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0章 卷七十三·南·齐高帝纪(下)
建元元年夏天四月甲午日,萧道成在南郊登上皇帝之位。他设好祭坛,举行柴燎之礼祭告上天,言辞恳切地说:“皇帝臣萧道成,斗胆用黑色公牛,昭告伟大的天帝。宋帝顺应上天的安排,恭敬地遵循天命,将皇位授予我萧道成。自人类诞生以来,便设立管理者,目的是彰显天理,开创大业,推行大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命并非固定不变。从前虞、夏承接上一代的大统,从汉、魏时期开始,皇位也在中期进行禅让,这些都清清楚楚地记载在典籍之中。宋朝国运衰微,接连几代多有变故,实在是依靠我萧道成的匡救之功,才得以度过艰难。拯救国家于危难,重新构建起国家秩序,宣扬礼教,明正刑法,使仁爱与正义得以稳固。天象稳定,山川显灵,这表明天人和谐。于是我顺应天命,承蒙众人认可我的才能,天命降临于我。我多次推辞,自觉德行不足,难以继承大统,但群公卿士、百官以及黎民百姓,甚至各方少数民族,都说‘皇天眷顾授命,不可固执违背,人神不能无所寄托,不可没有君主’。我敬畏上天的威严,怎敢不遵从这宏大的历数?于是我慎重地选择吉日,虔诚地奉行皇符,登上祭坛接受禅让,祭告上帝,以回应百姓的期望,治理天下。希望明灵能够享用我的祭祀!”
礼仪结束后,皇帝的车驾回到宫中,萧道成来到太极前殿。他下诏说:“五行更替,这是帝王事迹代代昌盛的原因;三种历法依次兴盛,这是王朝制度改变与焕发光彩的缘由。时代有质朴与华丽之分,有时会因袭,有时会变革。那些凭借天命、顺应历数,治理国家、拯救百姓的君主,虽然方式不同,但宗旨是一样的。我才疏学浅,生逢艰难时期,凭借勤勉的诚意,借助乐于治理的气数,贤能之士尽心竭力,士民共同努力,才得以拯救国家于水火,平定天下。我的功业虽比不上古代圣王,但也几乎与往昔的功绩等同。宋朝因为国运衰微,历数已尽,想要弘扬乐于推让的美德,永远借鉴朝代兴衰的经验,于是将皇位授予我。我志向浅薄,推辞也未被理解,只好顺应天命,在文祖庙举行祭祀,向上帝献上祭祀的香酒。我以微薄的德行,统治四海,继承朝代更替的轨迹,位居王公之上,心中就像涉足深渊,不知如何前行。如今皇位刚刚开启,盛大的喜庆刚刚到来,我希望将恩泽广施于亿万百姓,特下令大赦天下。将昇明三年改为建元元年。赐予百姓爵位二级,文武官员各进位二等,鳏寡孤独无法生存的人,每人赐谷五斛。以往拖欠的租税和旧债不再收取。有触犯乡论清议、贪污淫盗的人,一概赦免,洗去先前的罪名记录,让他们重新开始。长期徒刑和被囚禁的犯人,一律赦免遣返。失去官职、爵位,被禁锢或剥夺功劳的人,一概依照旧典处理。”
萧道成封宋顺帝为汝阴王,在丹阳县旧治所修筑宫室,让其沿用宋朝的历法,车旗服色都依旧制,汝阴王上书不用称表,萧道成答表也不称诏。将宋晋熙王刘燮降为阴安公,江夏王刘跻降为沙阳公,随王刘翙降为舞阴公,新兴王刘嵩降为定襄公,建安王刘禧降为荔浦公,郡公主降为县君,县公主降为乡君。又下诏说:“继承先辈、效法贤能,是历代的盛典;酬报功勋、延续美名,是以往的美好传统。宋朝的通侯,应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减省。但出于钦慕德行、怀念忠义,尚且要表彰其家族,更何况那些功绩惠及天下、道德光照民俗的人呢。降级的典制,应当遵循以往的制度。南康县公、华容县公可降为侯,萍乡县侯可降为伯,按不同比例减少食邑户数,以此来延续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后代。”
