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历史文化暨宋代府州折家将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折家将文献考论

延安大学 高建国

北宋时期河东麟府路处在宋、辽和西夏的边境地区,是宋和西夏的军事前沿。麟府路以府州(今陕西府谷)为核心、以麟州(今陕西神木)、丰州(今内蒙古准格尔)为边郡,与鄜延路、环庆路、泾源路、秦风路等共同构成北宋防御西夏的军事阵地。而据守知府州军州事、担任御辽抗夏重任的,是一个鲜卑族裔、时称党项的世代将门折氏家族。鉴于府州特殊的军事位置,以及折氏在五代时期对中原的忠心、折氏在宋初消灭北汉时期的特殊功勋,宋朝给予了折氏世袭府州知州的特殊礼遇。从唐末五代兴起,历北宋一朝,折氏据守府州几近三百年,出了四任节度使、十二任知州,并且代出名将,尽忠报国,是北宋流传最久的将门家族,是北宋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的典范。

北宋末年,末任知州折可求在金军的军事围困和以子要挟下,无奈选择了弃宋降金,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更因折氏无力据守,府州被西夏军攻破,折氏族人四散而走,再无能力恢复祖业。因此有关北宋时期折家将的记载,只在宋人著述和元人修纂的《宋史》当中有些许保留。明朝时府州虽然保留有“折国公祠”,而关于折家将的历史研究,直到明清以来兴修地方志才有所兴起。清代乾隆时期、民国时期,折氏祖坟陆续出土了几方墓志,但并没有引起史学界足够重视。1976年,陕西省考古学家戴迎新先生在折氏祖坟寻获两方墓志,为史学界提供了折家将研究的重要史料,从此陆续有相关史学文章发表。2012年,折氏祖坟遭毁灭性破坏,其中几方墓志被府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相关的整理工作正在进行中。鉴于折家将在五代、北宋的特殊地位,笔者不揣浅陋,希望从传世史料、出土墓志两个方面,对有关折家将的历史文献做一番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