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国际合作:困境与出路——图们江论坛2013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东北亚经济整合的现况

东北亚经济整合成功的可能性一向被学界质疑,主要是受到三个因素的阻碍。最大障碍是历史的仇恨,其次是中日的敌对,第三个障碍则是三国若有任何两国签成FTA,就会对第三国造成不利的经济冲击。而唯有三国共同签署FTA才会对三国经济同时带来正面的效益。[2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东盟加三(ASEAN+3)高峰会。而中日韩三国高峰会则源于1999年东盟加三高峰会的三国最高领导人的早餐会。就东北亚经济整合而言,韩国是中日韩三国中原先表现最为积极者。早在2001年的东盟加三高峰会上,韩国总统金大中(Kim Dae-jung)就获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的支持,向中国提议三国共组自由贸易区,但因北京已与东盟就共组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而胎死腹中。

之后的十多年里,中日韩三国高峰会曾发表三次重要宣言:2003年的中日韩合作共同宣言、2004年行动策略与2008年的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目前已有除高峰会以外超过50个政府间合作协商机制,其中包括三国外长会议、贸易、投资、非政府的FTA共同研究计划、共同因应沙尘暴、构建三国穿梭航空网络、青年交流与灾害防治以及朝鲜核危机等。在此期间,三国间的货品与人的流动尤其愈趋频繁。中日韩三国的贸易总额已从1999年的1300亿美元成长约四倍,达到2008年的52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8%。同期,人的流动亦由660万人次增至1430万人次。三国的GDP总额也比1999年增长一倍,占世界GDP的六分之一。三国的外汇存底亦同时激增六倍,已占世界外汇存底总额的一半。[29]

2008年三国高峰会首度在东盟加三峰会之外,在三国中的一国境内轮流举行。2009年9月底韩国外长柳明桓、中国外长杨洁篪与日本外长冈田克也在上海举行三国外长会议。随后三国领袖于10月10日在北京举行高峰会。同年,日本首相鸠山在纽约首次会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当面提议双方合作成立欧盟形式的东亚共同体,以团结区域内国家,且可能采用单一货币,成立亚元。法德是以煤钢的合作为基础入手,而日中两国则可由东海天然气开发合作开始建构东亚经济整合的核心。[30]鸠山对东亚共同体的定位,是在亚洲建立与美国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经济“第三极”。其后在上海举行的三国外长会议就东亚共同体交换意见,三方均表示愿朝实现此一构想的方向前进,并将进一步强化三国的合作。[31]而在韩国在2007年与美国、2009年与欧盟签署FTA,以及2010年与印度缔结CEPA之后,日本即陷入前所未有的对外贸易危机。因此,日本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政府试图通过加速完成日中韩FTA作为解决此一危机的对策之一。在此之前日本一直未能真正落实此一导向,虽然2007年至2008年福田康夫(Yasuo Fukuda)首相曾有意如此做,但因在位不久而未能有具体的表现。

而韩国早在2002年已开始论及韩日中FTA,据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的预估此一东北亚三国所形成的FTA将有利于该地区跃升为仅次于EU与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的世界第三经济区块。而就经贸而言,将可提升韩国GDP的3.2%(127亿美元),日本GDP的0.2%(123亿美元)以及中国GDP的1.3%(8.2亿美元)。2005年初KIEP的另一项韩日中三国FTA研究结果也同样显示若三国缔结FTA,韩国将是最大受益国,其贸易规模将激增86%~94%,未来25年韩国平均所得将增加5.2%,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将提升0.2%,而中日的贸易规模增幅将分别为55%与2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将提升3.1%与1.4%。[32]有鉴于世界经济区块化、中国崛起以及世界经济的动力正迅速从西方转移至亚洲,韩国总统李明博在访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时曾发表新亚洲外交构想,意味着韩国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在亚洲地区的外交力量。李明博政府计划通过韩中日高峰会,奠定东北亚三国合作基础,并经由与所有亚洲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而成为地区FTA网络中枢也是新亚外交构想的重要方针之一。[33]韩国力图在促进三方合作中扮演撮合中日两国的枢纽角色。[34]

至于对日韩双边FTA的政策,中国所采取的策略是三头并进以巩固其亚洲经济整合的领导地位,即同时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三方表示签FTA的意愿,然后再在三者中选择积极响应者,若有一方有正面响应就可迫使另两方对中国让步。中国试图一方面借与韩国洽签FTA对日施压,而另一方面又借洽签中日韩FTA来拉拢日本,迫使韩国做经济让步。[35]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简称ECFA)的签署亦有对日韩施压的作用,如有日方商界建议政府改变对中经营策略,从谨慎交往转为积极交往。[36]一些韩国媒体也呼吁李明博政府尽快与中国完成FTA的签署,韩国与中国因而自2012年5月开始正式FTA协商。另外,中国对美国主导的TPP有所警戒,因此采取拉拢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方式对抗美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在印度尼西亚举行APEC会议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将推进自由贸易,显示积极致力于签署区域内FTA等的方针,也彰显出中国希望借助排在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主导建立亚洲经济圈。[37]

