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育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养育的最终目的地

让孩子独立扬帆远航

回顾过自己之后,现在需要观察孩子了。几乎没有人认为育儿的时间很短。漫长的育儿之路,我们最先应该做的是什么?那就是要弄清楚目的地在哪里。面对育儿这几十年的旅途,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就会在尽心尽力养育孩子之后却发现“好像不是这里”。出现这种结果,父母会多么冤枉和失落啊。

那么,育儿的最终目的地在哪里?这就是下一个问题:“我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大人?”

很多父母应该都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最常说的话莫过于希望孩子幸福,然后是希望孩子可以照顾自己、会赚钱、功成名就,等等。

每位父母都有不同的愿望。作为儿童精神科医生,考虑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我认为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长为自主独立的大人。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自立”。怎么做才能幸福呢?幸福需要孩子去寻找,而不是父母为孩子创造。怎么才能得到金钱呢?孩子自己挣钱。如何好好开拓自己的生活呢?这同样是需要孩子身体力行去做的事。父母应该做的只是培养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务必要牢记这一点。

每个人的人生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你的船长不是伴侣,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孩子会在你的船上长大,你要给他喂奶喂饭,但他不能一直在你的船上生活。孩子成年了,就要有自己的船,成为那艘船的船长。

“我真的很想和孩子建立牢固的关系。”

如果怀着这样的想法生孩子,把孩子的船牢牢挂在自己的船边,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互相碰撞。孩子难以前行,父母和孩子都会徘徊不前。如果孩子不能自己开船航行,而是继续沿着父母的航线前进,成年以后依赖父母、不能独立,那就意味着未能到达育儿的最终目的地。虽然不想承认,但这就是失败的育儿。当然,根据孩子的不同发育阶段,父母要做的事情也不同,但只要最终结果是孩子成年以后能够自己开船航行,父母就算育儿成功。因此,无论对育儿做出何种判断,都要提出一个问题:这有助于孩子最终自立前行吗?


孩子将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父母应该如何养育,孩子才能自己扬帆远航呢?各位父母目前可谓是当打之年。那么,孩子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会是哪个年代呢?假设现在是2020年,父母三四十岁,到了2050-2060年,孩子也会三四十岁,开始成为社会主力军。不妨想象一下,2050年以后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父母能预测孩子主要人生舞台的2050-2080年代的产业与职业结构、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社会问题等状况吗?把手放在胸前,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那个时代吧。各位对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有多大信心?70%、50%、30%、10%?在未来,机器人可以和人类一起行走,自动驾驶也可能日常化。我们的孩子可能活到2080年、2090年、2100年。到了那时,即使出现空中飞行的汽车也不奇怪。

各位父母不妨想一下,与我们的童年时期相比,时隔二三十年,当今世界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在我小时候,手机、网络根本就不存在。现如今,世界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如果有人认为,当孩子踏上属于自己的船,那艘船以及大海的状况会和现在一样,那就太愚昧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当今父母们要铭记,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在难以想象的完全不同的世界里。

希望各位读者明白,我们作为父母,无法很好地预测子女的未来,给予他们完美的引导。那么,谁来做向导呢?学校老师?优秀的入学考试辅导班老师?未来学专家?最能预测并开拓如此难以想象的未来的人,究竟是谁呢?

没错,最能预测、适应并开拓未来生活的人,就是主导未来人生的孩子自己!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误以为孩子生活的未来也会和自己生活的过去或现在一样。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医生、律师、公务员这类职业当然最好啦。”

“如果回到你的年龄,妈妈会努力学习,考上更好的大学。如果你也不想后悔,那就努力学习吧。”

对即将生活在2050-2100年的孩子来说,2020年的父母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设想又有什么意义呢?父母真的能比孩子更了解他们的人生吗?即使是现在,面对新技术、自助服务系统或最新应用程序,父母恐怕比孩子更生疏吧?

过去可能百年间才会发生的变化,如今十年就能实现。父母给孩子的未来提建议,就好像古人来到现代对我们说:“根据我的经验,远行的最快方法就是骑上一匹健壮敏捷的骏马。你一定要听我的话,不然肯定会后悔”。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未来。因此,孩子可能会产生大人想不到的“奇怪”想法。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的思维很奇怪,就好像古人听到现代人说“我坐高铁就行了”。不过,父母不应该禁止孩子“异想天开”。如果无法理解孩子的想法或行动,不妨这样想:“这个孩子来自未来。”

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当然不同。父母比孩子生活经验丰富,理所当然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但父母不要忘了,自己了解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放弃“比孩子懂得更多”的想法吧,因为孩子比父母更了解未来。

不过,有一件事父母比孩子更清楚,那就是生活的核心价值。父母应当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传授给孩子。至于要走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学习什么知识,如果孩子完全复制父母,未来可能会出现与期待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提倡的“未来少年疗法”的核心是,在孩子和父母想法不同时,摒弃主张父母正确并单方面贯彻的错误做法。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思考并商量。孩子生活的世界是未来,他们是来自未来的孩子。各位父母不要忘记,来自未来的他们最了解未来的生活。


奔向世界的孩子,却要遵循本国现状?

