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望族编刊活动研究:以湖州闵、凌、茅、臧四大望族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四大望族的联姻情况

除了通过科举仕宦来获取政治地位与权力,世家望族还凭借与其他望族的联姻来扩大影响、光耀门户。日本学者佐藤仁史《清朝中期江南的一宗族与区域社会——以上海曹氏为例的个案研究》曰:“在处于极度重视血缘关系的传统社会里的中国人心目中,以女性为媒介的婚姻关系仅次于血缘关系。”[24]在著姓望族中,婚姻的选择尤其显得重要。除了仕途上的同年同事,封建时代望族的子女婚姻主要是当地望族。因为联姻,晚明湖州望族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对各望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巨大,包括著述刻书。本书后面谈到的四大望族间编刊活动的跟风现象、闵凌二氏的合作编刊,以及茅氏、臧氏评本被凌、闵二氏所刊等情况,均与这些望族间的联姻密不可分,因此很有必要考察这些望族的联姻情况。

晟舍凌氏依靠闵氏发展壮大。闵氏早在宋室南渡时就迁晟舍居住,凌氏则明中叶始从归安练溪迁来,其中原因就是凌敷入赘闵氏。《晟舍镇志·杂记》云:“凌怡云(敷)练市人,佥都御史晏如子,幼极贫。闵庄懿公相识于京师,甚器之,归而白于梅隐伯,赘为婿,为凌氏迁晟舍始祖。”凌敷之子震为贡生,孙约言为举人,到曾孙迪知始成进士。由于子孙绵延、科举兴盛,到明万历时凌氏已继闵氏成为晟舍第二大望族。两姓子孙互相联姻,世世不断。如凌敷之孙绅继配为闵氏,凌震之子约言有一女适闵宜贺,凌濛初叔遂知有一女适闵振彦,振彦之子无颇是晚明闵氏编刊家。濛初弟浚初有女适闵毕成,兄涵初不仅娶的是本里闵道孚女,而且其女嫁的亦是本里闵洪德。与凌濛初同辈的允仁、沐初、浣初、洽初等娶的均是本里闵氏[25],且沐初、浣初、涵初之女分别适闵氏之遴德、缙延、洪德,而闵洪德刊有三色印本《苏文》,参与裁定《秦汉文抄》。这种情况在濛初子侄辈中更是普遍,如若冲、怀德、相臣、森发、义征、义果等均娶闵氏[26],楷、棐、琛、璪、栻、启康、义渠、义康、义远、汝亨、汝樑、翘椿、森生、森发等均有女适闵氏[27],其中凌翘椿女适闵象泰,而象泰参与闵氏第一个朱墨印本《春秋左传》的编刊工作。另外,闵氏著名刻书家闵于忱,有女适同里凌元爌,而元爌乃凌氏著名刻书家凌弘宪之子,参与其父所刊《楞严经》的校阅工作。可以说,自凌敷入赘闵氏,凌、闵二氏世为姻戚,关系千丝万缕。《晟舍镇志》卷六《杂记》曰:

我里闵与凌世为婚姻,元旦两姓互相至宗祠团拜。阳年,凌先谒闵祠,四拜,曰:“恭贺。”闵陪拜,答曰:“岂敢。”拜毕,闵先出,肃立两旁,以伺凌出大门。即随至凌氏祠,亦四拜,曰:“奉答。”凌亦陪拜,曰:“返劳。”拜毕,亦先出,肃立两旁,以伺候闵氏出大门而散。阴年,闵先至凌祠,余仪同。

闵氏后人闵鑛因有诗曰:“随班趋步路迟迟,文物衣冠聚一时。小邾归来盘渚去,从容团拜两宗祠。”凌氏后人凌介禧亦有诗曰:“两家仪物礼相齐,不让朱陈是晟溪。婚媾云礽十数世,凌南北与闵东西”;“岁朝家庙肃雍将,合族衣冠迎送忙。拜罢先人更拜贺,往来凌闵两祠堂。”[28]可见两姓关系之密切。