另外,由于中美竞争加剧,美国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以来为制衡中国,积极推动重返亚洲的政策,宣布加入TPP。在此背景下,亚洲经济整合的焦点遂由东南亚转移至东北亚,中国试图通过加速ECFA签订以及推动中韩FTA与中日韩FTA作为因应的对策。同时,中国也支持东盟所提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协议。胡锦涛强调“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各成员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换言之,相对于美国主导的TPP需要各成员废除关税的高壁垒,中国明确支持发展阶段不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应当缔结更为宽松的RCEP。[38]当然此举亦在排除美国进入亚洲经济整合的轨道,遏阻其重返亚洲的企图。另外,2009年中日韩三国的外交政策首度共同都聚焦在东北亚的经济的合作与整合,并皆置之为首要地位。目前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 20%。就在此背景下,三国在日本要求下先进行三边投资协议的谈判,并于2012年3月签署,同时宣布启动三国正式的FTA谈判。2013年3月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议第一轮谈判在首尔举行。虽然中日韩三国正在发生领土主权争端,但三国已搁置分歧,一致同意最早于2013年11月底在日本举行第三轮谈判。[39]据预测,该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5亿人口和15万亿美元GDP的共同市场,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板块。中国GDP获益增长1.1%至2.9%,日本GDP获益增长0.1%至0.5%,韩国GDP获益增长2.5%至3.1%。[40]不过,其中最有可能在短期间内完成签署的就是韩中FTA。

中国与韩国的双边FTA谈判已在2012年5月正式展开,北京的FTA策略偏好以政治战略为主要考虑,而韩国的FTA策略则多以经贸为导向,政治战略考虑为辅。而今,韩国已几乎与主要市场皆完成FTA的签署,韩中FTA成为其FTA大战略封关的最后一手棋。2013年6月底朴槿惠总统访问北京,带领大批商界人士前往,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少韩国中小企业领袖随行,显然有意缩短双方FTA谈判立场的差距,早日完成与中国的FTA。中国亦因与美国竞争亚洲的政经主导权加剧,所以也希望在FTA上取得更大优势,而现在中日钓鱼岛领土纷争与韩日的独岛(竹岛)领土纷争持续,日本成为中韩共同的敌人,两方已有多项合作抗日,使韩中FTA在2013年下半年或2014年初完成的概率升高。

根据2011年中华经济研究院报告,韩中FTA对台湾地区产业出口的负面冲击极大,高达17亿美元以上,化学、塑料、橡胶制品产业首当其冲,将减少约7.67亿美元,其次为纺织业的5.54亿美元,机械业的4.52亿美元。根据奥田聪(Satoshi Okuda)与渡边雄一(Yuichi Watanabe)(2011年)的报告,韩中FTA若生效,韩国的贸易获利是中国的两倍以上,中国对韩国出口将会增加126.3亿美元,其中纺织与成衣业将是最大受益业别(21.4亿美元);其次为电机类(21.2亿美元)、机械类(16.4亿美元)、化学类(10.2亿美元)。而被替代的韩国产品总额约67.7亿美元。在韩国市场受到冲击最大的外国产品是欧盟的产品(预估约17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机械类最多,约3.6亿美元,再就是电机类的2.5亿美元);其次为日本(16.3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电机类最多,约3.5亿美元,再就是机械类的3.4亿美元)、美国(8.2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机械类最多,约1.4亿美元,再就是电机类的1.3亿美元)与中国台湾(1.9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机械类最多,约0.2亿美元,再就是化学类的0.18亿美元)等国家或地区的产品。

此外,韩中FTA若生效,韩国对中国出口将会增加277.5亿美元,其中光学精密机械业将是最大受益业别(56.3亿美元);其次为电机类(41.8亿美元)、机械类(35.2亿美元)、纺织与成衣类(24.9亿美元)。而被替代的中国产品总额约104.6亿美元,其中以光学精密机械业受创最大(18.8亿美元);其次为电机类(15.6亿美元)、机械类(12.2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受到冲击最大的外国产品将是日本的产品(预估约53.3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电机类最多,约11.2亿美元,其后依次为光学精密机械业的8.9亿美元、机械类的6.8亿美元、汽车零配件的5亿美元、纺织与成衣类的4.3亿美元);其次为台湾地区(33.2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光学精密机械业最多,超过15.4亿美元,再就是纺织与成衣类的3.8亿美元)、欧盟(28.1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机械类最多,超过9.8亿美元,再就是汽车零配件的4.6亿美元、电机类的4.1亿美元)与美国(8.6亿美元,被替代的产品类别以机械类最多,2亿美元,再就是光学精密机械类的1.2亿美元、电机类的1亿美元)等国家或地区的产品。

以上数据表明,若将在中国市场被取代的日本产品的53.3亿美元与在韩国市场被替代的日本产品的16.3亿美元合计,共69.6亿美元,日本将成为韩中FTA生效后的受创最大的第三国;其次为EU的45.1亿美元与台湾地区的35.1亿美元。[41]台湾地区主要竞争对手韩国的经贸版图扩张神速,自2007年李明博总统上台后,韩国已陆续完成与欧盟FTA的签署与实施以及与美国双边FTA的生效,若中日韩(FTA)谈判顺利,韩国将会成为全球第一个与美、欧、中、日全球前四大经济体签署FTA的国家,预估受惠的出口产品已将近百分之八十,若加上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RCEP,韩国免关税地区几近涵盖全球主要经济体,进一步拉开与台湾地区的差距。[42]

除韩中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之外,目前至少有三股势力或三种自由贸易制度化的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竞逐亚洲经济整合的主导权,即中国所偏好的中日韩FTA、美国主导的TPP与东盟所主导的RCEP。其次是韩日中FTA,尽管此三边协议的谈判受到钓鱼岛领土纷争似有所减速,但三国在上海举行了新一回合的谈判,表明政治冲突并未中断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三国仍有达成协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