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医学诊治疾病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包括理法方药四个环节。由于中医缺乏严格统一的规范,不同医生面对同一患者,常做出不同的病情分析与诊断,选方亦随流派、师承、个人经验而不同,且常在“随证治之”的原则下灵活加减,最终结果是不同中医师面对同一患者,开出的处方是五花八门的。不可否认,有效的处方不止一张。但严格说来,最佳处方只有一张。笔者认为中医的最佳处方需满足三个条件:符合中医理论、久经实践检验、循证医学支持。传统中医由于自身学术特点,长于中医理论指导下“千人千方”的灵活性,不利于经验的重复积累和循证医学证据的获取。
日本汉方医学源于中医学,可说是中医学的一大流派。其学术特点以“方”为中心,治疗疾病时多使用成方,处方基本固定,便于临床经验不断重复,千锤百炼。从日本江户时期至今,许多汉方大家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成处方集,后辈医家注重研究和使用前辈的处方集,并将其不断深化与改进。且汉方医学较早和较好地结合现代医学、循证医学,例如日本东洋医学会定期发布的汉方循证医学指南(EKATE),将古老的传统医学、经验医学带入了与时俱进、循证医学的时代。因此,汉方医学可以很好地补充中医学的不足。
浅田宗伯是一位广受推崇的汉方大家,有“明治汉方最后的巨头”之美誉,将仲景方、唐宋方和日本经验方熔于一炉,临证有胆有识,临床经验丰富,日本皇室、贵族、外国大使均曾求诊。其代表性著作为处方集《勿误药室方函》、方论《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和医案集《橘窗书影》,对后辈汉方医家和汉方学术影响深远,可惜上述书籍尚无中文版,中医学者仅可从其他汉方书籍中文版的引述中窥见一二。此次我与三位精通日语的译者共同完成三本书的翻译和整理,希望能让更多的中医学者了解汉方医学和浅田宗伯。
本书由方论篇和医案篇两部分构成。方论篇主要介绍《勿误药室方函》和《勿误药室方函口诀》,医案篇主要介绍《橘窗书影》,两篇互参,方论篇中有医案篇所用方剂的临床心得,医案篇中有方论篇所论方剂的临床应用。同时对原文中难解的字词、医理、引文加以注释,尽可能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因其“集大成”的学术特点,附录部分除方剂索引和校勘书目外,亦提供引用医家及著作的人名书名表,便于读者深入研究。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由湖北民族大学日语系戴敏老师主译,《橘窗书影》由苏州市中医院夏豪天医师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卫生服务中心黄亚男药师主译。本书写作过程中受到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史欣德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许玲教授的关心指导和作序推荐,日本北里大学东洋医学研究所医史馆部长星野卓之先生对本书翻译提供了重要帮助。感谢石舒尹、董昌盛、王嘉琳、上官育波、蒙海珊、王茜、易玉瑛、吴歆頔、常琼、陈玉佳、黄俊铭、刘佳诸位医生和小伙伴在本书文字工作中的辛勤付出与帮助。
本书若能为中医师带去启发,为患者谋福祉,为中医学术添砖加瓦,将是编者的荣幸。但因原书语言难度较高、学术范围广博,而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错误之处想来不可避免,恳请同道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