萧道成登基后,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吴郡太守柳世隆为南豫州刺史。随后下诏:新王朝刚刚开创,天命更新,应当弘扬喜庆宽宥,广泛施行减免。因抢劫犯罪被牵连,家口没入官府为奴的,全部释放。那些因获罪被流放的人,都允许回到家乡。又任命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中领军王敬则为南兖州刺史,左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戊戌日,任命荆州刺史萧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冠军将军萧映为荆州刺史,西中郎将萧晃为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垣崇祖为豫州刺史,骠骑司马崔文仲为徐州刺史。
同时,停止四方进献的庆贺礼物。己亥日,萧道成再次下诏:自从井田制毁坏,农桑之业改变,盐铁专卖妨碍百姓,货物买卖损伤治理,这些历代形成的习俗,其流弊一年比一年严重。如今要拯救遗留的弊端,弃末返本,让官府不独占利益,百姓没有失业之忧。两宫和诸王,都不得营建屯邸,圈占山林湖泊。太官掌管的池苑,停止征收赋税,酌情裁减官员设置。
庚子日,下诏指出宋朝皇帝、皇后以及藩王的陵墓,应该安排守卫。相关部门上奏,建议每个帝陵设置陵长一人,配备数量不等的士兵,王陵安排五人,妃嫔墓安排三人。
五月丙午日,提升河南王吐谷浑拾寅为骠骑大将军。下诏说:新朝建立,爵位和封号有所更改,宋朝的官阶品级,虽然应该有所减省,但那些在艰难时期效力,为齐朝大业出过力的人,一概保留原本的封爵,不做任何削减降低。相关部门奏请保留襄阳郡公张敬儿等六十二人的封爵,废除广兴郡公沈昙亮等一百二十二人的封爵。将元嘉历改为建元历,木德兴盛于卯,终止于未,所以以正月卯日为祖祭日,十二月未日为腊祭日。丁未日,下诏说:设立招募来选取将领,悬赏来征购勇士,这只是出于权宜之计,并非长久制度。近年来世道艰险,这种做法逐渐成了习惯,而且助长了逃亡之风,使罪犯逃入山林湖泽。这就导致黥刑不再是耻辱,逃亡也没有罪责。从今以后,停止各种招募行为。壬子日,下诏封赏辅佐自己登基的文武功臣,新任命的司徒褚渊等三十一人,根据情况提升爵位、增加食邑户数。乙卯日,河南王吐谷浑拾寅上表进贡。丙辰日,下诏派遣大使分赴四方巡视,派兼散骑常侍十二人前往各地巡查。因为交州、宁州路途遥远,没有派遣使者。己未日,汝阴王去世,追谥为宋顺帝,丧葬礼仪依照魏元帝、晋恭帝的旧例进行。辛酉日,阴安公刘燮等人被诛杀。追封并谥号萧道成的兄长萧道度为衡阳元王,萧道生为始安贞王。丙寅日,追尊父亲为宣皇帝,母亲为孝皇后,妃子为昭皇后。
