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环境与贸易摩擦研究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美双边贸易发展及贸易摩擦概述

第一节 中美贸易发展的成就

230多年前,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从纽约来到广州,拉开了中美经贸往来的序幕。如今,中美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国家间不断发展的经贸合作将两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务实合作,通过在资源、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推动双边贸易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发展。2017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5837亿美元,双边服务贸易额1200.9亿美元,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79亿美元。两国间的合作从单一的贸易往来拓展至经济合作的各个方面,在教育、科技、能源等领域展开了广泛有效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一、中美双边经贸往来

2001年至2017年间,中美双边贸易额从805亿美元增长至5837亿美元(见图1-1),年均增长率达到13.1%。从双边贸易额占各自贸易总量的比重来看,中美双边贸易量一直占中国进出口总量的12%以上;占美国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6.5%增长至16.6%(见图1-2)。

图1-1 中美双边贸易额

@zk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1-2 双边贸易额占比变化

@zk资料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

从市场依赖程度来看,2001年至今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总额占中国总出口的近五分之一,且这一比重有波动下降趋势(整体从20.4%下降至18.8%,见图1-3);而美国出口至中国的商品占美国总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63%上升至2017年的8.4%。由此可以发现,美国仍然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1],这一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中国对其的依赖程度在逐渐下降,市场逐渐多元化;而中国市场对美国的重要程度正在逐渐上升。

图1-3 中美双边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例趋势

@zk资料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总署。

(一)货物贸易

从中美商品贸易结构来看,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占比50.8%),家具、玩具、杂项制品(12%)及纺织品和原料(7.7%);美国出口至中国的主要产品为运输设备(22.6%)、机电产品(19.2%)及植物产品(11.5%)。其他大类产品占比详见表1-1[2]和表1-2[3]。从行业来看,中美双方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美国是中国机电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的飞机、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表1-1 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

单位:%

注:2017年为估计数据,尾差调整,加和不为100%。

资料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

表1-2 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

单位:%

续前表

注:尾差调整,加和不为100%。

资料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

从技术分类来看,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为15.3%,远大于美国对中国该类产品的出口占比(2.84%)。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以低技术和中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以中技术和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见图1-4及图1-5)。从变化趋势来看,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仍然较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4年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存在较大幅度的下滑,虽然2014年以后有所回升,但2017年再次显示出下降趋势。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实施了出口管制。[4]

图1-4 中国对美国出口技术分类

注:2017年劳动密集型占比为估计数据。

资料来源:UNCTAD数据库。

图1-5 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分类

资料来源:UNCTAD数据库。

(二)服务贸易

以教育、旅游、运输等形式为代表的服务贸易是中美经贸往来中占比虽小但日益重要的一部分。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美服务贸易额为1200.9亿美元,同比上升1.7%,其中中国自美进口服务870.8亿美元、对美出口330.1亿美元。[5]与货物贸易中美方一直逆差相反的是,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保持了对美的长期逆差,且差额呈扩大趋势,从2005年的18.41亿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380.18亿美元(见图1-6)。美国长期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服务输出国的地位,而我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出口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图1-6 中美服务贸易趋势

资料来源:OECD数据库。

表1-3和表1-4分别展示了中国对美国和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国对美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维修服务、旅游和保险服务;美国对中国主要出口商业服务、维修服务和保险服务。此外,虽然中国赴美游客数量少于加拿大与墨西哥赴美游客数量,但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游客在美国期间人均花费1.3万美元,远超其他国家游客。中国也成为美国在亚太区域的重要旅游目的国之一,2016年中美双向旅游规模超过500万人次。在教育方面,美国是中国留学生第一大目的国。美国大使馆2017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2017学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中国学生人数超过35万,中国连续八年居留美生源国榜首。随着留学生归国数量的增加,赴美留学生成为中国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从中美两国的发展基础和经济结构来看,未来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的顺差将呈增长趋势。

表1-3 中国对美国服务贸易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

注:斜框线表示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OECD数据库。

表1-4 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

续前表

注:斜框线表示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OECD数据库。

(三)投资与金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跨国投资领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合作。从外国直接投资(FDI)来看,1990—2017年中美双向FDI累计达到近4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FDI总量比较稳定;中国对美国FDI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呈快速发展态势(见图1-7)。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美双向FDI总量大幅减少,从2016年的605亿美元缩减至2017年的437亿美元。[6]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对美国FDI集中于房地产、信息和通信行业(见图1-8);美国对中国FDI集中于汽车和运输、能源等行业(见图1-9)。对于美国企业而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赴美投资既有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又有助于洞悉市场发展态势、学习先进技术。

