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智能交互场景规划
第一节 汽车设计新挑战与场景概述
汽车行业“新四化”的深入发展,极大拓展了汽车的功能,重构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推动着传统汽车设计思维的转型。未来的汽车不再只是单纯的代步工具,它将成为一个高度可塑的移动空间。未来汽车的设计将从简单的造型设计和功能设计,转向以用户为导向的场景设计。场景设计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得到成熟的应用,近几年,汽车开发将场景研究纳入设计流程,以用户需求驱动场景设计,以用户体验为评价标准,使汽车向着更加合理、开放、智能的设计方向发展。
一、汽车设计新挑战
1.传统汽车设计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汽车设计中,用户需求的层次较为简单,汽车企业往往更注重产品的功能配置,通过丰富配置来满足用户需求,如增加座椅加热、通风和按摩等功能。然而用户的需求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下发生的,对应的产品设计需要符合这个场景。因此,产品不仅仅有功能,还应该具备符合这个场景的解决方案。以座椅电动前后调节功能为例,按照传统设计,用户可在上车后通过座椅调节按键将座椅调整至舒服的坐姿,但在实际使用中,当座椅位置影响进出性时,用户须在上车前调整座椅位置。传统设计更侧重于功能实现,而且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类似座椅调节的场景痛点往往难以找到更好的设计方案。随着车内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提高,工程师会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更深层次的功能扩展,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场景体验。在基于场景驱动的设计思维模式下,设计师就会把座椅调节功能带入跨越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场景中进行考虑,带来更优的设计方案。
随着技术的迭代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功能配置越来越丰富,给功能设计和布局提出了新的挑战,进而推动着传统设计思维逐渐向以用户为导向的场景设计转型,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体验需求。
2.消费场景和需求的转变
(1)互联网时代变迁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流量时代、数据时代、场景时代,如图2-1所示。

图2-1 互联网时代变迁
1)流量时代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吸引大量的用户,形成高访问量。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海量数据开始涌现,互联网行业开始挖掘流量的增值价值,开始进入数据时代。
2)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使开发的产品更加懂用户,想用户所想。例如,在流量时代,腾讯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在数据时代则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喜好进行针对性的购物和活动推荐,在微信上上线了滴滴出行、京东、钱包等功能。
3)随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出现,互联网发展进入场景时代。在场景时代,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并且向着垂直化、精细化、独特化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场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汽车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车载屏幕为例,最初数字多媒体屏幕的出现,搭载带有触摸与语音双重操作功能的车载系统,使用户可以浏览图片和观看视频。随着互联网及网络基础设施的进步,车载屏幕开始集成在线上网功能如语音导航、快捷支付、系统搜索及在线娱乐等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基于用户喜好智能推荐音乐或餐厅等增值功能,其娱乐性、实用性大大增强。近年来,智能驾驶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车内“第三空间”的概念出现,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场景。人机交互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和智能化,用户可以在车内实现娱乐、商务、休息等多场景切换。
(2)消费群体年轻化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中国乘用车销量剧增的同时,用户年轻化也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其中,逐渐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的“90后”,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军。如图2-2所示,2014年“90后”车主在汽车消费市场占比17%,此后逐年升高。预计2020年“90后”人群汽车消费可达到汽车市场的45%。同时,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不同程度地出现迎合“90后”的行为,也促进了汽车消费群体的年轻化。