六月辛未日,萧道成下诏:“相国府、骠骑将军府、中军将军府这三府的官职,可以依照资历和功劳来评定晋升两级官职,如果职位限额已满,剩余符合条件的人可以赐予满额的待遇。”壬申日,任命游击将军周山图为兖州刺史。乙亥日,下诏说:“宋朝末年连年战乱,又加上灾荒疾病,人口凋零受损,有的枯骨无人收敛,毁坏的棺材也无人掩埋,应该迅速传达命令进行埋葬和抚恤。如果死者的标识还在,姓名还能辨认,就可以立即运送尸体,送回他们的家乡。”相关部门上奏,派遣外监典事四人,以离宫门外三十五里为范围进行巡查处理。其余的则通告各州郡执行。对于那些没有棺材和标识的死者,由所属地方用官府的钱购买器具进行处理。庚辰日,将七庙的神主用完备的法驾护送到太庙。下诏说:“各位将领和宾客,在艰难时期齐心协力,尽心尽力担任侍卫,那些跟随我回宫的人,普遍赐予官阶一级。”辛巳日,撤销荆州刺史这一职位。甲申日,立萧赜为皇太子。停止各州郡的庆贺礼仪。对于正在服刑且罪行较重的人,降低一等刑罚,并且将之前大赦的恩典再延续一百天。封皇子萧嶷为豫章王,萧映为临川王,萧晃为长沙王,萧晔为武陵王,萧暠为安成王,萧锵为鄱阳王,萧铄为桂阳王,萧鉴为广陵王,皇孙萧长懋为南郡王。乙酉日,将宋顺帝安葬在遂宁陵。
秋季七月丁未日,下诏说:“交阯、比景等地,一直与朝廷隔绝,这是因为前朝末年国运衰败,这些地方靠着大海而不来朝拜,一错再错,没有机会表达归顺之意。特赦交州境内的李叔献一人,让他立即安抚南方土地,对于文武官员要根据才能选拔任用。并且派遣大使去宣扬朝廷的恩德。”任命试守武平太守、行交州府事的李叔献为交州刺史。丙辰日,任命北魏伪茄芦镇主、阴平公杨广香为沙州刺史。丁巳日,下诏:“南兰陵是我的故乡,永远免除租税和布帛;武进是我成就王业的根基之地,免除十年的赋税和劳役。”
九月辛丑日,下诏:“二吴、义兴三郡遭受水灾,减免今年的田租。”乙巳日,任命新任命的尚书令、骠骑将军、豫章王萧嶷为荆、湘二州刺史,平西将军临川王萧映为扬州刺史。丙午日,司空褚渊兼任尚书令。戊申日,皇帝驾临宣武堂举行宴会,下诏让王公以下的人赋诗。
冬季十月丙子日,立彭城人刘胤为汝阴王,让他供奉宋帝的后代。己卯日,皇帝到太庙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辛巳日,下诏说:“我被世事缠身,已经三十多年了,艰难险阻,都一一经历过了。晚年又遇到战乱和太平交替,年年都要出兵作战,确实是借助了时运,实际上也依靠了士人和百姓的力量。自宋元徽二年以来,那些从军而获得官职的人,还没有全部得到俸禄,可以迅速催促查访,按照正常程序立即给予。才能胜任其他职务的人,要查访、筛选并量才序用。如果青、冀、徐、兖四州的士人百姓,家乡已经沦陷,户籍簿册不存在了,无处查考校对,可以听从州郡的担保,如实奏报并授予官职。偏远地区没有中正官的,特许根据军籍奏报并授予官职。有的人在边境戍守服役,无法返回,允许在同一军中各自设立五保,所属的有关部门,要及时向上奏报。”汝阴太妃王氏去世,追赠为宋恭皇后。
十一月庚子日,任命太子左卫率萧景先为司州刺史。辛亥日,立皇太子妃裴氏。甲申日,封赏功臣骠骑长史江谧等十人,爵位和食邑户数各有不同。
建元二年春天正月戊戌初一,萧道成大赦天下。任命司空、尚书令褚渊为司徒,中军将军张敬儿为车骑将军,中领军李安民为领军将军,中护军陈显达为护军将军。辛丑日,皇帝亲自到南郊祭祀。癸卯日,下诏称北魏侵犯淮水、泗水流域,派遣各路军队北伐,朝廷内外都进入戒严状态。
二月丁卯日,北魏军队侵犯寿阳,豫州刺史垣崇祖将其击败赶走。设置巴州。壬申日,任命三巴校尉明慧昭为巴州刺史。戊子日,任命宁蛮校尉萧赤斧为雍州刺史,南蛮长史崔惠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辛卯日,下诏称西部边境传来捷报,解除戒严。癸巳日,派遣大使巡视慰问淮水、淝水地区。徐州、豫州边境那些特别贫困且遭遇灾难的百姓,由刺史和俸禄二千石的官员酌情加以赈济抚恤。甲午日,下诏:“长江以西、以北因避难而流亡迁徙的百姓,按照规定遣送他们回到家乡,免除今年的租税。对于孤单贫困以及年老体弱无法生存的人,立即编入户籍,由郡县负责管理。”三月丁酉日,任命侍中西昌侯萧鸾为郢州刺史。戊戌日,任命护军将军陈显达为南兖州刺史,吴郡太守张岱为中护军。己亥日,皇帝驾临乐游苑举行宴会,王公以下的人赋诗。辛丑日,任命征虏将军崔祖思为青、冀二州刺史。夏季四月丙寅日,提升高丽王乐浪公高琏为骠骑大将军。