图1-7 中美FDI流量

资料来源:荣鼎集团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美双向投资报告(在线数据网址为http://www.us-china-fdi.com)。

图1-8 中国对美国FDI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2018年中美双向投资报告。

图1-9 美国对中国FDI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2018年中美双向投资报告。

美国是全球金融中心,金融监管规范,市场发育良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仅2017年中国共有25家公司赴美上市。美国金融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空间,美国投资银行等专业机构也通过承销中国企业股票获利丰厚。截至2018年6月,共有48家美国金融机构获得中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占中国QFII总数的16.6%,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也在中国开展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共享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也是美国国债的最大外国债权国,持有1.3万亿美元国债(占比7.16%,统计截止时间为2018年3月),对美国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增强市场流动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美贸易利得

国际贸易理论自亚当·斯密开始便认可地区间贸易带来的好处,《国富论》对贸易利得做出四种解释:(1)国家整体福利增加;(2)通过使用价值的交换实现消费者福利;(3)出口增加就业和居民收入;(4)对外贸易促进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在第一部分了解了中美贸易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本部分将从经济增长、消费福利、就业与居民收入、产业分工与转型升级四大方面分别介绍双边贸易为中美两国带来的福利效应。

(一)美国

1.经济增长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认为2015年中美间双向投资为美国创造了2160亿美元的GDP,美国对华出口创造了1650亿美元的经济增长。2008—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增速达86%,远超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21%的出口增速;服务贸易增速超过300%,远超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服务出口50%的增速。从各州数据来看,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华盛顿三州对华2017年货物贸易出口超过100亿美元,南卡罗来纳州对华货物出口十年(2008—2017年)增幅达到660%。最近十年美国有31个州对华服务贸易出口总增长超过300%,纽约等15个州对华服务贸易出口超过10亿美元。虽然美国在货物贸易上保持长期逆差,但双向贸易为美国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和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

2.消费福利

中国因自身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过去曾长期向美国出口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成本高昂的美国生产此类商品无疑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售价。中国企业生产的多种多样的商品进入美国消费市场,不仅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降低了美国的物价水平,抑制了通货膨胀。美国从中国进口家具、玩具、纺织品、鞋靴雨伞等物美价廉的商品,有效降低了美国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改善了居民消费结构,提高了美国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购买力。USCBC估算中美贸易每年可为一个典型美国家庭节约850美元的生活成本,自中国进口的廉价商品平均使美国物价水平降低1%~1.5%。

3.就业与居民收入

美国商务部测算,美国每增加10亿美元的出口,便会为其增加6000个就业岗位。中国作为美国第三大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国与增长幅度最大的出口伙伴,其就业创造能力不言而喻。USCBC认为2015年美国对华直接出口为美国创造了148万个就业岗位,对华再出口创造了3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对美FDI创造了1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对华投资创造了69万个就业岗位,共计257万个就业岗位,占美国当年总就业人口的1.8%。

农产品是中美贸易的重要部分,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7年出口至中国的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总出口的15%,美国62%的大豆、14%的棉花运往中国,平均每个美国农民向中国出口价值1.2万美元的农产品。

4.产业分工与转型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不同位置。美国位于价值链的中高端,中国位于中低端。中美两国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将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售后与低成本的组装、生产紧密结合,为美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苹果手机研发总部虽然设在美国,但近一半的苹果手机是在中国中部城市郑州组装生产的(林桂军,何武,20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承接了美国大量的制造业产业转移。美国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将部分传统工业转移至中国,国内则发展现代新经济。美国通过产业升级将本国有限的资源、技术、资金等要素整合利用,集中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疗、信息技术等高精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

(二)中国

1.经济增长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凭借自身齐全的工业体系、素质良好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便经历了飞速增长,与之相伴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见图1-10)。中美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一环,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837亿美元,增长了约232倍,年均增长率29.6%,美国是中国增长速度最快的出口市场之一。美国是中国纺织品、鞋靴雨伞的重要出口市场和机电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外部需求。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服务发包市场,自美外包协议占中国总承接协议金额的四分之一。

虽然根据GDP核算理论只有净出口才创造GDP,但中国从美国进口同样对GD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美国是中国技术进口第一大来源国和第一大文化产品进口国。这种优势互补的技术进口、文化进口有利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助力经济的长期增长。在关税方面,2017年按照当年对美进口总额占总进口额的8.36%估算,中美贸易对中国进口关税的贡献达到1586亿美元(中国商务部,2017)。

