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数据治理的评估——成熟度模型
1.5.1 数据管理的成熟度模型
数据体系现状评估是企业数据管理体系规划的起点,只有清楚地认识企业内数据管理活动的真实现状,才能制定合理的数据体系建设目标和规划。数据管理成熟度是指企业按照数据治理的目标和条件,成功、可靠、持续地实施数据管理的能力。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对主数据体系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多维度的描述,从而实现对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的量化评价,对数据体系的建设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软件行业广泛使用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来评估软件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和软件企业能力。该评估框架适当调整也可用以评价企业数据管理水平。参考CMM模型,数据管理成熟度一般也可分为初始、重复、定义、管理、优化、创新六个级别,如图1-8所示。每个成熟度级别是一个完备的进化阶段,反映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当前所达到的水平以及下一阶段改进的目标。
图1-8 数据管理成熟度的级别
• 初始级P0:处于初始级的组织内部只有模糊的数据管理意识,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 可重复级P1:可重复级的最大特征是企业已经了解到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基础的数据管理流程。组织内部已经开始进行数据管理工作,但往往局限于项目或部门内部。
• 已定义级P2:已定义级最大的特征就是组织内部建立起统一的数据管理规范,并建立起独立的部门进行数据管理的协调活动,明确定义数据流程的各专业岗位。
• 已管理级P3:处于已管理级的组织中已经形成数据管理专业部门,建立起协同跨流程区域的专业化数据标准团队,数据实现集成化管理,数据标准流程和制度的实施细则也已经明确。
• 优化级P4:处于优化级的组织不仅能够保证数据管理流程的有序进行,而且能够实现业务环节的专业评估,实现自我优化,不断提升。
• 创新级P5:创新级是主数据管理的最高级别,此阶段的主数据管理已经跨越了企业边界,形成跨企业的行业主数据标准,主数据业务流程能够灵活创新敏捷地支撑新流程运作,响应新的产品服务。
每个级别的数据管理水平将作为达到下一更高级别的基础,成熟度不断升级的过程也就是其数据管理水平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从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归纳出的改进方向,将为企业数据管理水平不断升级的历程提供指引,指导企业不断改进缺陷。
针对治理目标的不同,数据管理的成熟度评估可以面向主数据、业务数据、分析数据分别进行。同时,针对数据管理的特点,在成熟度模型的内部可将每一级细化为管理流程、组织岗位、职责和IT支持四大管理领域:职责领域描述了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管理”,组织岗位领域描述了“谁来做数据管理”,管理流程领域描述了“怎么做数据管理”,IT支持领域则描述了在企业IT系统应用体系中数据的存储情况和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情况。模型为每一个管理领域描述了其对应的典型行为,区分出这些领域在不同的成熟度级别中的不同表现,从而判断这些管理领域所处的成熟度级别,进而得到企业的总体成熟度级别。
1.5.2 您的企业需要数据治理吗
根据上述的数据管理成熟度模型,面向企业数据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主数据管理环节,我们设计了如下的自评问卷,企业可以根据当前主数据管理状况进行自评,得出企业在主数据管理领域的成熟度评估。在本节的最后,我们会根据得分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理建议。
自评问卷
1. 本单位是否建立了主数据管理制度?
A.没有制定任何主数据管理制度、规范与规则。
B.存在部分主数据管理规范与规则的定义,但是未形成制度文件和标准。
C.形成了部分主数据管理制度和规范,尚未经过公司批准实施。
D.形成了全面的主数据管理制度,并作为正式制度发文实施。
2. 本单位是否建立了主数据标准?
A.单位内部没有任何主数据标准,近期计划结合单位实际需要制定相应标准。
B.存在部分主数据标准的规则定义,但是未形成主数据标准。
C.形成了部分主数据标准,少量主数据标准应用于个别业务。
D.形成了全面的主数据标准,并应用于全部业务中。
3. 本单位主数据管理组织建设情况如何?
A.没有专门组织,没有指定主数据管理人员。
B.没有专门组织,有指定的主数据管理协调人员。
C.成立了专门组织,但人员不固定。
D.成立了专门组织,且人员固定。
4. 本单位数据管理人员培训情况如何?
A.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计划单位内部组织培训。
B.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有计划参专业的培训。
C.参加过本单位内部的用户培训。
D.参加过专业的数据管理培训。
5. 本单位主数据审核流程情况如何?
A.没有审核流程,由管理员或用户直接在系统中维护。
B.有“约定俗成”的审核流程,无明确的定义。
C.部分主数据申请有严谨的审核流程。
D.各类主数据申请有严谨的审核流程。
6. 本单位日常工作中是否受到数据质量问题的困扰并且进行解决?
A.广泛受到数据质量问题的困扰,目前没有解决方法。
B.受到数据质量问题的困扰,目前正在尝试通过手工或系统的方式来解决。
C.较少受到数据质量问题的困扰,很少需要甚至不需要花精力去关注。
D.由于已经采取主动的数据质量问题防范措施,数据质量问题对业务的影响甚微。
7. 本单位日常工作中是否开展过数据质量相关问题、方法、经验及最佳实践的沟通与讨论?
A.没有开展此类工作。
B.多个部门已经有了此类工作的安排,正在计划实施中。
C.全单位范围内已针对数据质量形成了定期沟通、交流的机制,并遵照执行。
D.对数据质量问题的沟通与讨论已经深入到部门管理工作中,部门中每个人对此都有深刻理解,并能顺利执行。
8. 本单位主数据管理系统情况如何?
