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调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言

在跨国企业的战略研究中,获取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以应对国际化挑战是研究的重点。企业往往通过战略安排或战略调整来建立并保护其市场位置,从而创造并获取价值(Brandenburger and Nalebuff,1996;Porter,1980)。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企业的国际化以及海外投资成为企业强化现有优势或突破现有经营困境的战略选择(Ghemawat,1991),这种海外战略承诺具有较高的重新布局成本(Capron and Hulland,1999)、较高的资产专有性(Williamson,1985)以及无法忽视的退出门槛(Oster,1999),使得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调整面临种种挑战。以往研究指出了国际化战略调整面临重重困难和各种挑战(Caves and Porter,1977),如今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经营环境为国际化经营带来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越来越要求企业进行此类跨国战略调整。然而对此类战略调整的研究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而显得不足,因此,为应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调整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Argyres et al.,2019;Garcia-Sanchez et al.,2014)。

本书即基于这个研究背景和理论需要,对跨国企业如何通过战略调整应对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进行研究。跨国企业的战略调整主要是指基于企业的灵活性,对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上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Meyer et al.,2011),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和再分配,同时包括对企业边界范围以外的资源交换机制的调整(Buckley and Casson,1998)。由于国际化资源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进行的战略调整也存在差异性特征。对于传统跨国企业而言,其国际化进程较为深远和成熟,传统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调整的机制可以是基于企业的资源、所处的行业以及制度环境进行海外战略承诺的调整。对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而言,由于其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外来者劣势、后来者劣势以及跨国管理经验和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Luo and Rui,2009),其战略调整的路径和方式与传统跨国企业有所差异,更多地依赖资源情况来制定和调整国际化战略目标(Cui and Aulakh,2018)。由于上述差异,本书将区分传统跨国企业以及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分别对其战略调整机制进行研究。

同时,在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研究范畴中,大部分国际化战略的科学研究基于制造业跨国企业,这也成为现有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Eriksson et al.,1997)。市场数据显示,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从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就业两方面来看,服务业已经占据了较大比例(Cuadrado-Roura,2016)。然而,与传统的生产制造行业相比,服务业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尤其是在国际商务领域,对国际服务业的研究相当有限(Cuadrado-Roura,2016;Cui et al.,2015)。目前,大多数国际化战略方面的实证研究均基于生产制造业跨国企业展开(Eriksson et al.,1997),由此带来的情况为对服务业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以及国际化战略的研究非常不足(Hitt et al.,2006;Kundu and Lahiri,2015;Lo and Yung,1988)。

为应对上述理论研究的不足,本书将区分传统跨国企业(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和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并分别关注新兴市场跨国企业中的制造业跨国企业和服务业跨国企业的战略调整机制,通过探究上述三类跨国企业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来丰富和扩展国际化理论研究。具体而言,本书将对新兴市场企业孵化器的国际化进行研究,来探讨新兴市场跨国企业中服务业跨国企业是如果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国际化挑战的;并对新兴市场中制造业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进行研究,来探讨新兴市场跨国企业中制造业跨国企业是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国际化挑战的;以及对传统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传统跨国企业是如何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国际化挑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