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号文件指出,必须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全国各地区按照中央的要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在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食用农产品结构不断调优,有效供给不断扩大,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一)粮食

1. 粮食产量持续丰收

图1-1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产166万吨,增幅为0.3%,属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1]。除2016年有所减产外,五年来全国粮食产量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且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5年超过60000万吨,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提高,物质基础更加雄厚。这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

图1-1 2013—2017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增速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主要粮食品种产量各有增减

2017年,谷物产量56455万吨[2],比上年减产0.1%。其中,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分别为20856万吨、12977万吨,均比2016年同比增产0.7%;玉米产量21589万吨,比2016年减产1.7%。在季节性的粮食作物中,除了早稻有所减产外,夏粮和秋粮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早稻产量为3174万吨,减产3.2%;夏粮和秋粮的产量分别为14031万吨、44585万吨,较2016年分别增产0.8%、0.4%[3]

图1-2 2016年和2017年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粮食种植面积持续调减

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20千公顷(168330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399万公顷,减少20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3018万公顷,减少0.2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3545万公顷,减少132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23万公顷,减少1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20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8万公顷,减少1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地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优化区域布局,在主要口粮作物稻谷、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面积,特别是在玉米非优势产区“镰刀弯”地区大幅度调减玉米播种面积,实行“粮改饲”“粮改豆”,增加杂粮和豆类的播种面积,通过进一步扩大花生、中草药材等非粮作物面积,农业种植结构更加优化[4]

4. 粮食单产略有增加

十多年来,伴随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良种良法大规模推广应用,我国粮食单产持续丰收,粮食生产效率稳步提高。2017年,全国粮食作物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达到5506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每公顷比2016年增产54公斤(3.6公斤/亩),增长1%。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075公斤/公顷(405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85公斤/公顷(5.7公斤/亩),增长1.4%[5]。粮食单产增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同时,2017年各地积极推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增产模式,强化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大力推广水稻智能催芽、大棚育秧、深松整地、侧深施肥等增产技术措施,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良好基础[6]

5. 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近年来,粮食生产区域的布局不断优化,主产区稳产增产的作用日益显现。2017年,全国粮食种植总面积11222万公顷(约17亿亩),比2016年减少81万公顷,减少0.7%。从播种面积来看,全国粮食主产区的播种面积达到12.2亿亩[7],比2012年增长4.8%,占粮食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2.3%,比2012年提高了0.7个百分点[8]。从产量来看,2017年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合计达到9415亿斤,比上年增加59亿斤,增长0.6%,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78%;非主产区粮食产量为2943亿斤,比上年减产26亿斤,下降0.9%[9]

6. 粮食生产气候条件适宜

2017年,农业气候较为有利。秋粮生长前期,全国大部分农区光热充足,降水充沛,有利于秋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北方农区春播以后,气温回升快,除局部地区一段时间发生旱情外,多数地区降水次数多,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一季稻、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发育。南方大部分农区降水较多,库塘蓄水比较充足,对保障稻田用水和旱粮作物健康成熟有利。9月期间,全国大部分农区气温偏高,光温适宜,有利于秋收粮食作物的灌浆成熟和收晒。整体来看,气候因素有利于秋粮单产提高。此外,2017年全国自然灾害也较轻,粮食生产条件优于2016年。春末夏初,虽然东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涝,但各地区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据国家减灾委统计,2017年1—9月份,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7亿亩,比上年同期减少1.1亿亩,下降29%;绝收面积3125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976万亩,下降49%[10]

7.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生产水平稳步跃上新台阶。2013年粮食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12000亿斤,此后五年粮食年产量均在12000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水平已稳步跨上12000亿斤新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1]。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显著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自给率均超过了98%,依靠国内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12]

8. 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持续趋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不利影响,全国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着“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产业新动能,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不断调优产品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一系列持续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

政策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7年1月4日,农业部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中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农业的要素、产品、技术、产业、区域、主体等方面结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突出绿色发展,聚力质量兴农,使农业供需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通过努力,使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更加优化,玉米等库存量较大的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新提升。

(二)蔬菜与水果

1. 蔬菜产量稳步增长,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2017年,全国蔬菜及食用菌(含菜用瓜)产量比上年增长3%,播种面积增长2.1%,单产增长1%[13],总产量超出当年粮食总产量2亿多吨,再次取代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食用农产品。根据表1-1对各省份《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蔬菜产量的统计,除浙江、江苏、北京、贵州、云南、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蔬菜产量数据缺失外,其他省份2017年蔬菜产量合计达到6.81亿吨。湖南、山东、河北、广东、湖北、四川、河南、广西等省区是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省份,年产量均超过3000万吨,其中山东蔬菜产量最高,达10618万吨。除上海、天津、内蒙古、辽宁、海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蔬菜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余省份均有所增长。其中,甘肃省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达到7.9%。