五月,修建六门都墙。六月癸未日,下诏:“去年发生水旱灾害,特赦丹阳、二吴、义兴四郡中遭受水灾特别严重的县,建元元年以前,尚未交足的田租、户调、杂调,只要已经虚列在账册上就算交完了,除了主管官员和经办小吏应该共同赔偿的部分外,详细研究免除的情况。”秋季七月甲寅日,任命辅国将军卢绍之为青、冀二州刺史。戊午日,皇太子妃裴氏去世。闰月辛巳日,派遣领军将军李安民巡视淮水、泗水地区。庚寅日,北魏攻打朐山,青、冀二州刺史卢绍之等人将其击败赶走。冬季十一月戊子日,任命氐族人杨后起为秦州刺史。
十二月戊戌日,再次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乙巳日,皇帝驾临中堂审理案件。壬子日,任命骠骑大将军豫章王萧嶷为司空,扬州刺史、前将军临川王萧映为荆州刺史。
建元三年春天正月壬戌初一,下诏让王公卿士们举荐正直的言论。丙子日,任命平北将军陈显达为益州刺史,贞阳公柳世隆为南兖州刺史,皇子萧锋为江夏王。领军将军李安民等人在淮阳击败北魏军队。夏季四月,任命宁朔将军沈景德为广州刺史。
六月壬子日,大赦天下。拖欠的租税和旧债,根据不同情况减免。秋季七月,任命冠军将军垣荣祖为徐州刺史。冬季十月戊子日,任命河南王世子吐谷浑易度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封为河南王。
建元四年正月壬戌日,萧道成下诏说:“学校教育的典章制度,是伦理道德的首要之事,它能够招揽培养有才能的人,启迪人的天性,使百姓受到教化,让他们遵循礼义规范。因此,五礼的传统得以传承,六乐的形式没有消失。我自从承受天命,登基称帝,就立志弘扬经典教诲。有关部门和众臣僚的奏议和建议也都汇集上来。只因时常有战事警报,文化教育未能广泛推行,我心中渴望文教兴盛,每每想到此事就颇多感慨。如今边境安宁,没有忧患,风调雨顺,年成丰稔,远近风俗相同,华夏与夷狄都仰慕礼义。此时就可以遵循以前的准则,修建学校,精心选拔儒学官员,广泛招收贵族子弟。”任命江州刺史王延之为右光禄大夫。癸亥日,下诏说:“近年来在西北展示军威,义勇之士奋勇争先,他们在战场上牺牲生命,为国家之事献出生命。对战亡者减免赋税徭役,虽然有固定的典制,但主管部门执行时,常常显得简略微薄。自建元以来的战亡者,赏赐免除二十年的租税和布帛,十年的各种劳役。那些无法收尸的,由主军担保,也按照同样的例子办理。”任命后将军长沙王萧晃为护军将军,中军将军南郡王萧长懋为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安成王萧暠为江州刺史。
