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金融创新发展(《北大金融评论》2021年第3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Development |发展之路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及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提升科技自强力、规划基建新投入、加速港澳新融合。

撰文|张晓强

张晓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北京

中国的指导方针是,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的原则,从国情与实际条件出发,推进“降关税、减壁垒、改补贴”,而并非不允许任何补贴。

根据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是汇聚全国人民力量、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的纲领性重要规划。

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里,广东省GDP总量突破了 11 万亿元,连续 32 年居全国之首。其中广东省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于 2020 年已经达到工业比重的 56.1%。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时期如何乘势进取?

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四篇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有明确要求,包括协调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省占全国外贸比重最高超过 30%,2020 年占全国的 22%。如果看外贸依存度,2020 年广东省为 64%,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的江苏省为 43.3%,全国总体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 年的高峰 64.2%下降到 2020 年的 31.7%。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看,广东省要努力建设贸易强省,加大促进市场多元化的工作力度,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内需的扩大。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广东省的对内开放是起步最早的,人才、资金等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深圳的成功发展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需要重视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作用,并始终着眼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大循环,而不是各地的自我小循环。

因此,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加大与周边各省的经济合作与循环,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加强泛珠三角开放合作,紧密联系北部湾城市群,从而形成地区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

马兴瑞省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是省内不同市发展不平衡。2020 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9 市占全省GDP总量的 80.8%,人口占全省的 55%。这样计算,粤港澳大湾区 9 市的人均GDP为 14 万元,是其他12 市的 3.43 倍。因此,“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积极的牵引带动作用,以改善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二篇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广东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强。广东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19 年,北京和上海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是 6%和 4%,广东省是 2.9%。但是,如果扣除深圳市的GDP和研发投入,广东省的研发强度为 2.2%,低于江苏省的 2.8%和浙江省的 2.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基础研究方面,2020 年中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比重首次超过6%,为 6.2%,但与韩国的 12%、美国和日本的 17%相比,差距依旧较大。在基础研究、投入比重方面,广东省并没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 年 9 月 1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我们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本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近年来,广东省十分重视补上这方面的短板,比如落户于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自建成以来对基础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企业的高端芯片禁令,对国内科技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也确实给全国和广东省以警示,即“卡脖子”问题不可忽视。所以,“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支持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 年 10 月,我到广州中新知识城调研,那里与前几年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进展。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已经启动,百济神州的原创性抗癌药有了重大突破。广东省的技术创新较强,相对而言,科学研究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现在广东省正在积极推进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的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原始创新。为此,一方面广东省要继续争取更多中央支持,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对于科技支出的增量以及存量优化,也要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倾斜。既发挥国内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也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吸引海外人才。此外,还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增加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篇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广东省的产业链水平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产业链完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是吸引人才前来的重要因素。例如,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在体外医疗诊断设备、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已经位列世界前三,其供应商有 970 家,其中 470 家就在深圳附近。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完备、供应能力强的一个明显优势和实例。

从发展的角度讲,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推动,走在全国前列。但客观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土地开发强度高,特别是珠江口东岸十分缺地。所以,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方面需要不断迈出新步伐。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是广东省,但制造业第一大省是江苏省。2020 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增长了 1.3%,江苏工业增加值增长了约 6%。当前,广东省内已经全面启动珠三角核心区村级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工程。2020年我去佛山顺德区调研的时候发现,在省里的支持下,它启动了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有将近 300 个工业园区,占地约 21 万亩,到 2021 年底大约能够谈下来 7 万亩,剩下 14 万亩争取到 2022年基本完成,2023年收尾。改造之后,建筑容积率可以从目前的0.8升到 2.6,亩均税收可以从目前的 4 万元增加到 40 万元。同时,改造后引入的是大批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制造企业,整个产业升级将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在,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把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包括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方面,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篇确定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举措。这些年,广东省一直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交通运输网络。2010 年,广州南站开运,目前旅客流量已经超过北京南站,居世界第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网、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等已经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交通强国建设工程专栏,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在积极开展建设。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新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5G等。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建设后的多领域大规模应用。比如,2020 年末,全国建成开通 5G基站 72 万个,广东在 2020 年新建 5G基站 87,200 个。5G的建设投资巨大、耗电高,造成运营成本高,因此不仅要在技术进步等方面采取措施,还要扩大其应用规模。如果只依靠传统的个人客户,它的巨大优势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下一步,要抓紧推动工业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

在金融科技方面,应根据审慎包容的原则稳妥推进。这样,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城市也可以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形成互补共赢的格局。现在香港也在探索第三次转型,生物医药、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都是其发力方向。

由此引申到数字经济,当前,我们应从更广的视野来加快数字化发展。既重视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也要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数字社会的建设步伐和数字政府的建设水平,在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比如,广东省的省级政府网上服务能力居全国第一,自新冠疫情暴发后,广东省、浙江省率先启用了“健康码”,但开始遇到的问题是各省之间、甚至省内各市之间的“健康码”不互认。虽然现在政府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各个不同垂直系统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数字化、信息化的推进,在经济、社会、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协调推进,以实现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内地与港澳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九篇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中包括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内地与港澳的融合发展。2020 年 10月 1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十条宝贵经验,其中第九条是必须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新时代广东省的发展提出了六方面要求,第六个方面就是要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抓住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

深圳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创合作平台。“十四五”期间,推进深圳前海示范合作区和河套深港合作科创区建设,除了要考虑政策放宽、税赋、资金货币等问题外,还涉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规则标准衔接,同时也要兼顾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等,这样不仅有利于经济,而且有助于人才、数据等在内的各类要素的高效便捷流动。

规则标准互通应当“就高不就低,谁优向谁靠”。过去,香港可以说是规则“最优”,所以我们的规则会向其靠拢。然而近几年,香港的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新冠疫情的影响和自身问题等因素。2019 年香港GDP下滑 1.2%,2020 又下降了 6.1%,2020 年,广州的地方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香港,而深圳已超过香港数年。在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和专业服务方面,香港一直都做得很好,这些方面的规则我们要多向香港学习、靠拢。但是在科技创新创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乃至民生住房这些方面,香港是有其短板的。2021 年 3 月 15 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美国统计研究所的一个最新公布——《住房可负担性研究报告》,在这一方面,香港已经连续 11 年世界排名垫底。因此,这些方面涉及的若干规则、机制或者标准,就不应向香港靠拢,还是应“谁优向谁靠”。

国际规则衔接与规则制定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十二篇对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国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斗争是非常激烈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酝酿双边、多边、区域和全球的“规则变局”,企图打造“规则锁链”,压缩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空间。我们要学会运用国际规则的制定,来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并善于同打着规则旗号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做斗争。

“十四五”期间,在国际经贸规则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方面,广东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开放的“领头羊”,应该积极探索包括WTO改革、国际金融治理体制改革、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等各个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当前,在规则制定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提出的国际经贸新说法是“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即所谓的“三零”原则,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全力向其靠拢并且实施该原则。我个人认为,西方国家只是想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例如,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大力宣扬美国优先,经常挥舞“关税大棒”;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有花样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农业补贴是多年来政府长期使用的重要工具。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三零”原则在实践中并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它带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想要遏制我国发展的意图。对此,中国的指导方针是,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的原则,从国情与实际条件出发,推进“降关税、减壁垒、改补贴”,而并非不允许任何补贴。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应把参与国际经贸方面的规则制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探索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维护国家利益多做一些工作,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都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