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为什么写这本书?
现在有关数字化的书籍、公众号文章、视频、讲座等内容浩如烟海,各协会、智库、大学、咨询机构、专家、大V等似乎都在讲数字化。其中大部分的内容可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讲“大”的方面,如数字化政策、数字经济、行业数字化趋势、数字化标准、数字化方法论或标杆案例等;另一类是讲“小”的方面,如具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如云平台)、某个具体方面的数字化(如供应链数字化)、某个具体领域(如数据资产管理)等。可是,企业很快发现“大”方面的内容对于自己通常不那么容易落地,而“小”方面的内容似乎又常和自己最关心的价值点或核心问题不很相关,数字化负责人工作开展不顺畅,咨询公司或数字化供应商的方案似乎没问题但远未达到预期的价值,上马的数字化项目似乎总在隔靴搔痒,着实让人迷茫。
这几年找笔者合作的企业,几乎都被大机构、大厂、大专家“轰炸”过,他们交过无数“学费”后发现:想做真正的数字化的企业,特别需要简单易懂的、洞悉数字化本质的逻辑和配套的方法,只有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大”与“小”之间的逻辑断层打通,整理出一套适当的、可落地的赋能方案,才能合理利用好业务骨干、专家、大机构、大厂提供的能力和解决方案,将数字化深度融入企业治理、发展战略、商业模式、运营机制等。
在市面上眼花缭乱的数字化内容中,有关数字化本质逻辑、整体思维和具体落地的资料十分稀缺,而这些恰恰是有关如何将数字化方法、资源赋能于具体场景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笔者在之前出版的两本数字化图书(《企业信息化:企业架构的理论与实践》《企业架构的数字化转型》)相关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将多年学习和伴随式辅导实践中提炼的心得与体验,升维抽象、整理成极简的逻辑与体系,用简单的图形和通俗的文字表述出来,让晦涩的逻辑和繁杂的技术一目了然,分享给切实有需要的企业管理者和数字化建设者们。
笔者的前两本数字化图书曾被数家大型集团企业用作内部数字化教辅材料,并被一所大学采纳为数字化相关课程的教材。在本书中,笔者用尽量简洁的文字进行表述,对之前两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升级,逻辑上更加缜密,内容上更加实用,希望不让读者失望。
本书的特点
这是一本讲如何“干活”的书,通俗讲就是:如何把数字化“大”的方面与“小”的方面打通,并应用于企业数字化实际建设过程的逻辑与方法。
本书不是理论书籍,为了在薄薄一本书中讲清楚复杂的数字化逻辑,必须对素材进行升维提炼,但升维后会让内容显得抽象,甚至介绍系统论的部分内容,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在讲理论。实际上本书的核心内容均是多年实践和学习所得,且比较实用,而笔者没有实践过或者没有想明白的内容,不敢写进本书,以免辜负读者的信任,耽搁大家宝贵的时间。对于结构性思维、系统思维不强的读者,他们可能不能马上理解本书的全部内容,但书中对“LY-DTM”(极简数字化转型模型)、“文化-规则”模型以及其他模型的一些叙述,非常简单、直白、实用,值得多看多想,内化于心,相信读者一定会有所得。
本书虽未涵盖基础理论、技术发明或创新,但笔者通过学习先进、前沿的知识和经验,并在实践中组合、创新地使用,学其神,活用其形,将心得体验提炼成本书内容。期待可以帮助大家结合企业具体场景,规划合适路径,选用好资源,做好数字化工作。
本书会讲一部分信息技术(IT)的内容,但仅限于帮助读者了解关键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阅读本书不需要特别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积累或技术背景。若读者有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技术细节的需要,建议阅读其他的专业书籍。
在提到“数字化”时,大多数人习惯性地会和“转型”联系在一起,所以“数字化转型”是个高频词、网红词。实际上,“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化建设”的阶段性、部分性工作,不能代表数字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为了叙述方便和避免歧义,本书中会把“数字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混用,通称为“数字化”,需要区分的地方会特别说明,本书书名也选取了“数字化”这个词:既可以当名词用,表示数字化建设/转型工作本身;也可以当动词用,表示数字化建设/转型的过程。
最后,本书绝对是本“干货”书,避免讲大道理和技术细节,不拼凑字数,不讲好听的故事哗众取宠,而注重逻辑与实战。笔者明白本书肯定没法让所有人喜欢,但相信对正在寻求合适数字化解决方案,且真正想做好数字化工作的企业和从业者会有实实在在的价值。
本书观点
如果把企业看成一台电脑,那么上规模的企业需要为其自身构建一个良好的、可敏捷升级的“操作系统”,即业务运营系统,也叫业务操作系统。在此业务运营系统之上,让企业各项资源和各项管理要素与系统进行很好的匹配与锚定,方可使得各项业务顺畅运行,给企业带来持续收益。
企业数字化的过程就是企业打造和维护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的过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固化规则、突破时空限制、记录交易、信息对称、数据挖掘、自动化、智能化、驱动商业升级……”能力,让企业更加敏锐、灵活,持续夯实企业基础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的建设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使用科学的系统方法和对应可落地的工程方法,通过跨领域、跨单位、跨层级的团队协作来进行,数字化工作方能顺利落地并可持续优化。借助与数字化相关的系统方法,可从整体的角度厘清企业各个资源与要素间的关系,用可落地的工程方法来搭建卓越的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
本书的价值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及所在数字化团队:
