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2016年,我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世界经济保持复苏态势,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缓中趋稳、稳中趋好态势,国际收支总体上保持基本平衡。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复苏总体缓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频繁,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继续分化。美国经济复苏总体平稳,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欧央行继续加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力度,下调多项指标利率;日本央行在2016年1月引入负利率政策;英格兰银行继续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也继续分化。全球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运行整体情况符合“新常态”的预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我国消费贡献率继续提高,投资缓中趋稳,贸易顺差收窄,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逐渐好转,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创新创业战略的驱动下,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在不断聚集,但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2016年,我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匹配的总需求管理,以营造及维护健康良好的金融环境,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但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地区资产泡沫问题仍较凸显,中国经济依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2016年是中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后的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是贯穿“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2016年,央行深化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改革,金融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央行强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有效防控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通过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但2016年,资产泡沫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资产价格泡沫、杠杆率和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主旋律。

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来看:2016年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转型效果逐渐显现。经济对投资和外需的依赖度下降,网上消费和小汽车消费的增加成为消费领域的两大亮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增强,不少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区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处于缓慢上行周期;在“互联网+”时代与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虽然突出,但总体趋向稳定;国际收支总体平衡。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来看:货币供应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6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同比增长8.1%;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中小幅下行;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加。

但2016年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外需不振,出口持续下降;社会消费长期增长动力不足;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房地产泡沫化问题突出,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呈疲弱和不稳定状态。

本报告针对金融宏观调控的突出问题提出建议:深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着力解决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着力提高投资的有效性,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稳定外贸出口;短期内实行适度的需求管理;推进绿色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系统完善宏观审慎体系,落实宏观审慎监管制度;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化,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汇率稳定。

在金融机构发展方面。近年来,在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本报告通过研究2016年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及新兴金融业态和趋势的发展情况,总结分析出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目前尚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这对于我国金融机构结合互联网等新渠道转变运营及发展的模式,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与完善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报告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首先,将现有的金融机构分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和新金融业态及趋势四大类。然后,对各类金融机构2016年的实际发展情况及重点新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发现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机构飞速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联合互联网金融实现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的进展。最后,根据总结分析的情况,归纳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尚存的缺陷与不足,包括:(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增速结构异常变化,潜在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2)线下金融服务中信贷类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同时,互联网金融持续冲击,商业银行线下模式亟待突破;(3)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市场活跃度低迷,两融业务两极分化严重;(4)期货公司创新业务发展缓慢,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5)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经营理念错位,公司治理缺位;(6)互联网金融机构安全监管不到位,资金交易问题突出;(7)影子银行非常态的迅猛发展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1)深入贯彻、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强化风险预警与应对能力;(2)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模式应实现跨界合作,一体化成为两者关系的核心;(3)加快建立转融通制度促进两融业务平衡发展,不断提升证券公司风控水平降低两融业务风险;(4)加强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设计,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5)加强中小保险公司治理,实现经营方式转型;(6)完善支付平台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互联网支付安全技术研究;(7)审慎监管结合区域性特色创新,积极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

在金融市场发展方面。2016年既是金融市场中各项制度市场化改革不断推出的一年,同时也是多种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的一年。总体来看,金融市场中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制度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但各子市场及不同子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或问题也日益显现。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有所上行。股票成交量大幅增长,股价指数振荡下行,新三板市场发展迅猛;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收益率曲线有所上移。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外汇市场波幅扩大,外汇掉期和远期交易增长较快。保险市场保持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增长、资产配置结构不断优化,保险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市场格局稳中有变,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加快成型,保险市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推进。供需平稳增长,黄金价格先扬后抑,黄金交易规模大幅增长。期货交易量增长较快但交易额下降,期权市场平稳运行,利率衍生品交易活跃度明显上升。

2016年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融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股市中资金流向结构性不均较严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和压力加大,以及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还需提速等。

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具体政策建议是:进一步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效防范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提高保险行业运行效率,加速推进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在金融国际化发展方面。2016年全球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处于一个低投资、低贸易、低通胀的低均衡水平的运行状态中,而中国经济运行整体情况符合“新常态”的预期,人民币汇率处于平稳水平,国际收支账户格局为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2016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合理区间,占GDP比例为1.9%;银行结售汇和国际收支资本项目持续逆差,以及外汇储备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跨境资本流出的压力一直存在;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都呈现增加态势,市场主体继续主动配置境外资产。深港通的正式开通,在市场化与国际化两个维度上推动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2016年实行的参考前一日收盘汇率并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双锚机制,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更加透明和市场化,中间价对于反映市场供求的敏感度得到提高。这一机制同时也使得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更为显著。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冲刺进入SDR时,中国降低了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门槛,极大地促进了境外资本的流入。尤其是35年来首只以SDR计价的木兰债在中国发行,引发全球市场重新关注特别提款权。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汇储备逼近三万亿关口,引发了稳汇率与保储备之争;二是外部环境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国际化继续推进面临困难;三是“收盘价+篮子货币”新汇率形成机制能否稳定汇率有待考验;四是美国步入加息周期,可能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针对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报告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保储备与管流出;二是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稳定汇率预期;三是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制度改革必须要相互协调,持续配合;四是夯实实体经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应适当放缓。

在金融监管方面。2016年我国金融监管法律不断完善,效能不断提升。银行监管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深化改革开放增添市场活力,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支持银行业开放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证券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执法能力,深化改革夯实市场基础,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护航基金业健康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扶贫功能,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保险监管增强行业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市场化改革,提高监管法治化水平,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涉外金融监管加强对外投资监管力度,推进“放管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严厉打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以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总体来看,2016年我国金融监管成效显著,抗风险能力增强。

但2016年我国金融监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银行监管方面,银行不良贷款数量继续攀升;非法集资案件高发;表外业务风险防控不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在证券监管方面,金融监管措施本身成为风险源;债券大面积违约;“险资”频繁举牌;发行机构未尽勤勉之责;“大小非”疯狂套现。在保险监管方面,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法单一;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与保险创新激励相容的监管工具。在涉外金融监管方面,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有效性有待提升;个人境外投资缺乏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存在隐患;对外投资监管存在漏洞。此外,2016年金融监管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金融协调监管有待加强,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等。

因此,本报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建议。在银行监管方面,加强银行不良贷款监测;规范互联网金融业态;完善表外业务监管体系;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在证券监管方面,谨慎推出监管措施;构建债券违约处理机制;加强对募资环节的监管;修正股票发行质量审查和退市制度;规范减持行为。在保险监管方面,促进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方式多元化;加强对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的强度与有效性;重视监管工具与保险创新的协调性。在涉外金融监管方面,多措并举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加强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体系;落实对外投资监管政策。此外,针对金融监管中出现的其他问题,提出应建设监管协调机制,突出功能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前瞻性,切实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