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招聘: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1 渠道选择程序

对于每一种招聘渠道,在正式启用前,都应该做评估,预测该渠道的有效性。这是从管理角度对渠道选择的一个管控。有效的渠道才能带来合适的简历,进而实现招聘目标。

已有的招聘渠道是否有效,从招聘数据的统计中可以反映出来。而之前从未用过的渠道,又该作何判断,就需要从其他角度来评估了。所以,在评审之前,需要了解招聘渠道选择的一些策略。

4.1.1 招聘渠道选择策略

一直在做招聘,效果却始终不理想。主投简历基本不过关,即便是手动关键词筛选的简历,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面试。招聘网站开了一个又一个,可收到的简历一个比一个不匹配。这时候,招聘工作者就该思考,选择的渠道是不是合适的。有的时候不是没有路,而是所选的路方向错了。

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招聘渠道的选择,并不是“别人在用什么渠道,我就要用什么渠道”这么简单。一般来说,一个招聘渠道选择是否合适,基于四点考虑,如图4.1所示。

图4.1 招聘渠道选择四因素

1.招聘渠道优劣

对于常用的招聘渠道,招聘工作者一定要知道它的优劣势。这也就是别人用得好的渠道,到自己这儿就不一定适用的最根本原因。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校园招聘。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有些企业就开始坐不住,盲目跟风了。校园招聘的优势在于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不适合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公司。

学生有学生优点,但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走出校园要有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公司人才培养体系和培训体系都不存在,请问拿什么去吸引学生的加入呢?即便加入了,他离开的日子也不会太远。再如猎头招聘,优势是能定向获取企业所需人才,但费用很高,不适合招聘较基层岗位。

2.目标人群所在

即便是大众渠道,其适用人群范围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招聘渠道也存在层次的问题,这些因公司本身的定位而不同。抛开大众常用的线上渠道不谈,很多小众的渠道,仅针对某些行业或某类职业,甚至是仅针对某一地区。这种渠道可用,但范围不会很大,不能作为招聘的首选渠道。

有时候,招聘工作者对目标人群所在方向是很模糊的。一来受限于精力,无法深入探究每一职位人群所在,二来不是业务部门,无法更深入接触业务人群,只能普遍撒网。但如果对目标人群比较熟悉,知道他们经常在哪些地方活跃,就很容易瞄准目标了。

就像人力资源工作者有自己的圈子一样,不同职业的人员也有各自的活动圈子。很多人都通过朋友或熟人推荐直接跳槽,这也是现在网上合适简历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即便是面谈合适后等待入职的人员,都有可能因朋友一句话就改变心意而另选他家。这也是我在上一章提到的,招聘需求表上,可以让用人部门给出招聘渠道选择建议的原因。

3.招聘成本核定

从总的招聘计划来说,每年的招聘费用是核定的,这是对招聘成本管控的要求。因此,选择渠道,也会受制于此。就像前面说到的猎头招聘,只要给他们招聘需求,一定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可是,这笔费用的支出真的划算吗?

我们公司曾经考虑过开通一个专门面向计算机行业的招聘网站,在免费试用阶段,招到了一些不错的人员,但在最终审核确认阶段,却没通过审批。因为经过数据分析,通过该渠道招聘的人员占比不足10%。虽然人员精准度比较高,但在绝对数量上少于常用网站,全年费用也是常用网站的3倍。综合算下来,人均招聘费用较高,已远超过平均水平。因此,有时候不是渠道不合适,只是因为与公司定位不符。

4.招聘体系搭建

招聘渠道不是说想用就用,也是需要管理和运营的。随着公司发展,某些渠道可能不再适用,就需要及时舍去,更换新的渠道。或者,招聘战略方向发生改变,相关招聘渠道的组合也需要跟着改变。

在招聘体系的搭建中,应该着眼于整体,兼顾细节。需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如图4.2所示。

图4.2 渠道体系搭建考虑点

(1)公司岗位序列

不是所有岗位都需要外部招聘,比如很多公司并不对外招聘管理层。管理层的空缺,基本都是从现有人员中提拔,只补充基础岗位人员。岗位序列的存在,就是帮助公司梳理现有人员。如果有岗位空缺,尤其是较难招聘到的岗位,就可以考虑从该序列其他岗位入手,将现有的合适人员调入空缺岗位中去。

(2)外部渠道特点

渠道都存在着某些类似与重叠,毕竟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分析常用渠道,按照功能进行归类,在做渠道选择时,就可以尽量避免渠道功能的重叠。一般来说,针对某种类型的招聘渠道,不宜超过两个,这样才有更多招聘预算去考虑其他领域不同方向的渠道。

(3)渠道组合选择

对公司自身来说,在选择渠道上也有自身的特点。有的偏爱现场招聘,有的偏爱线上招聘。不同的招聘风格对渠道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风格的形成,是基于公司人才需求来源。另外,企业战略的转型,也会对招聘渠道的组合产生影响。比如,公司有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就更青睐于招聘可塑性强的年轻人,那么,校园招聘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招聘的主渠道。

(4)人员工作分工

越是大型公司,工作划分就越细致,招聘工作也不例外。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会有所不同,那么对渠道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公司,招聘组就分成了四个小队,即社会招聘小队、校园招聘小队、猎头招聘小队和内部招聘小队。基于此,招聘渠道的选择就非常明确了,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招聘渠道。如果有了新的划分,渠道的选择也会跟着改变。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招聘渠道的选择就不再那么困难了。选择能用又好用的渠道,才能扩大简历量,从中筛选到合适的简历,邀约到合适的人。

4.1.2 招聘渠道的申请

在确定了招聘渠道之后,需要进行申请与确认。

申请是确保后期查询时,直接了解当初开通招聘渠道的缘由,尤其是某些临时启用的招聘渠道。比如某分公司早在几年前开通过某渠道,之后没有续签。现在又重新开启,招聘网站显示后台有账号,不需要重新申请开通。这时如果有当初的申请表单,就知道为什么会开通以及后来为什么没有续费。

确认则是对需求的必要性、有效性及费用情况进行最终的审核。如前一小节中的招聘成本核定中讲到的,虽然有些渠道有用,但有用不一定符合公司开通的条件。而这并不在一些招聘工作者所要考虑的范围内,因此需要相关领导的审核。

招聘渠道审核表较简单,如表4.1所示。

表4.1 招聘渠道审核表

注:如开通过或试用过,招聘效果一栏需做文字描述,否则可不填。

需要提醒的是,招聘渠道的开通,都源于当前招聘的需要。在每年做招聘计划的时候,也需要对已有的招聘渠道做一个梳理。合适的,可以继续留用,甚至挖掘出更大的使用价值;不合适的,则可以考虑暂时或永久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