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柔和的你,也需要犀利地出击

人生于世,机会难能可贵,真正能活得更好的人,往往是那些果断去抓住机会、实现梦想的人。是的,机会十分宝贵,稍纵即逝,如果不能果断出击,再好的机会也会失之交臂,与其日后抱怨时运不济,倒不如立即下手,努力地做当下该做的事情,让所有的汗水都得到收获。


对于在向人生巅峰攀登的我们来说,机会就是稍纵即逝的“流动资源”,在路上的我们只有眼界开阔、嗅觉敏锐,才能辨识机会,把握机会,抓住并用好机会。机会对于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但是,往往有一些人在有机会的时候,还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充分地利用好机会,不会将机会巧妙地转化为成功。对于机会的把握和运用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你不会将自己所有的机会转变为成功的话,那么即使你有机会,也不会达成你所想的目标。所以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利用机会对于我们来说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有时候还会很残酷。在认清这一点之后,你就知道在走向成功的路途中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计策。我们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使用见机行事、将计就计等方法,在自己有机会的时候还要会利用机会,才能顺利地走向成功之路。

每当经过商场的时候,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细想一下,人生在世也是这个道理。有的人对千载难逢的机会熟视无睹,最后一事无成;有的人看起来不起眼,但他在机会面前却能果断抓住机会,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笑到了最后。

是的,成功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勤奋以及坚强的意志力,还需要一种赢取先机的果断。这种果断让人生出现无限可能,激发人的潜力,在新的挑战中绽放自我。

美国混合保险公司的创始人史东谈起自己的成功时说:“推销没有秘诀,成功没有捷径。每当我有一个新奇的想法时,总是想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为实现它而努力。”

有一次,史东听说另一家保险公司由于经营困难,准备折价出售,于是就想把它拿下。

他找到自己的顾问团队说:“帮我拿下它。”

其中一个顾问立即说:“我知道这家保险公司最大的股东是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我们或许可以不用花一分钱,就把它拿下。”

有的人说:“你疯了吧?有谁不花一分钱就能买到一家保险公司?”

那个顾问说:“我只是说有这种可能性。”

“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史东发话了,他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

顾问继续说:“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本身的业务就是放贷,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贷款买下它的保险公司。”

“这不可能,哪有借钱给对方,好让对方买下自己的东西呢?”有个顾问很不同意这个想法,和他争辩起来。

这时,史东说:“为什么我们不马上行动呢?只有行动才能验证我们的想法到底是好是坏。”于是史东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了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

对方听到史东说要不花一分钱购买自己的公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史东解释道:“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我得到一家公司,你们丢掉一个包袱,并且还给你们一大笔利息。何况,事实会证明你们这笔贷款将成为你们最优良的资产之一。”

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听完史东的解释,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派人对史东的公司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史东的公司在保险业有着良好的信誉与经营前景。最后巴尔的摩信用公司还真同意了史东的提议:借钱给史东,让史东购买自己的公司。

无论什么场合,许多人都是非要等到计划做到万无一失的时候才愿意开始行动。不过这个时候,万一被别人抢先了一步呢?如果有人比史东团队更先想到这个行动,那么,这块肥肉就会落入他人之口。

果断也是一种智慧,它让无数的机会变成可能,也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以前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童年命运多舛,最严重的一次就是患了一场大病,命虽保住了,下肢却瘫痪成疾。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在他中学毕业后,家里人在邮局给他找了一份可以坐着不动的工作,工作相当清闲,几乎没什么事干,更不用提什么工作压力了。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都不错,甚至比得上班上许多混得不错的同学。就这样,他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三年。

按理说,像他这样一个重残的人,有这样一份这样安稳有保障的工作,应该感到十分满足,并一直做下去。再说,他许多身体健康的同学,都还在为谋一份职业而四处奔波。不过他却打算辞职,因为他讨厌在邮局上班,觉得周围人群的眼光中,流露出的是同情、怜悯还有不屑。这让他的自尊心在这种目光中一次次被刺伤。后来,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前去说服他别辞职,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书的市场不错,于是毅然辞职开了一间小书店,不过还没半年的时间,因为城市改造房屋拆迁而不得不关门。经历这件事情后,他并没有放弃,又与人合办了一家小印刷厂,希望可以做大这份小事业。可惜,事与愿违,就在小印刷厂开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合伙人背信弃义,维持了一年多的小印刷厂也宣布倒闭。

这下他总该放弃了吧?不,他没有放弃,尽管遭遇了两次失败的经商,他依然渴望成功。为了不让他走错路,这时他的父母和朋友们纷纷劝他,告诉他作为一个残疾人,有一份正常的工作就非常好了,瞎折腾到最后只会是失败。说得更露骨的是,多少四肢健全的人还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呢!你还是老老实实回邮局上班算了。