然而,两姓同居一地,除了互相支撑、壮大,自然也不免互相仇妒。凌濛初的亲家冯梦祯就说:“(晟舍)凌闵二姓所居,世为姻戚而不免仇妒。”[29]尽管历史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凌、闵两姓互相仇妒的具体记载,但从大的方面来讲,不外乎因功名显耀程度不一,造成地位悬殊与财势差异,从而导致各种猜疑、嫉妒和怨恨。从前面提到的凌、闵两姓科举和仕宦的情况来看,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那就是闵姓占了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形下,凌氏作为入赘来晟舍的家族,与闵氏在科考场上的竞争,以及双方在财产、婚姻方面的各种纠葛,均可想象。特别是晚明两姓从事编刊活动时,商场上的竞争与仇妒更加难免。当然,两氏编刊活动中更多的应是商业合作,如闵声甫参与凌迪知所刊《左国腴辞》的辑录工作、闵振声为凌瀛初所刊《千秋绝艳图》作跋宣扬等,具体参见第五章第四节。

闵氏与臧氏亦往来密切,其互为婚姻、累世婚姻、连环婚姻的现象延续整个明清。闵氏发家人闵珪即娶臧氏,其从兄珵、珵子葵均有女适臧氏。到了晚明,闵氏编刊家闵暎璧娶臧氏,闵氏显贵闵洪学、闵宗德亦娶臧氏[30],且后代人丁兴旺。《晟舍镇志》卷一《寺庙》“古性庵”条曰:“明湖广布政闵宗德妻臧氏和吏部尚书闵洪学妻臧氏,两夫人为求子捐资合建。……按:布政公夫人为鸿胪寺序班臧懋德女,冢宰公夫人为广西佥事臧懋中女,共祖姊妹。后姊生子八:自寅,万历壬子举人,官常州知府;及申,崇祯戊辰进士,官礼部员外;亥生,崇祯壬午举人,官陕西西乡知县;余俱入邑庠。妹生子三,燧,崇祯癸未拔贡;皋,崇祯癸未选贡,官松江通判;肃,崇祯癸未进士,官福建福兴泉道。”臧懋中与女婿闵洪学同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臧懋中长子炅如与其外甥闵自寅同登万历四十年举人,之前懋中次子照如已中举,“公偕两子一甥入都”[31],后照如、炅如均成进士,荣耀无比。懋中第五子燧如娶闵友会女,而闵友会又娶臧继华女,臧继华乃懋循叔父,因此闵友会之子著名编刊家闵声与臧懋循乃甥舅关系[32]。懋中外甥闵自寅“幼尝畜于舅氏”[33],亦娶臧氏,乃臧炜如女。闵洪学《孙孺人奠章》曰:“予之内子于孺人为姑,而孺人之婿,予之弱息焉。”[34]而臧炜如继配为闵洪学妹,炜如弟烨如有女适闵爌,同族兄弟旭如娶闵世南女。上言闵宗德娶臧懋德女,其女则适臧懋循之孙世基[35];闵应德亦娶臧懋德女,而臧懋德本人娶的是闵纯庆女,纯庆之子闵心镜乃万历间举人、天启间进士。闵晋德女嫁臧懋和之孙基鲁,而臧懋和女适闵元德,懋和子焯如娶闵氏[36],为“故礼部尚书午塘闵公之裔,邵武守赠闽左辖凤寰闵公之女,而滇抚曾泉闵公之妹也”[37]。凤寰闵公即进士闵世翔,曾泉闵公即吏部尚书闵洪学。即此可知,闵、臧二氏因联姻而导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家族政治地位的提升。由于世代联姻,闵、臧二氏在编刊事业中时有合作。臧懋循曾辑评、校阅《兵垣四编》,这个辑本后来被其外甥闵声所得,并与其侄闵暎张共同刊行出来,时间是天启元年[38]。臧懋循还曾参与闵声、闵暎张所刊《董解元西厢记》四卷的点定工作[39],并为闵氏套印本《秦汉文抄》作序,对其编刊活动进行宣传、肯定。序曰:“我湖闵氏称望族,古文词大半为其家刻,而日斯(闵迈德)诸君,复取秦汉文一订正之。批点宗融博氏,参评集诸大家,闭户精批,阅岁而告成事。属余弁诸首,则文仲君(闵暎璧)也。”

