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美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审美心理主义与审美现代性体验

贡巴尼翁曾经将本雅明的思想比作指缝间的细沙一样,难以把握,在此,我们也可以类比西美尔。之所以难以把握,原因主要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体验。西美尔并没有像许多研究者那样,或热情洋溢,或客观学理式地对审美现代性加以描述,也未见他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阐释。西美尔对“现代性”的认识亦非建立在对当时德国重大变革的历史调查上。他如同一位冷静的观察者和审视者,善于通过对现代生活若干片段的攫取而获取某种独特的审美现代性体验。可以说,对于审美现代性理论样式的讨论已不在少数,而审美现代性作为一种生活质态和生活体验被关注,始于西美尔。

西美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现象和社会图景的把握,体现为个体瞬间的感觉。他认为审美之维并不仅仅存在于事物的客观现象之中,在本质上存在于内在心性。与他同时代的人都无可置疑地相信,他总是能够敏锐地在日常生活最细小、最非本质的现象中观察到美学问题,准确地捕捉到现代性的基本体验,将美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透明化并拉近距离。而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得到。称西美尔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过渡哲学家”的卢卡奇,将西美尔的伟大性和局限性都归纳起来,称他是真正的“印象主义”哲学家、“哲学的莫奈”。“印象主义”之于西美尔,不仅仅意味着音乐、视觉艺术、诗歌等艺术形式朝向印象派的发展和运动,而是将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带入他的哲学形式当中,从而形成他的思想和作品,即所谓的“文化哲学”。

显然,西美尔对现代性的认识是与古典态度相区别的。古代世界人们所追求的是稳定的、统一的、恒定的世界观。“我们思想的目的就是要在转瞬即逝的外表与事件之流的背后找到什么是稳定的与可信赖的,并且由相互依赖发展到自足与独立……由之我们寻求将印象的混乱之流引导入一根规则的管道并且在它们的波动之中发现一个固定的结构,被聚焦于物质与绝对之上。”[35]简单地说,在古代,人们追求的是绝对的“真理”,认识世界、表现世界就是试图描绘一幅固定的“世界图景”。但是,到了现代,这一趋向已经被颠倒了。现代科学的基本趋向不再是通过具体物质、现象去了解事物的质、世界的本源。科学假定,组织的、心理的、伦理的与社会的形式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业已放弃对事物本质的考问,代之以从我们人类精神的观点来看待客观世界与人类精神的关系[36]

那是不是意味着现代社会没有一个固定之点,一个绝对的真理了呢?西美尔的看法是,现代科学与制度仍然为世界留下了一个固定之点,一个真理,但这个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就像重量一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关于世界的想象是飘浮在空中的[37]

对于社会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的西美尔来说,“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并非自给自足的体系,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实体,它仅指人类个体。“个体性”在西美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中,被放大到极致,最终落实于个体生命感觉。于是,现代个体与整个现代生活的关系,便存在于个体的生命律动与情绪体验中。

现代人动态和瞬间的生命感受,是西美尔独特的审美现代性之表达方式。现代性状况处于变动不居的动态,永恒不再是超出感性生命的彼岸设定,而是寄寓于当下瞬间的生命感当中。在西美尔看来,现代生命感就是内在生命的各种瞬间感受的表达,这些瞬间感受更多的是现代个体在面对现代生活形形色色的外在刺激所带来的内在感受。在片段式的、偶然性的、碎片化的、短促的或激情万丈,或紧张惊险,或漠然处之,或玩世不恭等的生命感中,现代人抛弃了对永恒和价值的终极追求,把身体的、现时的、感性的体验当作生活的重心。既然西美尔对现代性的认识,是从本质上便没有本质,现象成为本质,那么,把握现代个体体验也是应有之义。因此,有学者得出结论:“毋宁说,他(西美尔,笔者加)要揭示的是审美化存在的个体心性与社会品质,特别是现代生活中个体与社会的生活样态彻底向审美样态和质态的转型。”[38]也就是说,西美尔并不打算只是用美学的方式去再现现代性,而真正希望的是用审美来表现现代生活。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西美尔对形形色色的感性片段极为感兴趣,文化分析呈现“景观化状态”。因为生命感觉的体验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偶然的,其文化哲学从根本上是形而上的、哲学的。西美尔的论文集《时尚的哲学》的译者深谙此道,认为西美尔“以沉思的姿态凝视这些流动的场景,把喧闹背后的寂静从容不迫地揭示出来。因而,他的生命感觉并非印象式的、散乱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哲学与历史底蕴”[39]。在他看来,对“生命感觉”的探索之于现代性的意义完全不亚于对社会外部结构剖析的意义。

同时,不能不说西美尔将审美现代性思考建立在心理主义和生命体验的基础上,与其忧郁的、敏感的、冷静的个人性情有直接的关系。总体而言,西美尔更倾向于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局外审视姿态。他对现代文化的关注和现代情绪的体验带有一种印象主义、寂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倾向,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韦伯对西方现代社会制度条剖缕析的研究都有所区别。即使到了今天,西美尔及其思想仍然不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这样看来,无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是当下,西美尔都是一个“异数”,注定是个“局外人”,或“边缘人”。

从瞬间体验出发的现代性思考,导致了西美尔总是尽量回归现象原点和感觉原点,不轻易对某种日常现象下结论,而更多的是为人们提供理解现代性的可能性探索。至于结论,则让现代性本身去说话。即便是这样,与一些学院派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中各种现象/事物的激荡,有可能采取全然的退避,退避到古典的遗产当中,采取一种对现实不屑一顾的姿态相比,西美尔试图去理解正在发生的一切,以这种理解来超越现实。前者可能是安全的、稳健的,但容易流于无聊;后者却是危险的、创造性的,甚至往往会被怀疑是否具有学术性,却常常有开拓的气息[40]。布洛赫说:“同那些与他同时代的所谓学派大家们的像是学生提交的报告那样的工作比起来,惟有齐美尔的著作向我们提供了面向成年人的哲学。”[41]

西美尔注重探究现代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心性品质,高扬主体的生命意识,从内心体验获得对现代性的认识,堪称独具特色的审美现代性体验。可以说,从一种生活质态和生活体验关注审美现代性的做派,始于西美尔,泛滥于现代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