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国外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

1.1.1 国外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概述

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出现在德国。20世纪30年代,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高速公路,1932年德国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科隆高速公路,随后高速公路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相继出现。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也逐步合理、规范和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率所占比重呈稳定发展势态,公路货运略有下降,而铁路货运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所回升,这主要是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使发达国家重新调整交通政策和运输结构以倾斜于铁路的缘故。但公路客运周转率所占比重有明显增长,汽车作为可以“门到门”的交通方式,机动灵活、简捷方便、应急性强、适应点多且投资少、收效快,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小客车进入家庭并逐步普及后所形成的,是“社会的需求”拉动所致,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又为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法国很重视高速公路服务区对繁荣当地经济的作用,因此其位置主要根据其作用确定,如果沿线交通量较小,就会在公路上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将车辆引导到附近有加油站、餐馆的小城镇,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日本在1989年制定了建筑可以与道路一体的“立体道路制度”,让高速道路可以合法贯穿大楼。大阪市中阪神高速公路所穿过的门塔大厦(Gate Tower Building)是日本第一栋利用“立体道路制度”建设的大楼。

高速公路的管理离不开通信及信息系统,高速公路的安全和交通量的提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手段来实现,而通信信息系统是交通管理的基础和必要手段,交通专用通信网必不可少。德国、比利时、荷兰的高速公路不收费,也就是没有收费设施及收费系统,但非常重视通信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建设。通信系统和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输等环节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欧洲虽然公众网非常发达,高速公路路边的公用电话也很多,并分布在服务区、停车区及加油站等,但紧急电话系统仍然按2km一对建设,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联网,并与急救、求援、安全等部门联网,及时处理紧急事件。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将沿线监控及信息设备、收费站等连为一体,满足交通管理的需要,如闭路电视系统、车辆检测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提高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使高速公路真正发挥社会效益。

运营管理方面,对于公共物品及准公共物品管理,近年来发达国家从公私伙伴关系(PPP)理论展开了研究。目前,公私伙伴关系尚无唯一定义,但普遍认同公私伙伴关系的本质在于政府资源及市场资源在数量、禀赋上的优势互补,并特别强调双赢的理念、争端的解决、言论自由、公平公正以及风险共担。通过这种合作和管理过程,可以在不排除并适当满足民营部门的投资盈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1.1.2 国外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及特色

1. 美国高速公路服务区

美国是一个轮子上的国家,不同种类的高速公路像大动脉一样,连接起美国大大小小的经济、政治、文化、社区、购物等各种中心。美国人每年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里程总计达4万亿km,其中91%以上是靠私人汽车。众多的白领驾驶人为高速公路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美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概括有如下特色。

1)规划选址

美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多单侧布设,很少有沿路两侧对称布置的实例。选址有的紧邻高速公路一侧;有的通过匝道稍远离高速公路;有的与互通立交合建;有的与称重站合建。所有服务区布设时均充分利用沿线场地灵活布设,基本顺应地形布设,没有明显的填挖现象。

2)功能设施

美国高速公路服务区一般设有加油站,很大的停车场、小型汽车维修站、洗手间等,满足人车的基本休息、保养需要,同时设立小型超市,客人们可以在里面买到咖啡、口香糖、面包、可乐等食品和饮料,如果想调剂一下精神,还可以买到报纸、杂志和当地的小纪念品。在较大的服务区则可以看到麦当劳的快餐店。有的服务区还设有公路气象站,可以准确地向过往车辆通报高速公路沿线的天气变化情况,以利于行车安全,方便旅行。

3)开放及灵活的设置

驾车行驶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等你渴了、累了、想加油了,往往会很方便地找到服务区。这是因为美国高速公路通常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有很多进出口。同时公路所有权五花八门,有联邦政府的,有州、市所有的,也有私人企业所有的,服务区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变化和驾驶人的需求情况灵活安排,从而更好地满足了人、车的各种需求。行驶在一些处于著名风景区的路段可能两三千米就会看到一个服务区,以备人们停车观光的需要。而一些偏僻地区的路段则100km可能才会碰到一个服务区。在服务区之间还设有若干个休息区。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服务区的生意一般都很好。

4)经营特色

美国在高速公路方面的投资效益非常可观,每在高速公路上投放1美元,就可创造2.6美元的利润收益。同时,服务区的发展也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据统计,在高速公路每投资10亿美元,每年就可创造42000个工作机会。目前在国家高速公路系统内工作的人员共有150万人左右。