闵、茅二氏亦互为婚姻,并进而影响编刊活动。茅坤之子翁积娶闵宜力之女,翁积孙兆河娶闵光德孙女,兆河子霞杲娶闵晋德女。闵、茅这两支在晚明编刊活动中均十分活跃,著名编刊家闵振声、闵振业就是闵宜力之孙,两人合刊有《唐诗选》七卷、《东坡文选》二十卷、《唐诗归》三十六卷、《古诗归》十五卷等,其中闵振业还独自刊有《花间集》《李诗选》《杜诗选》《草堂诗余》《艳异编》《史记抄》等众多套印本。而茅坤、茅翁积、茅暎、茅兆河均是茅氏著名编刊家,茅坤曾编选、辑评《唐宋八大家文抄》《苏文嗜》等,茅翁积曾辑《绝祖》三卷,刻《白华楼藏稿》十一卷等,茅暎曾刊朱墨本《牡丹亭记》四卷、朱墨本与墨本《词的》四卷,茅兆河曾刊朱墨本《绝祖》三卷与《解庄》十二卷等。根据目前所见刻书资料,茅氏刊本以墨本为主,套色本少见,茅暎与茅兆河、兆海兄弟以及兆河或兆海子葇棻是茅氏五位套版刻书家中的四位(另一位是茅震东),这很可能是受闵氏套版刻书影响。闵氏著名著述家、编刊家闵元衢亦与茅氏联姻,其女适茅氏编刊家茅琛征,琛征刊有《鹿门先生批点汉书抄》。与琛征同辈的著名编刊家茅瑞征刊有《禹贡汇疏》十二卷等多种书籍,其子茅允庆娶的是闵洪学之女。另外,闵氏中闵昭明还参与校阅茅震东所刊《新镌武经七书》。

闵氏与湖州及附近其他望族亦多有联姻,如南浔董氏、朱氏,马腰沈氏,七里温氏,汇沮潘氏,竹墩沈氏,骥村严氏,郡城姚氏,吴江沈氏等。南浔董氏以董份起家,官至礼部尚书,其子董道醇,孙董嗣成、董嗣昭均成进士,号称一门四进士。闵洪学弟元宏娶董嗣成女,董份曾孙说、玄孙樵、牧、耒、舫等均取闵氏[40],董份孙斯张、曾孙说亦有女适闵氏[41]。南浔朱氏家族之朱国祯,天启间官至宰辅,娶闵一贯之女,其子娶闵世魁女[42]。马腰沈氏淙、漼、演三兄弟,淙为举人,漼、演为同科进士,其中演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漼则官至宰辅,而漼娶闵一清女,漼之祖沈塾娶闵如松女[43]。七里温氏之温体仁乃崇祯朝首辅,与闵洪学关系密切,提拔其任吏部尚书,闵洪学对此也感恩戴德。闵洪学之弟元衡娶温体仁之姊,温氏无子,继闵洪学次子酉生为子。汇沮潘氏之仲骖、季驯兄弟均进士出身,其中季驯官至尚书,而闵珪孙女适两兄弟之父潘夔。闵一范长子文齐女适仲骖曾孙潘曾纮[44]。曾纮亦进士出身,官至南赣巡抚,且是著名藏书家。文齐之弟闵齐伋崇祯十三年所刊《唐孙职方集》十卷,其底本即潘曾纮所赠[45]。闵世文入赘潘可教,其女适太学生闵怀德,其子闵绳初娶潘允治女。绳初乃五色本《刘子文心雕龙》二卷的刊刻者之一。竹溪沈氏子木、子来兄弟均为进士,子木之子儆焞、儆炌,儆炌之子胤培亦进士出身,且子来、儆焞乃同科进士。因此竹溪沈氏是著名的兄弟两代进士、祖父孙三代进士、叔侄同科进士的罕见科举世家。其中沈儆焞官至工部郎中,其女适刻书家闵元衢;沈胤培官至大理寺卿,娶湖广左布政闵宗德女。另外,儆炌第三子卿官至南京工部清吏司员外郎,娶昌化教谕闵子京女;卿长子钟毓,娶闵宗德孙女;卿子辈钟兆娶闵洪学女,钟兖娶闵祥鼎女,钟屺娶进士闵肃女[46]。闵、沈联姻可谓密切矣。骥村严氏之严震直,官至工部尚书,其孙女适闵珪之父闵节,闵、严二氏自此亦联姻甚多,如编刊家闵迈德即娶骥村严氏。郡城姚氏以明中叶举人、理学家姚舜牧发家,其长子祚端、孙延著、延启均进士出身。晚明时,闵、姚联姻颇多,如闵度娶姚祚所之女。吴江沈氏乃明清江南著名望族,与闵氏联姻在在可见,其中著名戏曲家沈璟即娶闵弘庆女。