大家劝说了很久,他也没有回头的打算,后来他抓住开饭店的机会,重新创业。这次他吸取前两次失败的教训,一年时间过去了,看似很小的饭店竟赢利两万多元,这对他来说是个好消息,于是他又开了两家连锁店。

转眼间,10年又过去了,他不仅在自己的城市开了许多连锁店,还不断在周边的大小城市开起连锁店,希望把饭店事业做得更大。

后来,到了结婚的年龄,他娶了一个漂亮能干的姑娘,令许多人羡慕不已。

有人问他:“你这样瞎折腾,最后居然获得了成功,靠的是什么呢?”

他微笑道:“人生就像一个框,如果你觉得自己只有这种程度,甘愿束缚在框里,那么永远没有出路。如果你果断地抛弃这个束缚框,抓住机会,那么成功便会向你招手。”

从他成功的历程不难看出,最重要的并不是超乎常人的智慧或者努力,而是赢取先机。然而,想要赢取先机,就必须果断。当然,这种果断与武断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经过深思熟虑,有值得一试的理由才动手去做;后者则是莽夫之勇,毫无价值可言。

因此,想要活得有滋有味,学会果断赢先机是一种必备良药。

施乐公司在1976年以前一直保持着对世界复印机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从1976年起,这家已经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公司开始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一些新兴的复印机公司,特别是日本竞争者,如佳能、NEC等,以施乐公司产品的成本价销售自己的产品,却还能够从中获利;尽管它们的开发人员比施乐少一半,但是它们的产品开发周期却比施乐短很多。施乐面临的问题是:他们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从以前的82%降到了35%。

施乐公司在这种残酷的局面下,决定低下高昂了几十年的“头”,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

施乐公司的高层让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弄清了这些新兴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自己和这些主要对手之间的差距。而在战略方面,从生产成本、时间周期、营销成本、零售价格等领域入手,并且全面调整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业务流程。

在运营层面,在提高交付订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浪费等问题上,向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学习,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积极采取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仓储成本下降了10%,这样一来,每年节省仓储费用数千万美元。很快,施乐公司做的努力收到了成效,失去的市场份额开始逐渐地收回。

识时务,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残酷的竞争中努力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靠拢。果断抉择,并且不断学习。施乐公司和美孚公司在这方面都做得十分出色,它们就对方的战略着重点、管理、运营等诸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加以借鉴学习,从而改善产品、服务和工作流程等。

面对竞争者,它们并没有采取回避或退却的态度,而是在认清形势的情况下明确与直接竞争者相比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并实施改进方案,最终的目的是超过它们。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社会原本就是弱肉强食的状态;认清形势,识时务者才能生存,才能有出路。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句话出自战国著名军事家孙武。他认为,用兵作战,首先要创造自身不可战胜的条件,然后耐心寻找战胜对手的机会。只有保证自己不被对手战胜,才可能拥有战场的主导权,至于能否战胜对手,那就在于对手是否给自己可乘之机。

如果对手不给自己机会呢?

孙武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耐心等待,直到机会出现。因此,胜利的先决条件是首先做到牢固防守并深深隐藏自己的实力,让对手无从了解自己一方的真实战斗力,这样才能在发动进攻时让对手措手不及,惊慌失措,从而做到以微小代价获得全胜。

孙武因此总结说,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打败仗的部队则总是先交战,企图以侥幸取胜。

机会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只出现一次,而那一次,如果你没有把握它,你就与未来失之交臂。

在非洲的西部,有一群很喜欢读书的孩子,可惜家里太穷,根本上不起学,而且最近的学校离他们村也有几百里,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靠自学认字看书。

有一天,他们一起在树下看书碰到几个美国来的游客,于是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这些游客拿出一些书发给大家,并告诉他们,想要得到更好的教育,就要去美国读大学。

小伙伴们拿到书后爱不释手,都很开心,于是围在一起商量去美国,因为那里有最好的学校。

大家都说好,不过那时候年龄小,童言无忌,根本没有谁当真。有大人听到了他们的想法,不由得笑了。他们说:“美国太远了,中间还隔着大海,你们一点儿钱也没有,怎么去呢?”

