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治理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和“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水产品”的指示要求,始终把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按照坚决打赢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硬仗的要求,坚持产管并重,坚持严字当头,坚持常抓不懈,履职尽责,扎实推进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保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向好的势头,不仅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水产制品监督抽检合格率持续走高,而且2017年的水产品产地监测合格率高达99.7%,并实现连续5年水产品产地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的成绩[1]

(一)坚持产管结合

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坚持做好“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方面工作。在“产出来”方面,实施水产养殖转型升级工程,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开展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推广使用循环水、零用药等健康养殖技术模式,鼓励水产品“三品一标”产品认证,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建设。在“管出来”方面,强化产地监管职责,加大推动生产者主体责任落实,加强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坚持检打联动,不断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力度,做到阳性样品查处率100%。

(二)坚持监督抽查、专项整治和检打联动

加强监督抽查、专项整治和检打联动,始终保持对违法用药的高压态势。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专项经费3500万元左右,用于养殖水产品和苗种等监督抽查工作,共抽检样品50000余个,连续5年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没有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等5部门印发的《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农业部关于加强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连续开展“三鱼两药”专项整治,五年来共检测三鱼、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样品分别为2500个、24000个和10000个,2017年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9.8%、99.7%。坚持检打联动,超标样品查处率100%,要求各地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2014—2016年间,农业部组织对超标样品地区进行了专项执法督查。据统计,近年来,各地每年用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约3亿元,抽检样品15万多个,出动执法人员10万人次。

(三)坚持综合施策和源头治理

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和用药指导培训,坚持综合施策和源头治理。标准化健康养殖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前提。多年来,农业部大力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目前共有国家和行业标准900多项,地方标准1918项。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129家,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29个,水产品“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27万个,占农产品总数的12%,其中无公害水产品1.15万个,绿色水产品655个,有机水产品379个,地理标志水产品173个。坚持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全国共有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该项活动,各级推广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每年100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广泛参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00余次,接受技术培训的渔民达25万多人次。推动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划定,从养殖环境源头上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工作,为县域内整体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以及追踪溯源积累了经验。

(四)坚持治理高风险的水产品

贝类是我国的重要水产品种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消费量大。同时,贝类风险隐患也大,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农业部高度重视贝类产品质量安全,完善贝类产品监测,加强贝类划型和预警管理,使贝类成为我国水产品中唯一单独制定管理办法的品种,每年年初都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年终专门针对监测中的问题专题研究。每年安排700多万元用于贝类产品监测,每年抽检贝类样品近4000个,加强对贝类中重金属铅、镉、多氯联苯、毒素等监测预警,特别是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加强监测,确保能及时发现问题,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采取暂时性关闭采捕区域等紧急管理措施。2017年,各地对65.8万公顷贝类养殖区进行了划型,其中一类养殖区63.1万公顷,占比高达95.9%;二类养殖区2.7万公顷,占比为4.1%。

(五)坚持地方先行先试

鼓励地方政府就水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政策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治理路径。其中,广东省的做法最有代表性。

2017年6月2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这是《食品安全法》修订后,我国第一部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法规,体现了广东立法先行先试的精神,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肯定,于康震副部长在2017年7月17日批示:“《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的出台在全国各地水产品立法方面是开先河之举,体现了广东渔业人的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精神。”之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广东省人大农委、广东省食药监局启动《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宣传月活动,全年共组织了18场各类宣传活动,8000多人次参加。

针对重点品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下达了《2017年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对全省鳜鱼、乌鳢、对虾、罗非鱼等主要优势品种、出口和输港澳主要品种、调出外省的大宗品种,从种苗、饲料、养殖、运输等主要环节,重点渔区、重点时段,加强重点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和强度,突出实施“三个抽检”:一是扩大抽检范围,抽检养殖水体、底泥和水产品;二是增加抽检数量,将省级抽检样品从2016年的0.99万个样品增加到1.8万个;三是增加抽检品种,将蟹、鳖、鳗、黄颡鱼等大宗品种纳入抽检范围。对监督抽查不合格样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就地销毁,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100%,并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网站公布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结果和后续处理情况。

针对难点问题,按照《2017年广东省水产品“三鱼两药”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我省水产养殖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每月一行动的通知》的部署,对监督抽查、风险监测中发现问题较多的区域,相继在中山、佛山、清远、江门等12个地市,集中力量重点组织开展“一月一行动”。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10991人次,检查场地5695个,查处违规案件43宗,移送公安机关5宗。其中,查处的云浮市水产品苗种案中,判处涉案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针对薄弱环节,尤其是针对鲜活水产品等运输、贮存环节,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会同广东省食药监局召开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现场会,邀请全省重点水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养殖和销售企业代表,以及北京、上海、陕西、广西等主销区市场代表参会,积极推广广东何氏水产的鲜活水产品智慧冷链物流运输模式。通过运用低温暂养、自动化循环水、纯氧配送等创新专利技术,逐级降温、智能温控,让鲜活水产品处于半冬眠状态,实现从塘头到市场运输过程中全程不换水,全程标准化、可追溯和闭环温控管理,成功突破了鲜活水产品在不添加任何药物、高密度远程运输50小时以上的技术难题,使鲜活水产品的存活率达99%以上。

2017年,广东省抽检水产品样品18158个,合格率达97.7%,全年没有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 本部分数据主要来自:《水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成效显著》,2018年1月15日,http://www.moa.gov.cn/xw/zwdt/201801/t20180115_6134985.htm;《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广西、广东、浙江、山东、辽宁、湖北典型发言摘要》,《中国渔业报》2018年4月1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