图1-10 中国GDP和总出口(1978—2017年)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2.消费福利

从美国进口的诸多产品丰富了中国消费市场,扩大了中国居民的选择范围。“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241亿美元,牛肉等农产品的进口为中国老百姓的餐桌提供了更多选择。中国是美国飞机的第一大进口国,自美进口的飞机(2017年美国波音公司向中国各航空公司交付新飞机202架,占2017年波音公司全球总交付量的26.5%)、汽车(2017年整车进口28.02万辆,占中国总进口量的22.47%)、光学及医疗设备(2017年贸易额88.67亿美元)等产品满足了中国民众在出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需求。2017年中国票房收入前10名的进口电影有9部来自美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及美国外资企业、中美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广泛设立,苹果手机、耐克运动产品、微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通用汽车、迪士尼乐园、麦当劳、肯德基等众多美国品牌商品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

3.就业与居民收入

中美双边贸易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垂直专业化”分工模式下,加工贸易的发展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为扩大经济增长规模、带动就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商务部2017年统计数据,外贸对扩大就业和财政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外贸拉动就业覆盖1.8亿人。201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2%,其中加工贸易占中国对美出口的37%,这对吸纳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仅纺织服装行业中,中国对美出口在2012—2016年就创造了380万个就业岗位。

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城镇就业机会的重要来源。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6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城镇就业人数为2666万,占当年城镇总就业人数的6.44%;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数量为20.38万,占当年中国总企业数的1.39%,外商投资企业以不到全国2%的企业数量贡献了中国城镇超过6%的就业岗位(见图1-11)。外资企业中,美资企业占比8%,截至2015年底,近2万家美资企业共吸引了超过220万名员工。美资企业也是中国高校毕业生最青睐的工作去向之一。例如,微软中国雇用中国员工2.3万人,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员工近6万人。

图1-11 外资企业数量占比与就业人数占比

注:外资企业就业占比=(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城镇就业人员+外商投资企业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100%;外资企业占比=(港、澳、台商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外商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企业法人单位数×100%。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及《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

4.产业分工与转型升级

中美经贸往来推动了中国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形成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态势。

美国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企业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是全球信息技术和商业发展的中心,硅谷更是电子工业和高科技技术创新的引领者。英特尔中国研究院(1998年成立)、IBM中国研究院(1995年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成立时为微软中国研究院,2001年更名)等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成立的研究分部与中国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展开广泛的研究合作和人才培养,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相关行业也借鉴和吸纳了美国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以美国之长补中国之短,加快了中国相关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美国进口的高端零部件推动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工贸易曾是中国的主要贸易方式之一(见图1-12),来料加工、进料加工、零件装配等贸易方式曾是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部件162.67亿美元,占该类进口总额的47.1%;汽车及其零部件131.79亿美元,电机电器等设备及其零部件121.34亿美元,锅炉、机械及其零部件128.67亿美元。这些自美国进口的零部件及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中国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

图1-12 加工贸易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在华美资企业增强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美资企业相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具备国际销售网络、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它们既可通过自身的出口增加中国的出口,又可通过间接效应带动中国企业的出口。美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投资交通运输、通用设备、化学制品等行业,这些企业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美国制造企业可通过对当地的“技术溢出”和“出口溢出”效应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美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增强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意识,本土企业因担心失去市场份额而增加研发投资、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从而带来整个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

中美服务贸易促进了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占比不断上涨(见图1-13),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服务业在中国三大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目标。美国作为全球现代服务业最发达完善的国家之一(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80%),中美服务贸易推动了中国服务业与国际接轨。美国埃森哲、微软与中国企业合作,带动了中国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机构也为中国金融服务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图1-13 三大产业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中国商务部及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计算,201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6.43%,对东盟出口占比为12.33%。

[2]表1-1的1~10代码分别表示:1——食品和活畜;2——饮料和烟草;3——非食用原料(非燃料);4——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燃料;5——动物和植物油;6——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7——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8——机械和运输设备;9——杂项制品;10——非货币用黄金及铸币。

[3]代码同表1-1。

[4]关于高技术产品管制问题的讨论详见本章第二节。

[5]根据商务部数据,服务贸易中,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870.8亿美元,同比上升0.2%;对美国出口330.1亿美元,同比上升5.7%;中国对美国服务贸易逆差540.7亿美元,同比下降2.9%。商务部数据与OECD数据有较大出入,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6]FDI流量反映了一国政府对本国企业对外投资及入境投资的监管力度。2017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加大了对中国在美企业并购的审查力度,中国政府也更加注重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监管。两国的政策导向是影响FDI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