图2-2 汽车消费群体(“90后”)数据
根据汽车产业研究报告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被称为“互联网原生代”的“90后”和“00后”,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内容大爆炸的时代长大,从小就接触了各种智能产品,其偏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也有着显著区别。他们更注重生活价值,为个性买单,对外观和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而对价值、品牌、维修的关注度则在逐渐下滑。
由此可见,随着用户群体的变化,其消费理念和喜好都会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化。因此,以用户为导向的场景设计才能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出行方式转变
近几年来,汽车、交通和通信等产业呈现出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时租赁、网约车和私车共享等共享出行模式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出行方式,也推动着汽车行业和交通系统的创新变革,如智慧交通、能源供给、城市规划等。
从用户角度来看,共享出行不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模式,也拓宽了用户的汽车使用场景,比如用户可以在车上实现娱乐或办公等需求。尤其随着智能座舱的快速发展,共享出行将进一步提升用户出行体验,营造更加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同时,共享出行的多元化场景需求加速了汽车传统设计模式向汽车场景设计模式的转型升级。
(4)交互场景转移及多元化
由2019年罗兰贝格与地平线联合发布的《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可知,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会将对手机应用的喜好逐渐迁移到车载娱乐应用上,如导航、音乐、社交等功能。同时,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类的体验越来越感兴趣,智能座舱正成为未来消费者对于购车及用车体验的关键决定要素。
近年来,AI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用户与汽车的交互增添了更多的形式,如通过车内AI助手帮助用户进行停车费的支付、车内温度的调节等,乘员通过5G技术与家人或同事进行流畅的远程视频通话。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变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出行方式的转变、交互场景的转移和多元化,用户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进一步推动着汽车开发模式从传统的功能设计转向以用户为导向的场景设计。
3.汽车的场景思维
以用户需求驱动的场景设计就是深入具体的使用环境中,思考用户在特定环境中的功能需求或体验需求。现在的汽车更多的是充当快递的角色,把用户从A点运输到B点。但未来的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移动的娱乐、办公或消费的综合平台。智能驾驶技术的升级将逐步解放驾驶人的手和眼,未来出行更注重用户在用车过程中的体验,给用户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例如,用户在车上可以看电影或玩游戏,配合车载音响系统、座椅的振动和加热、空调的温度和风量调节等,营造出沉浸式的娱乐体验。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革命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跨界杀入,“场景”一词骤然升温,汽车设计的场景思维被广泛应用。以新势力造车特斯拉为例,为了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加智能,其产品打破了各功能单元独立控制的惯例,创新地将车门开闭、座椅调节等相对独立的功能统一整合起来。如此一来,坐在前排的驾驶人可以更方便地控制全车状态,让车辆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二、场景概述
1.场景定义
“场景”本是一个戏剧领域的词语,意思是“剧情概要”,也就是描述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事。场景的概念被引用到交互领域,是由Rosson和Car-roll在他们的著作《可用性测试:场景基础上的人机交互》里提出的,目的是将设计工作的焦点从定义系统的操作转变到描述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使用该系统去完成任务。场景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意图、做法,即为特定类型的人物在某时间、某地点、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触发的一系列动作事件。
以汽车场景为例(表2-1),某乘员(人物)在上班的途中(时间),在车上(地点)需要办公(意图),因此打开屏幕开启视频会议(做法)即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场景。
表2-1 场景的要素示例

2.汽车场景的分类