凌与茅、臧的联姻较少见,仅凌超娶编刊家茅瑞征女、编刊家凌琛女适茅方起、凌义渠女适茅曦蔚等数例。凌氏与湖州其他望族的联姻,主要集中在汇沮潘氏、前丘吴氏、马腰沈氏、竹墩沈氏等。如凌约言娶潘季驯伯父潘应元之女,凌元灿娶进士潘曾纮之女,凌稚隆女适潘仲骖子潘文阳等,而潘季驯之孙潘湛,乃凌濛初表兄弟,是凌濛初《言诗翼》《圣门传诗嫡冢》的校订者之一;凌述知娶许州同知前丘吴凤翔女,凌莅初娶庠生前丘吴仕谅女,凌翘椿娶进士前丘吴仕佺女,凌纳言女适江阴训导前丘吴应芳,凌约言女适乐平主簿前丘吴仕际,凌稚隆女适举人前丘吴世熙;凌遂知娶马腰沈墅女,凌汝亨娶马腰沈氏,凌涵初女适马腰沈树人;凌濛初娶竹溪进士沈子来女,凌后嘉娶竹溪进士沈子木女等。

茅与臧的联姻也少见,臧氏主要与吕山吴氏、长兴姚氏、丁氏、德清蔡氏等望族联姻。顾应祥曰:“吾邑右族,好礼而屡发科第者,曰吕山吴,曰水口臧。”[47]吴氏乃名门望族,吴麟、吴龙两兄弟及吴麟之子维岳、维京,皆于嘉靖年间中进士,时称“父子叔侄四进士”。臧、吴二氏可谓累世婚姻,臧氏应璧、继芳、懋循、尔炳、尔灿祖、父、孙、曾孙四代均娶吴氏之女,其中懋循娶吴维京女。长兴姚氏之姚一元乃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顺天府尹。其子绍科、绍宪、孙光佑均以风雅著称,且与臧懋循交往密切。其中绍科、绍宪是懋循平辈朋友,光佑则是懋循学生辈。懋循长子尔焕娶绍宪女。康熙间进士钱兆沆《臧氏族谱序》曰:“夫先辈之婿于臧者,如蔡白石、丁长儒、闵曾泉诸先生而外,指不胜屈,亦云盛矣。”[48]钱氏所言臧氏三位著名女婿,闵曾泉前已言及,即闵洪学;蔡白石即德清蔡汝楠,乃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娶臧继芳之姊;丁长儒即丁元荐,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以气节学问著称于当时,其妻乃臧继华之女,与懋中是兄妹。臧氏缔姻的煊赫可见一斑,且臧氏与蔡氏、丁氏也是累世婚姻,此不赘举。

茅氏主要与晟舍闵氏、南浔董氏、汇沮潘氏、德清蔡氏、乌程沈氏、秀水朱氏等联姻。茅坤长子翁积娶赠刑部尚书闵宜力女,次子国缙娶兵部侍郎蔡汝楠女,季子维娶工部郎沈理女。茅坤次女适董份之子进士董道醇,生嗣成、嗣昭,均成进士;茅国缙有七女,一适董道醇子嗣,一适吏部侍郎秀水朱国祚子大烈,一适惠州通判德清蔡炳齐,一适进士汇沮潘大复子启纯。这些联姻以及年家之谊,影响四大望族的编刊活动。如茅氏所刊《武备全书》,其纂辑者乃潘曾纮,潘氏《题武备全书辞》曰:“余从父峚山好谭边事,谓此书切近时务,弢而存之,不若镌而广之,而年家巨宗茅氏,雅好剞劂,谓此书不宜私藉也,刻而广之。”

通过联姻,“各个家族的清华声誉可以相互借重,社会基础可以互相结合,姻党戚群可以成为不宣自成的联盟,变成一股强大的能够对政治、文化、社会实际控制的力量”[49]。如上所述,这种联姻的影响也体现在书籍编刊这样的文化与商业活动中,包括刻印技术、刻印内容的相互影响以及底本的获得、评点、作序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