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1-04 17:09:41
封面
版权信息
对本书的赞誉
译者序
序
前言
第1章 定义软件质量和经济价值
1.1 引言
1.2 定义软件质量
1.3 定义经济价值和定义软件质量的价值
1.3.1 软件和质量对构建自用内部软件的企业的经济价值
1.3.2 软件和质量对内部软件用户的经济价值
1.3.3 软件和质量对商业软件厂商的经济价值
1.3.4 软件和质量对COTS用户和客户的经济价值
1.3.5 软件和质量对嵌入式软件公司的经济价值
1.3.6 软件和质量对嵌入式软件设备用户的经济价值
1.3.7 软件和软件质量对其他企业部门的经济价值
1.3.8 同时担当多种角色
1.4 总结和结论
第2章 估算和度量软件质量
2.1 引言
2.2 使用功能点度量方法来量化潜在缺陷
2.3 软件潜在缺陷
2.3.1 软件需求的专门案例
2.3.2 软件需求的起源
2.3.3 软件需求的规模、结构和完整性
2.3.4 最小化软件需求缺陷
2.3.5 软件需求缺陷结论
2.3.6 编码缺陷的专门案例
2.4 估计软件缺陷预防
2.5 估计软件缺陷检测和缺陷清除
2.6 度量应用程序结构质量
2.6.1 度量可靠性
2.6.2 度量性能效率
2.6.3 度量安全性
2.6.4 度量可维护性
2.6.5 度量规模
2.6.6 应用程序结构质量度量属性总结
2.7 结构质量评估案例
2.7.1 绕过架构
2.7.2 无法控制处理的数据量
2.7.3 应用程序资源失衡
2.7.4 安全弱点
2.7.5 缺乏防御机制
2.7.6 对评估结构质量的系统的要求
2.8 歪曲软件经济学分析的三大问题
2.8.1 软件历史数据的泄漏
2.8.2 LOC度量方法的经济学问题
2.8.3 单位缺陷成本度量方法的经济学问题
2.8.4 案例A:质量低劣
2.8.5 案例B:质量良好
2.8.6 案例C:零缺陷
2.8.7 预测软件潜在缺陷的有用经验法则
2.9 总结和结论
第3章 软件缺陷预防
3.1 引言
3.1.1 20世纪70年代IBM进行缺陷预防研究的早期历史
3.1.2 缺陷预防方法的协同组合
3.1.3 潜在缺陷和缺陷起源
3.1.4 缺陷预防、模式、认证的可重用材料
3.1.5 软件缺陷预防和应用程序规模
3.2 缺陷预防结果的分析
3.2.1 敏捷嵌入式用户
3.2.2 自动化的质量预测
3.2.3 软件质量数据的基准
3.2.4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3.2.5 认证方案
3.2.6 单位缺陷成本度量
3.2.7 质量成本
3.2.8 圈复杂度度量(及相关的复杂度度量)
3.2.9 缺陷度量和缺陷跟踪
3.2.10 正式审查
3.2.11 功能点质量度量
3.2.12 ISO质量标准、IEEE质量标准及其他行业标准
3.2.13 质量功能展开(QFD)
3.2.14 风险分析
3.2.15 六西格玛
3.2.16 静态分析
3.3 总结和结论
第4章 测试前缺陷清除
4.1 引言
4.2 小型项目的测试前缺陷清除
4.3 大型系统的测试前缺陷清除
4.4 测试前缺陷清除活动的分析
4.4.1 个人桌面检查
4.4.2 非正式的同行评审
4.4.3 文档的自动化文本检查
4.4.4 正确性证明
4.4.5 Scrum会议
4.4.6 Poka Yoke
4.4.7 Kaizen
4.4.8 结对编程
4.4.9 规格说明书的客户评审
4.4.10 独立验证和确认
4.4.11 SQA评审
4.4.12 阶段评审
4.4.13 审查(需求、架构、设计、代码及其他可交付成果)
4.4.14 用户文档的编辑和校对
4.4.15 源代码的自动静态分析
4.5 总结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