汽车场景的定义分类非常多,可以从时间、空间、用户或需求等维度进行分类。按照使用空间的不同,可分为如下几类场景:
(1)预约场景
预约场景是用户出行前通过手机App进行准备工作的场景,主要包括车辆自检、温湿度调节、座椅和转向盘调节、发动机起动预热或导航预设等操作。不断发展的车联网技术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的预约场景也越来越丰富。
(2)驾驶场景
驾驶场景是驾驶人和车辆产生交互行为的场景,是当前汽车最重要的场景。驾驶场景主要包括车辆起动、车辆驾驶信息和环境信息获取、驾驶控制等。近年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技术作为把汽车驾驶变得更加智能的实用技术,在行业内备受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同时也丰富了驾驶场景。
(3)乘员场景
乘员场景指非驾驶用户与车辆产生交互行为的场景,是未来汽车最主要的场景。乘员场景主要包括社交、娱乐、办公或休息等。与驾驶场景相比,乘员场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未来用户体验的主要载体。以长途旅行需求为例,主要涉及休息和娱乐场景,休息场景需要在座椅舒适性、环境亮度、环境噪声、环境温湿度等方面充分考虑乘员对睡眠的需求,打造智能、舒适、“懂你”的睡眠舱;同时,旅途中乘员也需要娱乐放松,车辆座舱需随时变换为电影院、KTV、游戏厅、棋牌室或者书吧等。
3.基于场景设计的优势
(1)紧抓用户需求
基于场景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准确地抓住用户需求。场景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需求置于特定的场景下考虑和分析,从而探索功能、挖掘痛点,开发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例如,在进行产品开发时,只知道要实现用户在车内办公的功能,没有任何背景与场景分析,则可能会提出很多并不完善的解决方案,比如仅在车内增加了一台平板电脑,没有做其他配套设计,那么这样的一台平板电脑是否是用户所想要的?用户在什么的环境下使用,是要进行视频会议还是只是单纯地想写邮件?平板电脑的网络速度是否可以支持会议?网络怎么连接?隐私如何保障?这一系列问题都无法解决。而如果进行场景分析,以上的因素都会考虑相应的解决方案,即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真正好用的产品。
(2)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产品的设计要求源于其所归属的具体使用,相比传统单纯的功能设计,从场景角度入手,其优势在于产品设计要求和场景的映射关系更加稳定,减少无效或多余的设计,从而提升其竞争优势。例如,用户在日常使用车辆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支付停车费用的场景,而从场景的角度分析,具象化用户的需求是更加便捷地支付后离场,因此通过车内大屏与支付软件绑定后,可以通过大屏直接支付,这是一个非常便利的功能。此外,通过对场景的穷举、细分或排序,确定每个细分场景下的产品定义和要求,再将其组合成完整的产品定义,使产品设计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三、汽车场景发展
场景设计在智能家居、互联网等行业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也涌现了诸多优秀典型案例,下面以爱彼迎(Airbnb)共享场景为例。爱彼迎从用户的高频场景出行短租出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发现用户解决了居住问题后,对享受当地美食也有着很高的期望,继续深入;在满足了住宿和饮食的需求后,游玩就成了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需求。它不断从用户使用场景出发,致力全方位地满足用户。
汽车行业内许多主机厂和供应商给出了对汽车场景化应用的设想。奥迪e-tron把座舱打造成了一个可以移动的“游乐厅”场景,发布了沉浸式座舱的设计,吸足了眼球;随之发布的AI:ME搭载了丰富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车联网功能(图2-3),可伸缩转向盘、生态可移动座椅、一体式液晶屏和大尺寸的前风窗玻璃等设计,扩大了车内的用户活动空间;同时车内的绿植设计更是颠覆了传统汽车设计,为用户搭建了“第三生活空间”的场景。宝马提出的智能个人助理场景在vision inext虚拟驾驶座舱上得到了直观的展示。它采取了可变的内饰设计,向乘员呈现了未来的驾驶乐趣和数字连接性。奔驰近年来的设计也更加注重于舒适性和场景化,大型全景投影屏可显示周围环境的三维图像,并实现了虚拟赛车模式场景,充满未来感。

图2-3 奥迪AI:ME内饰
上汽荣威RX5 MAX的智能座舱场景方案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日常使用,实现了交互手段的升级。其交互功能主要体现为:
1)SKY EYE天眼系统,实现感知层面多维化,可听可看,能够主动识别车主的面部信息,用户“刷脸”登录后,轻踩制动踏板即可起动车辆,告别手动“点火”时代,同时根据面部表情变化完成温度调节等功能。
2)通过BYOD多用户随心控功能实现车内全员与车辆的交互,车上任一位置的乘员都可通过手机与车连接,车上搭载车信、闪念助手、SAIC CLOUD智能云服务。
3)通过日常用语实现有效的人机互动,而非指令式。
几乎所有的车企和供应商都将场景设计作为其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研发方向,通过场景设计打造未来汽车智能座舱,并在近年各大车展和CES国际电子消费展上大放光彩,也获得了用户的极大兴趣和高度认可。由此可见场景思维在汽车设计上的重要性。如何把场景设计有效应用于汽车领域,成为整个行业设计思维转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