二月乙未日,任命冠军将军桓康为青、冀二州刺史。皇帝身体不适,庚戌日,下诏对京师关押的囚犯根据不同情况赦免,建元元年以前拖欠的债务都予以免除。三月庚申日,萧道成召见司徒褚渊、左仆射王俭,下诏说:“我本是出身平凡的普通家族之人,没想到能有今日,借着时运,成就了帝业。风化德泽得以传播,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我却患病卧床,病情逐渐加重。你们侍奉太子要像侍奉我一样,安抚远方,亲善近邻,协调好朝廷内外。要让太子亲善和睦对待亲戚,任用贤才,崇尚节俭,弘扬简约仁惠的政策,这样天下的治理之道就完备了。生死有命,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壬戌日,皇帝在临光殿驾崩,享年五十六岁。四月庚寅日,给皇帝上谥号为太祖高皇帝。将灵柩在东府前的水边抬上龙舟。丙午日,埋葬在武进的泰安陵。
萧道成年轻时沉稳有度量,宽厚、严谨、清正、节俭,喜怒不形于色。他广泛涉猎经史书籍,擅长写文章,精通草书和隶书,围棋达到第二品的水平。即使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也没有荒废平常的学业。他善于听从谏言,明察谋略,凭借威严庄重赢得众人的拥护。即位之后,自己不使用精致华美的物品,他敕令中书舍人桓景真说:“主衣库中好像有玉制的导具,这种东西始于大明末年,后来泰始年间制作得更加华丽。把这个东西留在主衣库,正是助长奢侈风气的源头,可立即打碎。凡是再有类似的奇异物品,都应该按照这个例子处理。”后宫器物中用铜作为装饰栏杆的,都改用铁,内殿设置黄纱帐,宫人穿紫皮履,华盖去除金花爪,改用铁制的回钉。他常说:“如果让我治理天下十年,应当让黄金和泥土价格相同。”他想要以身作则,引领天下,改变社会风俗。萧道成的姓名、骨相以及天命历数,都与几十上百条图谶预言相呼应,这是历代都未曾有的,臣下将这些记录下来,萧道成压制不让宣扬,真是了不起。
史臣说:孙卿曾说:“圣人拥有天下,是接受天命,而不是夺取。”汉高祖神明英武,看到秦始皇东游,大概只是一时说大话,并非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有天命;光武帝听到少公谈论谶语,也只是一时的玩笑话;魏武帝最初起兵时,期望的不过是死后能有个“征西将军”的墓;晋宣帝若不是被曹爽逼迫,怎会有在浮桥奠定霸业之事;宋朝从平民崛起,凭借正义起兵:他们都在当世被推为英雄,最终开创帝业。宋朝有八位皇帝在位,享国五十年,四次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三次号称中兴,内有灾祸,边境有忧患,战争频繁。太祖开创帝业之初,暗中运用军事力量,泰始年间开启新的国运,大力拯救时世艰难,虽有龙德却身处民间,被猜忌怀疑。等到苍梧王暴虐无道,朝野上下矛盾重重,百姓惊恐不安,性命朝夕不保。太祖运用权宜之计,拯救天下。他功劳巨大令君主忌惮,大权难以交给他人,众多人才齐心协力,实际上都心怀期望。难道不是上天厌弃宋朝的水运,而人们都盼望齐朝的木德吗?将功劳归于有才能的人,事情就是如此。虽然他对天下极为公正,但也是时运到来,本无心称帝,然而大道随着事物变化。顺应天命而行动,这就是皇齐承受天命的原因。
赞辞说:伟大的太祖,受命于天。度量如同宇宙般宏大,气量可比山渊。宋朝德运不再延续,帝位空传。用武力平定祸乱,依靠贤能除去暴虐。从西部边疆兴起,在北方建立功勋。偏师独能取胜,孤军行动果断如雷霆。挥师东进,职责是平定战乱。指向徐州,当时是为了讨伐叛逆。在京城展示威严,轻易平定江汉地区。自身有文艺修养,美名传遍四方。任用人才,以德治理百姓。端庄威严,默默君临天下。统一天下,造就国家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