其中有个小孩特别失落,他不想一辈子都在这里度过,想要去追寻求学的梦想。

16岁那年,他告别了父母,随身带着几件破烂衣服、少量食物以及几本书就出发了。旅途的艰辛自不待言,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期间还大病一场,差点丧命。到坎帕拉后,他稍事休息,找了份工作,挣了些钱,抽空去图书馆看书。后来他又给华盛顿佛农山区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写信申请全额奖学金。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招生办主人看完信后,被深深感动,马上寄出了回信,他们不但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还准备为他提供一份工作,以保证他能顺利完成学业。

后来,美国政府也破例为他解决了护照和签证问题,历经两年多艰辛,他终于来到了华盛顿,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他成功了。

而当年那些和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伙伴们,看到他成功后,纷纷进行仿效,背着包想去美国念书。但美国政府自始至终不愿意再破例为这些孩子们解决护照和签证问题。

因此,想要成功,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以及非凡的勤奋,还需要有一种先下手为强的理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男孩正是因为很珍惜这次机会,迫不及待地去实现它,才使得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

一位美国房地产商新建了一幢大楼,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是由于楼房广告没有新意,很快淹没在各种广告的海洋中。这幢大楼没有引起大众的注意,销售状况很不理想。正在房地产商为楼房的销售问题大伤脑筋的时候,一天,守楼的人员过来报告:“有一大群鸽子飞进了大楼,在一些空房子里住了下来。”请求派人协助把鸽子赶走。

房地产商听到这个消息,灵机一动,立即命令不得惊动这群鸽子。他利用这群鸽子在这座楼上大做广告。首先请了动物保护协会协助捕鸽,然后又通知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让他们知道动物保护协会准备捕捉大楼中的鸽群这个事件,并借助这件事为自己的大楼做宣传。

捕鸽行动小心而谨慎,整整用了一周时间才完成。这期间,各家新闻单位一直跟踪采访并报道,随着捕鸽行动报道的进行,以此为载体对整幢大楼情况的宣传也深入人心,楼房的销售量猛增,不出一个月,整幢大楼销售一空。

房地产商正是利用鸽群事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机遇是可以自己创造的,有些看似不是机遇的事情,只要你独具慧眼,看到它的潜在价值,设法为它添加一点儿催化剂,就有可能把它变成为你所用的机遇。

对待机遇问题往往有这样一条规律:失败者错过机遇,保守者等待机遇,进取者寻求机遇,成功者创造机遇。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机遇其实是人为的,不是别人赠送的,更不是上天赐予的呢?

机会是成功的跳板,聪明的人是不会坐等“好心人”送来机会的。

曾经得克萨斯的堪萨斯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他才华横溢,但他很孤独,因为他贫困潦倒,无人赏识。几次求职失败,得克萨斯的堪萨斯城只让他平添了更多的失望和颓废。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然而报酬极低,他无力租用画室,只能租用一间废弃的车库当作画室。但他依然全力以赴,丝毫不敢懈怠。可事情并没有如他期望的那样,命运依然对他十分残酷,微薄的报酬入不敷出。他如一只困兽,在昏暗发霉的车库里等待命运的安排。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听到了死神的脚步声。熄灯之后,他就陷入了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但又似乎吵闹不休,他开始失眠了。夜夜失眠,手中的画笔也搁下了,他没了灵感,更看不见希望。

更令他心烦的是,每次熄灯后,总有一只老鼠吱吱地叫个不停。他想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所以他只好听之任之。因为失眠,他就去听老鼠的叫声,他甚至能听到它在自己床边的跳跃声。渐渐的,他听到了一种美妙的音乐,如一个精灵在这个无人知道的午夜与自己默默相伴。

他以怜悯的情怀放纵着那只和他同病相怜的小老鼠。不只在夜里,白天它偶尔也会大摇大摆地从他的脚边走过。他没吓唬它。它便得意忘形地在不远处做着各种动作,表演着精彩的杂技。这只小老鼠给他的这间破工作室带来了生机,它成了他的朋友,他则成了它的观众,彼此相依为命。小老鼠也心安理得地分享着他的面包。到最后,它竟大胆地爬上他的画板,并在上面有节奏地跳跃,画家则默默地享受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意。

不久,年轻的画家离开了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这是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机会,他听到了理想的大门“吱”的一声开了一条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坎坷的。他的作品被一一否决,他再度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没有作画的天赋,而且一文不值。

那是一个与平常一样的漫漫长夜,他突然听到一声“吱吱”,那是老鼠的叫声,这一刻,灵感突现,他拉开了灯,支起画架,那只老鼠的轮廓跃然于纸上。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

那个画家名叫沃尔特・迪士尼,全世界的孩子后来都知道的名字。

如果一个员工不懂得如何主动地去创造机会,那就没有成功的可能。与其成天抱怨同事不好合作,领导不看重自己,不如用这些抱怨的时间去做些实质性的事情,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怎样解决,然后学着自己为自己创造机遇。不用多长时间,工作能力提升,领导自然会看重你,同事们自然会敬佩你,还愁没有发展的机遇吗?

机会不等人,在正确的时间及早下手,才能抢占先机。否则,后来者只能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