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招聘: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3 需求评审程序

需求岗位已确定,是不是就能开展招聘呢?并没这么简单。岗位需求是用人部门对人的数量要求,基于工作任务来考量。对用人部门来说,他们似乎永远处于缺人状态。如果确定了需求就招聘,那将是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

因此,有了需求,还需要评审。岗位需求是否合理,需求数量是否超标,新增人员是否能带来额外收益的提升,都是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数据加以验证的。只有经过关联部门的确认,不招聘就一定会影响生产,同时招聘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才能开展招聘。

需求评审一般包含两类:一类是年度招聘计划的评审。不出意外的情况,诸如企业突然新增大的项目或订单,额外需要招聘大量人员,半年或一年需要招聘的岗位、人数基本就确定了。对于已确定的,按计划开展招聘即可。另一类就是临时需求的评审。在正式提交时,需要准备一套资料,如图3.6所示。

图3.6 需求评审资料

需求表是需求评审最核心的表单。在这张表单上,有需求岗位的基本信息、工作职责、相关部门领导签字等。工作目录、培训计划、发展通道,作为辅助材料而存在。工作目录旨在说明该岗位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用以证明其工作饱和度。在前期的工作分析中,对工作目录的梳理,也是为需求提交做准备。

培训计划主要针对新员工入职后转正前的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和试用期的工作培训。这一点是从员工发展角度提出的。发展通道也是基于员工发展角度提出的。如果岗位并不存在发展的可能,不论是横向的调动还是纵向的晋升,在很大程度上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可被其他岗位替代或兼顾的。那么,该岗位的招聘是否有必要,就值得商榷。

下面重点说明一下需求表,如表3.1所示。

表3.1 招聘需求表

这是一份简略版的需求表单,但包含了关键要素。

(1)需求部门及岗位的基本信息。学历需要符合公司对每类岗位的最低要求。但如果部门对该岗位高学历要求有充分且合理的理由,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比如虽然是较低岗位需求,但其中某项技能只有更高一级学历才能掌握。工作年限和到岗时间,是业务部门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定的。于招聘人员而言,所要确定的是岗位需求的难易程度和急切程度。

(2)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根据已有的岗位说明书或者新增的岗位实际需求填写,旨在明确用人的具体要求。对于某些特别的需求,也可在此列明,尤其是一些技术岗位。比如计算机行业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虽然都有着一样的称呼,但工作内容可能大相径庭,有做黑白盒测试的,也有做性能测试的,还有做安全测试的。不同方面的测试,对人的要求不一样,招聘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3)需求来源。根据公司需求来源划分标准确定,此处说明,只是为了更加方便后期的工作统计。

(4)部门人数和部门收入。这是能否开展招聘很重要的一环。明确了部门人数和部门的收入,可以便于算出人均收入。但是,不是说只要有人均收入就一定能开展招聘,因为收入并不等于利润。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的剩余值。按照企业的发展情况,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数据,可以测算出人均收入达到多少,企业才有利润产生。而为了尽可能提高利润,人均收入就存在一个值,这个值就是增加人后一定需要达到的。达到这个数,说明招聘是可行的。

(5)相关部门领导的会签。上面每一方面分析的结论,就是领导同意并签字,最后交由总经理审批。当然,想做得更细致,还可以加上人均工时或人均工作饱和度,这也是判断是否需要加人的一个依据。如果现有人员人均工时不足八小时或工作不饱和,完全可以让他们承担更多,而不必额外招人。如果还有其他信息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增减。

一个完整的需求评审流程,核心的任务就是需求表相关数据的填报,再结合其他补充说明材料,给程序所涉部门领导签字并确认,最后提报人力资源部,纳入招聘计划并开展招聘。从最开始的需求分析,到最后的招聘开展,整个程序如图3.7所示。

图3.7 招聘需求全流程

招聘需求分析,是招人的前提,好比盖楼的图纸。根据图纸做出来的房子虽然都可以住人,但材质却可能不同。因此,即便有了明确的需求,招进来的人也不尽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合适”与“完美”之间总会有差距。差距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比如公司薪酬定位、人员培养成本支出、地理环境因素。但不论怎么说,需求分析的目的,就是尽量招到合适的人,虽然可能不完美。

总结:

在招聘业务部门人员时,为了使招聘目标更加准确,可以在需求表上再添加“建议招聘渠道”一栏。因为相对人力资源部门来说,业务部门对其行业人员集群地更熟悉。通过行业圈子的交流,他们更容易获取目标人员,可以帮助招聘人员更快、更直接地招到合适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