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一擦镜子,照见童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9.祝飨

年三十也称大年夜,下午三四点钟就准备过年了。家家过年都延续着传统习俗,客堂里的八仙桌上摆放着三荤三素、年糕、水果、酒杯、筷子及香炉、蜡烛等。首先进行上香活动,一般由祖父或祖母亲自持香开门,低声先“请”土地菩萨“吃年夜饭”,后请祖宗“吃年夜饭”。然后转身把香插在香炉里,再点上一对蜡烛,大人在一边帮着洒酒……

祖宗们“吃”的年夜饭却很简单,三荤三素一汤,三荤中有红烧鱼、红烧肉、肉酿面筋,三素是响堂片(豆制品)、菇尖头、炒青菜,要到“吃饭时”再加碗萝卜汤。在“吃”的过程中要敬三回酒,每敬一次全家人依辈分先后都要向祖宗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内容都是让他们保佑我们岁岁平安,年年有余,来年兴旺发达。最后烧化“元宝”,让祖宗们在他们的世界快活地用钱。

这种形式因一年仅一次,每次孩子都很兴奋。看着大人们严肃认真的态度,信以为真。但一直盯着的酒杯,并没有少一点酒,饭、菜、汤一点也没动,祖宗究竟在哪里?土地菩萨又在哪里?孩子哪里懂!一对红红的蜡烛闪着光,蜡泪一点一滴往下淌,三支清香烟雾缭绕,在时间中慢慢变短。孩子们学着大人有模有样跪在拜垫上磕头,说着保佑明年学习更好的话语。似乎祖宗的在天之灵听到了,磕了头后劲头十足,信心倍增。

“去化元宝!”把堆放在篮子里的纸元宝几只几只扔进一个铅脸盆中,看着大人用火柴点燃一只,一会儿火引着了四周的元宝。火光把孩子们的脸色映照得红彤彤的,气氛中的年味越来越浓。

燃烧的“元宝”一种是由黄色的毛边纸做的,称为金元宝;另一种是用锡箔纸做的,闪着银光,称作银元宝。“做这些有什么用?”“给祖宗用!”这些元宝都是前两天跟着奶奶爷爷做的。由一张纸变成一个立体的东西,孩子也觉得蛮有趣,折叠起来也不难。用一双小手做的元宝有点斜、有点歪,但也像样,孩子想老祖宗一定是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