美国人使用高速公路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给高速公路旁的汽车维修业带来了不菲利润。在过去的10年间,尽管美国的人口增长只有9%左右,但美国人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里程却增加了30%。30年来,美国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只增加了5%,然而高速公路的使用率却增加了137%。另外,美国仍有大量的高速公路年久失修,而失修的高速公路给美国人带来的额外修车费每年就高达230亿美元。

2. 日本高速公路服务区

设施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当属日本。在日本,高速公路服务设施已经成了有车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北海道之外,高速公路每间隔50km就会有一个供人们休息和餐饮的服务设施,其特色如下。

1)服务设施人性化

日本高速公路服务区用地、景观非常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其功能设施最为齐全和人性化,如给婴儿换尿布和哺乳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在服务区内人们可以及时了解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可免费取用精美的交通地图、交通常识和安全宣传品、周边风景旅游资料等,其中再生纸制的折叠小垃圾箱上甚至还画有可供解闷的小画谜。所以,尽管是封闭的高速公路的附属空间,服务区还是被营造为与周边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密切关联、毫无隔阂的和谐场所。

2)体现建筑设计特色

日本在高速公路沿线建筑方面,比较倾向于通过模拟的手法来表达传统风格和地域特点,对于细节的深度推敲也是其设计的重点。设计展示的空间不仅是休息的地点,也是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3)服务功能设施齐全

服务区里设有加油站、停车场、洗手间、餐厅、卖店这些基础设施,除此之外最近几年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和24小时店也出现在服务区里,甚至有个别的服务区还设有温泉和足疗按摩店。服务区的饮食以方便食品为主,面食和油炸半成品居多,主要是方便和节省人们停留的时间,价钱也很公道合理,最常见四大菜式(套餐、盖饭、荞麦面、拉面)。日本有些地区还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具体条件把服务区当成该地区的一个景点来建设,供往来人员休息同时增加收益。

3. 韩国高速公路服务区

韩国高速公路从1967年开始建设,经过40年的建设,到2006年年底有高速公路24条,行车里程总计2850km,到2020年计划建成覆盖全国的7纵9横干线高速公路网,总长将达到6160km,国民一天之内借助高速公路可抵达全国任何一地,形成“一日生活圈”。韩国称服务区为休息站,由韩国建设交通部投资并掌握管理权、建设、维护,服务区经营则由公营企业韩国道路公社统一负责。韩国的141个服务区,日营业收入(含加油站)约74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00万元),年营业额达240亿人民币。韩国服务区具有如下特色。

1)服务区规划科学

韩国2850km高速公路上共设有141个服务区,平均40km有1对服务区,但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区都成双成对,而是根据车流量或对称设1对或单侧设1个,其服务区的大小取决于断面车流量的多少,韩国服务区的平均占地面积70~80亩/个(1亩=666.67 m2)。

韩国服务区因地制宜随地形设置,尤其注重在风景区、山边、河流湖泊旁设置服务区时,尽量不破坏地形原貌,而是将服务区融入地形中,使之浑然一体、自然融合。如金刚服务区就设在山谷的河溪旁,整个服务区依山傍水成长条状,看不见大填大挖、裸露的山体,而是满目葱翠的树木和静静流淌的溪水环绕着该服务区。

2)服务区设计合理

韩国服务区布局设计科学实用,土地利用率非常高,服务区的外侧(靠近道路侧)停放大货车和特种车辆,靠内侧停放大客车和小车,最内侧是服务区的建筑。加油站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尽量设在离餐饮、便利店较远的出口位置,而且加油站设计并不大,仅够并排停放三四辆车加油即可。进入服务区的标识大气而明显,各功能区一目了然。停车场的标线用白色、黄色的道路漆喷涂后,与城市道路标线一样规范、清晰,行车道与人行道是用不同颜色的道路漆喷涂,人、车是绝不会混在一起的。

韩国服务区建筑面积平均5000~6000 m2/个,但服务区的建筑设计紧凑、合理,其建筑的中央是公厕,与公厕连体的两侧是餐饮、小吃店、便利店等,民众只要进入建筑内就可以到达任何服务区设施处,不会被日晒雨淋。大部分建筑只建一层,整个服务区的色调鲜艳而和谐、庄重而现代,有民族特色但不乏现代气息。

