“路遥同志我就这一本还没有看。”

顾清在别的方面不会怀疑路遥的信用,但是在借书这方面,路遥借书绝对是有借无还。

路遥在初学写作的时候经常去找别人借书,虽然借来的书一定会读,且保存还好,但不还,如果讨要就说丢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且据说当年平凡的世界获矛盾文学奖的时候,路遥连路费都出不起,最后还是别人帮忙出的,哪怕得了奖他的环境依旧艰苦。

顾清严重怀疑路遥得了诺贝尔奖,还得专门去找别人借一点外汇来。

顾清见路遥开口索要态度坚决的说道:“借你钱都可以!但是借书不行,等我看完再说。”

见顾清一脸防贼的样子,路遥就只好作罢,路遥是没想到他借书不还的坏毛病什么时候传出来的,他在燕京还没有借几本书。

路遥只好把视线放到了书架上面另外一本书,顾清的写作水平不错。

书架上面的书却就只有那么几本,但这基本足以见得顾清的口味挑剔。

“柳青的《创业史》,没想到你也喜欢我当初还做过这家伙的编辑,这本书我足足翻来出去读了好几遍,写的是真好。”

“这本书在《延河》发表过,算得上是农村题材里面的代表作了,但是就这本书的第一版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顾清皱了皱眉还没有等路遥再次开口,就将那一本《创业史》护至身后,转身过去将铁炉里面的盖子掀开。

拿汤勺翻了一下滚烫的刀削面又拿筷子夹了一根确定火候成熟了以后,取出早就已经炒好的小料当做面浇头,才将这些刀削面盛出。

尝了尝味道加了一点纯粮制造的酱油,倒点醋进去,往里面加点辣椒酱一拌,旁边再搁一对吃面必备的大蒜。

齐活!

路遥见状有些尴尬,这家伙怎么一提到实体书就跟防贼一样看着他,他在借书这方面人品有那么差吗。

“路遥别提书的事情了,先把刀削面吃了吧,尝尝我的手艺,你不是还要坐车回秦省吗?”

路遥听到这句话,才想起回秦省的事情,不知不觉已经聊了不少时间了。

抓起筷子也不管刀削面好不好吃也不管烫,就一个劲的往嘴里面塞,吃完连嘴都没顾得上擦,一拉开门就离去了。

顾清看着路遥的这一副样子脸色中就出现一些无奈,这或许每一个成年人都特有的无奈吧,现在的大势都在逼着每一个人努力。

只是想要轻松一点,或许也是一种奢望,关于心理学这方面的普及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短板。

这一点恐怕是钱也没办法在短期内解决,想要解决这方面恐怕唯有学识,这也就是为什么顾清后来变得热爱读书的原因。

顾清把路遥的瓷碗收拾了一下,这个小火炉煮东西非常不方便,而且说是两个人的分量,煮了半天其实也就一个人。

灶台的问题得解决了,作为一个爱好美食的人,连灶台都没有,那跟上厕所不带纸巾有什么区别。

“走的还挺着急的,一个人吃也好,刚才出门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没布置全,晚上去供销社把东西一块都买齐了。”

顾清一边吃着一边看向窗外的风景,隔壁的屋顶上两只喜鹊停在那里,四周的人都在匆匆忙忙地行走着。

街道上走过一男一女,他们大声讨论着关于燕京城戏剧的事情,好像最近在这附近有关于戏剧这方面的表演。

戏剧?京剧本身就非常出名,也是非常经典的华国传统文化,刚来的时候还差点忘了这茬了,现在倒是可以抽空去看看。

顾清取出一些钱往供销社里面走去,袋子里面还揣着费尽心思搞来了几张收音机票。

一头钻进供销社里面,再出来的时候,身上就多了一大堆的东西,收音机,粮食,各种调味料,以及果木炭。

顾清把东西放好以后,就拿着剩下的钞票拉上了朱琳一起去新华书店,顾清一直都喜欢逛新华书店,哪怕没钱他也会去翻找一下。

因为里面的书可以免费观看,数量又多,环境好对于距离图书馆远的人简直不要太方便。

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新华书店的书香味没了,反倒是一靠近附近就有一股咖啡味从里面飘出来。

新华书店到外面早就排起了长队,所有人的眼神里面都充斥着一种迫不及待,在外面还有一个小型的读者招待站。

顾清和朱琳排在队伍的最后头,经过几分钟好不容易快排到队伍前头的时候。

一个穿着肮脏绿色棉袄的人嘴里叼着一根廉价的杂烟,瞅了一眼顾清身上的着装,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直接就插到了队伍前头。

顾清有点看懵了见前面有人插队面色也是阴沉了下来,这人是看他面色太和善,拿他当泥捏的不成。

在这个年代的素质普遍都很高啊,很少有插队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保不齐有个别奇葩在。

“同志插队不太好吧?”

顾清接连喊了两次,那人才略带怒意的回过头来。

“谁跟你是同志了?”

“瞧你身上穿的那一身的确良,一看你就是有钱人!做个体户赚了点小钱,真以为自己很厉害,这样的人多了去了!”

“这一来一回不就是赚的我们工人的血汗钱吗!给给我们行个方便又怎么了!”

那人嘴里面说着,语气之中还带有一点洋洋得意,伴随着清风吹过衣服之下遮掩的工服无意之间露出。

放在这年头,个体户并不是什么太光荣的职业老师教书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把个体户拿来当成一个贬低的对象。

不好好读书以后长大只能像某某人一样去当个体户这种话其实非常常见。

“个体户还闹起来了,不就只会搞些投机倒把的小玩意吗。”

“就是啊,穿的光鲜亮丽指不定从别人手里吸了多少血呢。”

这样的争吵自然也吸引来了前后人的争论,对于这类似的话题一直都是一个巨大的热点。

由于先入为主的概念,只有少部分人会开口帮顾清维系,剩下的绝大多数都保持了都选择了帮工人。

但是嘲讽的语句就只有这么两道。

顾清扫了一眼眼前所谓的“工人”嘴角忍不住出现一些笑意,如果说是工人的话这人的衣服实在太干净整洁了一点。

看上去就像是刚做出来的一样,而且上面还有不少低质布料,非常明显的线头,在燕京城里面已经很少有工人会用这种布料了。

外面脏里面干净跟那资本家恰好反过来。

最主要的是手上竟然没有茧子,看他的年龄有三四十岁了,谁家工人去干活,身上不得留点茧子下来的。

这不是去干活,这是去度假了吧!

顾清问道:“你说你是工人?那好你是哪家单位的方便同志能回答一下吗。”

一听到这里眼前的青年眼神中流露出一些底气不足,不过这种底气不足伤瞬即逝换来的是一脸的自信,现在明显是他占优势。

可不能落了下风!

工人对个体户如同八十万打六十万优势在我!

青年吐出一口烟圈,露出一点鄙视的眼神,手指着顾清的脸说道:“问咱家单位干啥?是想打击报复!咱可不怕你这个个体户,你还能翻了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