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三
这本书的底层逻辑基础是系统论和系统思维。系统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组件、对象)组成,要素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具备特定功能和目的。一个系统一般而言具备整体性、目的性、涌现性和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系统的目的性根据需求表现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开放系统与外界有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与流动,形成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而物质流与能量流是通过信息流反映出来的。系统功能的维持、系统间要素通过关系发生作用,都要通过信息反馈,而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字技术让数据加速流动,实际上在为系统“加速”,这也是为何在数字化浪潮的当下,数据成为一个组织的核心资产和基本生产要素。
本书对数字化的概念进行了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把企业这个经济系统描述出来的对象称作“业务运营系统”,主要由各类业务规则、管理规则组成,驱动内外部生产要素循着相应规则发生关系,企业的数字化即其业务运营系统的数字化。
本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在于使用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思维,构建了企业底层业务逻辑模型,此模型包括三块内容:(1)数据要素的数字化,即建设主数据、参考数据(基础数据)。(2)要素间关系的数字化,即建设规则数据。(3)要素通过关系发生作用过程的数字化,即建设事务数据(记录)、观测数据、报告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
而要做好数字化工作,和系统治理一样,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和数字化人才培养,逐步改变现有习惯,建立新的文化,通过成立数字化治理组织等措施保障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做好具体的企业数字化工作。
本书作者从介绍数字化的极简逻辑模型着手,花大篇幅介绍了系统论的基础内容,让读者抓住数字化的重点和本质:数字化建设必须扎根业务价值、回归商业本质,关注系统的功能和目的;要素的数字化是基础,要素间关系的数字化是关键,要素间发生关系过程的数字化是结果。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业务运营系统建设和维护的方法、数字化具体落地的企业架构方法、华为数字化方法论等,以及相应的组织变革方法和数字化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素养等。
本书以系统论和系统思维为基础,完整地阐述了数字化建设逻辑,并以数据为中心连接物理现实世界和虚拟数字世界,有效融合了业务和IT双轮驱动,解决了业界业务和IT两张皮的难题。在数字化资料汗牛充栋的今天,本书作者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义(Rethink&Redefine)了数字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可行的实践落地方法,独创性地提出了“企业操作系统”新概念,让人耳目一新,相信读者一定会通过阅读本书得到价值,并能更好地帮助企业高效地落地数字化。
张玉宏
钱学森系统工程思想研究室成员、
前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爱迪生工程发展项目EEDP核心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