● 统一数字化思维及思路:团队思维一致才方便沟通,思路一致才方便达成对方案的共识。本书中的模型、方法和观点等,可以帮助团队快速统一数字化的思维及思路。
● 建立极简有效的思维模型:帮助将极简的系统思维及数字化极简模型等快速内化于心,直接应用于思考、决策、学习和工作中。
● 了解数字化工作方法:有助于参与关键问题讨论,充分理解和参与数字化方案设计过程,并控制数字化工作节奏和质量等。
● 增强行动一致性:帮助数字化团队做到逻辑一致、方法一致、表达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等,从而高效协作,有序开展数字化及其持续优化工作,切实提升组织效能。
● 更好读懂、理解其他数字化资料:基于本书的逻辑和方法,读者可以更好读懂、理解其他数字化方法类、信息技术类书籍和资料,更快理解所接触的数字化方案,更有效地参与各种沟通,更实际地结合现状思考所在企业的数字化相关议题。
本书的内容安排
本书分为4篇:
第一篇 数字化极简逻辑篇。
第1章 绪论。先介绍一个传统企业的数字化案例与一个数字化原生企业的数字化案例,展示数字化的价值;而后从企业喜欢的数字化相关问题及企业数字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着手,讲解当“数字化”成为必修课、必答题时,其根本解决方案是培养自身的数字化团队,应急辅助方案是采用伴随式辅导服务。
第2章 数字化的极简逻辑。本章是第一篇的核心。着重介绍极简数字化转型模型(LY-DTM),讲清楚“战略是输入、业务是基础、应用是镜像、数据是核心、技术是支撑”的逻辑。该模型是本书的基础模型,也是笔者数字化体系的根基。
第3章 数字化的“不得不”。通过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落地发展战略和时代趋势分析,阐述数字化是企业“不得不”的选择。
第4章 数字化的目标和路径。介绍数字化的目标和路径。基于净资产收益率的3个计算因子,以及华为、埃森哲等的数字化目标分类,将数字化目标格式化为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创新3部分。通过比较分析这3个目标,给出简约的数字化路径建议。
第5章 数字化与内部审计的关系。介绍数字化审计的概念,以及数字化审计与数字化的关系,建议将内部审计力量纳入企业数字化团队。
第二篇 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篇。
第6章 业务运营系统概述。首先介绍系统的概念、关系的重要性、综合集成法、数字化与生产关系间的联系,以及数据对于系统的重要作用;其次,基于系统引入业务运营系统的概念,讲解业务运营系统的构成、运行原理、规则的重要性,阐明数字化是固化规则的好手段,强调规则是构成业务运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规则”模型讲解“文化孕育规则、规则决定行为、行为导致事件”的逻辑,通过业务运营系统运行原理讲解“文化决定业务运营系统,而业务运营系统进一步保留和强化文化”的逻辑,提出企业数字化就是打造与维护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的过程;再次,强调业务运营系统需要系统管理员;最后,介绍系统工作者的素质模型。
第7章 业务运营系统的持续迭代。介绍业务运营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持续迭代的方法,主要包括:精益思想、跨领域沟通和敏捷迭代;等式“数字化时代下的精益=精益思想+跨领域沟通+敏捷迭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篇 数字化系统方法篇。
第8章 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需要系统方法。内容包括:系统的概念及组成,企业架构方法——经过检验的构建数字化业务运营系统的方法;TOGAF 框架;华为数字化转型方法;VeriSM数字化方法;团体标准T/AIITRE 10001-2020;推荐的数字化工程方法——S-APAIP。
第9章 业务架构:业务是基础。详细介绍“业务架构是基础”的逻辑,以及业务架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从价值流到业务流程的蜕变、CBM方法和流程梳理的Y模型等。
第10章 数据架构:数据是核心。详细介绍“数据架构是核心”的逻辑,以及数据架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业务到数据的映射、数据的跨流程共享等。
第11章 应用架构:应用是镜像。详细介绍“应用架构是镜像”的逻辑,以及应用架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业务到应用的映射、双模IT、云原生应用、DevOps等。
第12章 技术架构:技术是支撑。详细介绍“技术是支撑”的逻辑,以及数字化平台的概念与作用,同时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第四篇 数字化治理篇。
第13章 数字化的组织变革。介绍数字化的保障。包括4个部分:数字化治理、组织机制、管理方式和组织文化。
附录1:详细介绍伴随式辅导解决方案。
附录2:介绍一个数字化迁移示例。
本书的读者
● 企业管理高层,包括董事会成员、经理班子(含CEO、CFO、COO、DTO、CDO、CIO、CTO等);
● 企业数字化团队的成员,包括领导者、设计者、实施者、监督者等;
● 职能部门管理者和业务管理者,包括部门负责人、业务项目经理、业务骨干等;
● 参与企业数字化的供应商团队的负责人和骨干等;
● 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人员;
● MBA学员等。
版权
本书大部分内容为从现场实践及系统性的学习中归纳、思考、提炼后的原创内容;少量内容是对接触到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进行消化、吸收、转换后,以笔者的视角进行呈现的。本书中引用的他人版权内容尽可能写明了出处,以表示对原创者的尊重和感谢;若读者发现有遗漏之处,请予以提醒,以便本书再版或重印时予以改正。同样,欢迎喜欢本书的读者引用本书的内容,烦劳在引用时亦注明出处,创作不易,恳请配合。
在阅读本书过程中,若发现纰漏或有好的想法,请联系作者,欢迎批评指正。
联系方式
微信号:renzhetiger 电话:18128855662
微信公众号:数字化精灵 邮箱:39694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