A.没有建设主数据系统,计划近期开展建设。
B.已建设主数据系统,但未将主数据管理系统作为源头为业务系统提供主数据。
C.已建设主数据系统,并与相关系统集成,但未能实时将主数据推送给相关系统。
D.已建设主数据系统,实时将主数据推送给各个业务系统,保证数据一致、准确。
9. 本单位是否建立起针对数据流转的管理流程?
A.没有数据流转管理流程。
B.仅有少量系统之间的接口有零散的文档进行管理。
C.有专门的文档进行数据流转的接口管理。
D.有专门的系统对数据流转接口进行管理,且做了字段级的关联和映射。
10. 数据作为企业的资产,您认为各部门对数据的管理程度如何?
A.大多数部门尚未认识到本部门应对数据承担任何责任。
B.各部门已认识到本部门应对相关数据负有责任,但大多不了解本部门应对哪些数据负有何种责任。
C.各部门已明确本部门管理的数据的精确范围,并清晰划分各部门对各类数据的责任,但部分部门尚无法承担起相应责任。
D.各部门已明确本部门管理的数据资产并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做到数据资产精细化管理。
11. 本单位对数据的价值如何看待?
A.认为数据仅为业务系统的产出物,并未开展任何和数据有关的工作。
B.已认识到数据对业务开展的价值,开始初步尝试应用数据,但还没有建立数据管理机制。
C.普遍认为数据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遵循统一的流程开展相关管理活动,并可评价数据战略与规划的成果。
D.在统一的数据战略之下,将数据视为与人力资源、财务、物资同等重要的企业资产,并且在部门内开展了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活动来提升资产价值,实现数据共享,帮助业务创新。
12. 各部门的领导如何看待数据治理工作?
A.所有领导都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治理。
B.某些领导知道一些数据治理实践,但是没有分配足够的资源去开展相关工作。
C.所有的领导都支持数据治理,并将数据治理项目纳入部门工作重点。
D.所有的领导懂得数据治理的价值,并且支持数据治理的工作,主动参与数据治理的会议和相关活动。
13. 周围同事对数据治理的认知水平如何?
A.对数据治理了解尚浅,没有清晰的认知。
B.对数据治理有初步认知,但尚未理解数据治理和管理水平与本部门业务之间的关系。
C.已了解数据治理水平与开展本部门业务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清晰提出对数据治理与管理的需求,能够主动宣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部门的整体认知水平。
D.已能够良好运用数据治理知识来推动业务创新,提高业务效率。
14. 各部门是否已经将数据治理相关任务和目标设置在年度规划或考核要求中?
A.没有包含任何数据管理和治理相关的内容。
B.有提到数据管理和治理,但是没有列出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考核要求。
C.包含数据管理和治理相关的内容,并且列出了目标和任务,但是没有将数据管理和治理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D.包含了明确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的目标和任务,有清晰的考核要求,正在有效地执行中并且已经或者预期产生效益。
15. 本单位是否已建立数据管理与治理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定期评估?
A.目前尚未建立任何与数据管理与治理的评价体系。
B.对部分领域开展了评估考核工作,但是工作还未常态化、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C.已具备完整的评价体系,并且所有相关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职责,定期对数据管理与治理的成果开展评估。
D.在定期评估的基础上,各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评价体系,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反映相关工作的有效性。
请逐一回答上面问题,并统计得分情况,选择A得1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4分,选择D得6分。根据得分情况,给出的成熟度估计以及相应的治理建议如下。
• 0~15分初始级。改进建议:建立主数据管理流程和专业团队,实现团队合作,通过主数据的应用系统实现各主数据的独立功能。
• 16~30分可重复级。改进建议:建立主数据管理的业务流程标准和总体框架,明确定义流程的各专业岗位,提升效率和执行力;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专业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核心流程支持。
• 31~45分已定义级。改进建议:实现主数据集成化管理;建立主数据管理专业组织,实现主数据标准流程和制度的实施细则;建立主数据管理专业部门;建立协同跨流程区域的专业化主数据标准团队,提升数据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主数据应用系统集成化,支持流程端到端的集成运作;实现主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形成企业级流程知识库;实现对主数据管理流程运作的监测分析。
• 46~60分已管理级。改进建议:实现主数据管理流程与战略目标、客户服务、绩效指标、成本预算和信息系统等要素的配置保持一致,有效评估业务环节中的优劣,实现主数据流程的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建立企业级的主数据管理委员会,各相关业务领域部门全员参与,形成多领域的主数据管理、专业化评估和优化组织;实现数据管理目标统一,全员参与,增强客户服务意识,对变革的必要性广泛认同;主数据管理系统与业务应用系统接口,实现跨领域的业务流程监测分析;企业各IT应用系统遵循主数据标准,快速支撑企业主数据管理流程运作的调整,支持主数据管理的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
• 61~75分优化级。改进意见:在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战略目标引导下,灵活运用企业内外的业务流程资产,实现主数据业务流程随需创新,支持面向客户的新产品服务;实现企业主数据管理部门与产品服务部门、信息化部门密切联合,建立跨企业的业务流程专业化组织;实现服务创新、合作共赢,共创价值;形成主数据资产构件库,具有基于业务流程支撑的主数据产品服务管理系统;企业内IT应用系统形成模块化架构,符合跨企业的行业主数据标准,敏捷支撑新流程的运作,响应新的产品服务,实现主数据与业务数据的动态交互,支持对数据资产的战略管理评估。
• 76~90分创新级。改建意见:持续优化,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