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0章 荆州东界的等待
荆州东界,那座被刘焉暂居的废弃庄园,在连绵的秋雨中愈发显得破败与孤寂。庄园的围墙因年久失修,多处已经坍塌,残砖碎瓦在泥水中半掩半露。庭院里的杂草肆意疯长,湿漉漉的叶片在风雨中瑟瑟发抖,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乱世的悲凉。
刘焉独自站在屋檐下,望着眼前的雨幕,眉头紧锁,心中的忧虑如这秋雨一般,绵绵不绝。自他被困此地,已然过去了好些时日,可通往益州的道路依旧被战乱阻断,毫无通行的迹象。每日,他都在期盼与失望中度过,每一次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他都会下意识地起身张望,满心期待着是带来道路通畅消息的信使,然而,每一次都只是空欢喜一场。
“大人,这样站着,当心着凉。”身后传来一个轻柔的声音,是他的贴身侍女阿莲。阿莲手捧着一件披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为刘焉披上,眼中满是关切。
刘焉微微点头,轻声说道:“无妨,我只是心中烦闷,想静一静。”
阿莲欲言又止,犹豫片刻后,还是忍不住说道:“大人,您也别太着急了,说不定明日道路就通了呢。”
刘焉苦笑着摇摇头:“谈何容易啊。这天下大乱,各方势力纷争不断,道路哪能说通就通。”
正说着,张松匆匆从外面走进来,身上的衣衫已被雨水打湿,头发也有些凌乱。他快步走到刘焉面前,行礼说道:“大人,又有新消息了。”
刘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急切地问道:“可是益州那边的消息?快说来听听。”
张松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递了过去:“这是我们在益州的眼线刚刚送来的。据说,郗俭得知大人您即将前往益州,已经开始有所防备,他四处调集兵力,加强了各城的防守,还在暗中联络益州的一些豪强,试图稳固自己的势力。”
刘焉接过信,仔细阅读起来,脸色愈发阴沉。看完信后,他将信狠狠地揉成一团,扔在地上,怒声道:“这个郗俭,贪婪成性也就罢了,如今还敢公然对抗朝廷,真是罪不可恕!”
张松弯腰捡起信,缓缓说道:“大人,郗俭经营益州多年,根基深厚,我们切不可轻敌。如今道路不通,我们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谋划一番,想出应对之策。”
刘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就这样干等着,必须主动出击。你去把几位谋士都叫来,我们再仔细商讨商讨。”
不多时,几位谋士齐聚一堂。众人围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桌前,桌上摊开着益州的地图,烛火在风雨的吹打下摇曳不定,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庞。
“如今郗俭已有防备,我们若贸然进入益州,恐怕会陷入困境。”一位谋士率先开口说道。
另一位谋士点点头,接着说:“没错,而且我们对益州内部的情况还不完全了解,那些豪强的态度也不明朗,这都是我们的隐患。”
刘焉沉思片刻,说道:“我看,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继续派人深入益州,联络那些对郗俭不满的势力,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在这里也不能闲着,要加强与荆州当地势力的合作,扩充自己的力量。”
张松眼睛一亮,说道:“大人此计甚妙。荆州刺史刘表虽然表面上对我们还算客气,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他。我们可以暗中招募一些流民,加以训练,组建一支属于我们自己的军队。”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随后又就具体的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时间,屋内充满了争论声和谋划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焉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他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密使,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诚挚的书信,前往益州各地,与那些对郗俭心怀不满的官员、豪族以及民间义士取得联系。密使们乔装打扮,穿越重重封锁,历经艰险,终于将刘焉的诚意传递了出去。
与此同时,张松负责在荆州东界招募流民。他在集市上张贴告示,承诺为流民提供衣食住所,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消息传出后,附近的流民纷纷前来投奔。张松亲自挑选了一批身强体壮、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将他们编入队伍,开始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张松手持长枪,亲自示范着各种战术动作,士兵们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士气日益高涨。
然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招募流民的过程中,刘焉的行动引起了荆州当地一些势力的警觉。有一股地方豪强,担心刘焉在荆州东界的势力壮大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便暗中派人捣乱。他们在流民中散布谣言,说刘焉是个残暴的人,招募流民只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军队,将来会把他们送上战场当炮灰。这些谣言在流民中引起了一阵恐慌,一些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偷偷离开了营地。
刘焉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他立刻召集手下商议对策:“这些人太可恶了,竟敢在背后搞小动作!我们必须想办法消除流民的疑虑,同时给这些豪强一点颜色看看。”
张松想了想,说道:“大人,我们可以召开一次大会,向流民们说明我们的目的和计划,让他们了解我们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至于那些豪强,我们可以派人与他们谈判,晓以利害,若他们还是冥顽不灵,我们再采取强硬措施。”
刘焉点头同意:“就这么办。此事就交给你去处理,务必尽快解决。”
张松领命而去,他精心筹备了一场大会,将所有流民都召集到了营地的广场上。刘焉亲自登台,向流民们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乡亲们,如今这天下大乱,百姓受苦,我刘焉身为汉室宗亲,朝廷命官,不忍看到大家流离失所,所以才招募大家,希望能组建一支正义之师,平定战乱,还天下一个太平。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家,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那些谣言,都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出来的,大家千万不要相信!”
刘焉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流民们的心中。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流民们的疑虑渐渐消除,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为刘焉效力。
接着,张松又带着几个随从,前往那股豪强的驻地。他见到豪强后,不卑不亢地说道:“我家大人念在大家都是为了百姓的份上,不想与你们发生冲突。但你们若再继续捣乱,阻碍我们招募流民,我们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如今这乱世,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你们若能与我们合作,将来必定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若执意与我们为敌,恐怕下场会很惨。”
那豪强听了张松的话,心中暗自掂量。他知道刘焉的势力正在逐渐壮大,自己若真的与他对抗,未必能讨到好处。权衡再三后,他终于妥协了,表示不再干涉刘焉的行动。
解决了这两件烦心事,刘焉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但他知道,前方的路依旧充满了荆棘,进入益州后,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又是一个雨夜,刘焉独自坐在书房里,看着窗外的雨丝,思绪飘远。他想起了自己在洛阳的日子,想起了那个提出“废史立牧”的朝堂,想起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如今,一切都还只是个开始,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顺利进入益州,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益州,我一定会去的。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要在那里建立起一番属于自己的基业,让天下人都知道,我刘焉绝非等闲之辈!”刘焉喃喃自语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光芒。
在这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刘焉在荆州东界的等待仍在继续,而未来的命运,却依旧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