表1-1 2017年各省份蔬菜水果产量情况

*辽宁省2017年蔬菜增长率和水果增长率由2016年产量和2017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2. 水果供应稳步增加,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2017年,除湖北、黑龙江、河南、宁夏、青海等5个省、自治区水果产量有所减少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江西省,增长率高达12.3%(表1-1)。目前,我国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广东、河南、安徽、新疆、广西、陕西等8个省、自治区,水果年产量皆超过1000万吨。山东是水果产量遥遥领先的省份,2017年产量达到3295.8万吨,较上年增长1.2%,且比产量第二的河南高出1000万多吨。水果产量的持续增加,也充分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畜产品

1. 主要畜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图1-3显示,2017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禽蛋产量3070万吨,下降0.8%;牛奶产量3545万吨,下降1.6%。不同品种的畜产品较上年有增有减,以增为主,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图1-3 2017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肉类产量有所下降

图1-4显示了2017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从图1-4中可以看出,肉类生产在各省份间呈现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的特征。一是肉类生产主要集中在部分省区。如,湖南、山东、河北、广东、河南、辽宁、广西等省区,肉类总产量都达到400万吨以上,是我国主要的肉类生产省区。其中,山东省肉类产量最高,达到772.4万吨。二是肉类产量不均衡。如山东省肉类总产量达772.4万吨,而山西、天津、贵州、宁夏、海南、西藏、青海等省区的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尚不足山东省的九分之一。三是各省份的肉类总产量有增有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湖南、山东、福建、贵州、内蒙古、河南、宁夏、海南、甘肃、西藏、新疆、青海等省区产量增幅较大,分别为3.3%、2.7%、3.1%、5%、3.4%、3.4%、4.3%、4.5%、3.3%、3.2%、2.1%、6.4%;浙江、江苏、山西、天津四个省市降幅较大,降幅分别为11.6%、3%、3.9%、17.9%。由于人口数量、消费文化、地理环境与其他要素禀赋的差异,特别是随着结构性调整,未来肉类生产在不同省份之间相对集中和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将会长期持续。

图1-4 2017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
*吉林省、辽宁省2017年肉类增幅由2016年产量和2017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部分省份数据缺失。

3. 禽蛋与牛奶产量略有下降

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蛋、牛奶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种类。2017年,我国禽蛋产量3070万吨,较2016年略有下降,降幅0.8%;牛奶产量为3545万吨,较上年下降1.6%。从总产量角度看,与肉类生产相似,禽蛋与牛奶的生产在各省份间也呈现不均衡分布的状态。湖南、山东、江苏、河北、黑龙江、河南、吉林、辽宁、安徽九个省份是禽蛋的主要生产省区,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其中山东省产量最高,达449.3万吨;山东、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宁夏、辽宁、新疆和陕西九个省区是牛奶的主要生产省区,产量均超过100万吨,其中内蒙古产量最高,高达693万吨。而天津、贵州、宁夏、海南、青海五个省份的禽蛋产量较少,产量不足20万吨,不足产量最高的山东省的二十分之一。湖南、福建、贵州、江西、广西等省区的牛奶产量较少,均不足20万吨。

表1-2 2017年全国各省份禽蛋、牛奶和水产品产量

(续表)

*山东省2017年水产品增长率由2016年产量和2017年产量算出,辽宁省2017年禽蛋增长率与牛奶增长率由2016年产量和2017年产量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四)水产品

2017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938万吨,比上年增长0.5%。图1-5显示,2017年,养殖水产品产量5281万吨,同比增长2.7%;捕捞水产品产量1656万吨,同比下降5.8%;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6.1∶23.9,与2016年相比,养殖水产品的比例略有上升,增幅为1.6%。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品生产仍以人工养殖为主,比重超过75%。养殖比重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断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给生态环境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纷纷通过人工养殖方式提高水产品产量以缓解日益严峻的过度捕捞问题。

图1-5 2017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
*养殖水产品与捕捞水产品比例由养殖水产品产量与捕捞水产品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解读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具体而言,以我为主是前提。就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始终注重牢牢掌握粮食问题的主动权。立足国内是基础。就是从自己的国情粮情出发,保护耕地、改良生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着眼于从全产业链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产能是重点。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随着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粮食的消费从数量与质量上都会有新的刚性要求,必须从长远上对我国粮食产能作好规划,保证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物质基础与制度设计。适度进口是手段。就是要在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国际市场。科技支撑是关键。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科技的支撑与引领是实施整个战略的关键环节。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战略内涵丰富、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2] 谷物主要包括玉米、稻谷、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

[3]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4]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解读粮食生产情况》,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12/t20171208_1561538.html。

[5]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12/t20171208_1561546.html2017-12-08[2017-12-08]。

[6]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解读粮食生产情况》,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12/t20171208_1561538.html。

[7] 粮食主产区包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省份。

[8]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12/t20171208_1561546.html2017-12-08[2017-12-08]。

[9] 国家统计局:《黄秉信:粮食再获丰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1/20180119_1575467.html。

[10]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解读粮食生产情况》,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12/t20171208_1561538.html。

[11] 国家统计局:《宁吉喆:“三农”发展举世瞩目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12/t20171214_1562736.html。

[12] 国家统计局:《农村改革迈出新步伐 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七》,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18fzcj/201802/t20180212_1583216.html。

[13] 国家统计局:《黄秉信:粮食再获丰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801/20180119_157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