服务区一般都有两三个公厕,每个都宽敞明亮,采光通风设计都非常好,公厕的门里门外种植着郁郁葱葱的天然植物,既养眼又清新环境;洗手液、烘手机一应俱全;而且室内还安装有落地镜,方便人们着装整衣。给人的感觉根本不像在厕所,而是在非常漂亮、舒适的化妆间,难怪韩国称公厕为化妆间。

每个服务区都有三四个快餐店提供各种风味不同的美味食品,餐厅内是精心设置赏心悦目的就餐环境,餐厅就餐处往往设计透明的玻璃墙,玻璃墙体内种上用营养水供养的各种四季常艳的花卉,坐在干净整洁色调雅致的餐桌上用餐时,感觉到玻璃墙内整体环境与墙外绿水环绕、花红柳绿的美景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3)服务区功能齐全

韩国服务区的服务功能非常齐全,一般设有加油站、停车站、公厕、餐饮、便利店、儿童乐园、银行自动提款机、书店、音像店等。商务中心的计算机,随时为民众提供上网服务,并配有打字机、复印机;在走廊里、公厕的过道上投币、插卡电话随处可见。

服务区内吃、用的品种繁多,餐饮有韩国小吃,韩国、日本快餐,韩国、日本料理;有众多的土特产;也有世界知名品牌店星巴克咖啡和麦当劳快餐;自动饮料售货机随处可见;便利店云集了世界各地的小工艺品;有小孩子喜欢的冰淇淋专卖店,还有大人喜欢的体育彩票贩卖机;还汇集了国际品牌时装、化妆品、家用电器等供人选购;陈列廊挂着书画作品,摆放着木雕、根雕作品,艺术氛围相当浓。总之服务区内一应俱全,宛如一个小小“王国”。

4)服务区以人为本

服务区有为残疾人专门准备的轮椅,且各功能区都是无障碍设计。垃圾箱又大而多且醒目,而且垃圾箱还进行了分类。为方便开车的人稍做休息,服务区内还专门开避一条休息车道。加油站除供应各种油料外,还供应天然气和甲醇,方便不同类型车辆的使用。为迎合韩国人的爱好,甚至还设有小型棒球练习场。韩国规定长途车驾驶人每小时必须休息20min以上,服务区内有供驾驶人休息的休息室,室内有电视、小吃、免费茶水,还有免费的按摩椅等,不禁不让人从心里感叹和佩服韩国服务区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得实在。

4. 法国高速公路服务区

法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作为欧洲的典型,其特色如下。

(1)法国高速公路服务区面积较大,相对而言功能空间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因此在布局上不拘一格,因地制宜,表现出与环境协调的灵活性。强调功能的分离层次,将建筑体量融入环境景观中。注重动静分区。高速公路沿线建筑遵循着“不破坏、不干涉就是保护和传承”的原则,对环境的不干涉、场地的顺其自然、建筑物通过化整为零实现因地制宜的布局,同时也力求在未来发展的改扩建中对现状有充分的保留利用,避免对环境有过度的破坏。

(2)法国服务区具有明确的交通层次,小车、大车、行人、加油互不干扰,以景观相诱导,以标志标牌标线相强制,多重措施并行。法国服务区景观通过场外景观、绿化、铺地、设施(休息游乐设施、灯具、垃圾桶、标志等)、构筑物(天桥等)的组合,形成景观标志对交通的良好诱导和绿化对功能分区的自然隔离,另外,景观与建筑功能相结合,也提供了可供消磨足够时间的依托场景,可以保证司乘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疲劳行车。法国在1976年后把文化生活带进了高速公路空间,利用沿线服务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以吸引人们停车休息。

(3)法国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具有以下特色。

①简化每个服务区的整体规划,让偶尔出行的游人感觉和平时驾驶一样容易。这个作用必须放在服务区设计的首位考虑。

②当用户进入服务区,他眼前的循环系统分为两条道路,一条为轻型车道,另一条为重型车道,车流交通自由通畅。

③道路设计的与它所通过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目的。

④景观的发展考虑到来自于属于新景观的农村的新的动向,印象和氛围的营造要使人感觉轻松、舒适。一个小型的景观,它包括林木、草甸以及唤醒人们回忆的休闲空间或象征性的地方,这些地方也可以供儿童和宠物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