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导论
“桥头堡”一词原本的含义是“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1]如今,“桥头堡”一词已被广泛用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和平与发展、开放与交流的世界主题下,“桥头堡”一词被更多地用于经济领域,其“控制”含义更多地被“交流”含义所取代。在经济学中,“桥头堡”被用于区域与城市经济、交通运输经济等领域中,成为路桥经济研究的重要概念。港口和交通枢纽的特征、运输线路的密集程度和运输的便捷性,以及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界定“桥头堡”经济功能的主要依据。自学界早期在我国沿海开放过程中对连云港等陆水联运港口城市的研究,到21世纪初时任总书记对云南、新疆、黑龙江等在沿边开放中具有重要区位的边疆省份的“桥头堡和枢纽站”的定位,以及国家明确将云南省确定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并给予国家区域开发战略上的支持,再到21世纪10年代现任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桥头堡经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研究领域。在中国的沿边开放中,边疆省份具有桥头堡经济的作用和潜力,但不同边疆地区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其桥头堡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有差异。当前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和云南省的区位决定了云南省的桥头堡经济作用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