很多父母按照自己上学时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或21世纪初的方式教育孩子。如前所述,这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另外,有些父母明知自己的方法不恰当,却停不下来,因为内心不安: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接受各种应对升学考试的课外辅导,只有自己的孩子做其他事情,难道不会掉队吗?其他孩子每天学习十个小时,如果让自己的孩子玩几个小时,恐怕会成为所谓的“失败者”。

很多父母被不安折磨,总是这样说:“只能这样培养,不能忽视应试教育。现实就是如此。”

也许有些父母认为,我在外国生活,不了解韩国国内的实际情况,说得太理想化了。不过,我希望在这里去掉“韩国”这个限定词。

生活在哪国,理所当然接受那个国家的现状。但孩子不一样。未来的孩子即使国籍不变,却会生活在世界各地。有人问起我们的故乡时,我们会回答某个国家的某个城市,但孩子们未来会回答自己的国家。

事实上,仅在美国,就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因此,只要问起故乡,我当然会回答“我来自韩国”。在孩子生活的未来,“在我们国家会这样做”这句话听起来片面而狭隘。我们的孩子即将奔向更大的世界,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

我在美国大学工作,接触过很多韩国留学生。他们大多在韩国上过所谓的“精英课程”,然后在美国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课程。得益于在韩国接受过的高考训练,他们的学科成绩还算不错,但在美国成功就业的情况并不多见。即使找到工作,也很少能任职于重要岗位。当然,有些学生本来就计划回韩国发展。但同时,经常能看到很多学生并未具备在世界舞台成长进步的能力。

我不会告诉亲戚家的小孩“不要从事某种职业”,但我会说:“不管你做什么,希望你永远把世界当作舞台。”无论是开面包店、服装店还是做税务师,我都劝他们考虑走向世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机会,发展壮大。

因此,父母首先要打破思维框架,关注更广阔的未来世界,把目光投向全球。按照“本国方式”教育孩子的观念必将逐渐落伍。现在在本国学习好、考上名牌大学似乎是完美的,但也逐渐成为一种假象。如果把孩子培养为符合本国现状而无法适应世界舞台的大人,就等于限制了孩子的生活圈。


因为内心不安,就继续这样下去吗?

迄今为止,很多父母被不安笼罩,采取了目光短浅的育儿策略,投入应试教育的热潮之中。结果如何呢?众所周知,韩国国民的幸福度远低于生活水平。据联合国设立的非营利团体“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表于2022年的《世界幸福度报告》显示,韩国的幸福指数在全世界150多个调查对象中仅排在第59位。考虑到贫困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在内,这个排名可以说是非常低。在38个“经合组织”(OECD)成员中排第36位,可谓是处于最低水平。相反,自杀率却在OECD成员中位居榜首。不是普通的首位,而是超过平均值两倍的数值。

据韩国保健福利部透露,以2020年为准,韩国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25.7人,是OECD成员中平均数值(11.0人)的2.5倍。令人惊讶的是,2020年韩国的自杀率比同年美国的自杀率(每10万人中有14人)和他杀率(每10万人中有7.5人)的总和(21.5人)还要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以2020年为基准,在枪击事件蔓延、治安比韩国更加不稳定的美国社会,每10万人中有6.1人因枪支相关事件(不包括自杀)死亡,而在韩国因自杀而丧命的概率比在美国被枪杀的概率高出4倍以上,这个数字简直触目惊心。如此之高的自杀率,实际上可以说是韩国社会的污名。

维持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一个女人在育龄期间预计平均生育新生儿的数量)标准为2.1,而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在2022年上半年仅为0.81。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到“人口断崖”“人口危机”等概念。韩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而幸福度、自杀率、出生率却是令人吃惊的凄惨水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人生在世,情感和行动从根本上以思维为基础。其中,最根深蒂固的思维和信念称为“核心信念”。核心信念有三大类别,即对自我、他人、世界(未来)的核心信念。

为了更容易理解,我们假设两个极端的人(A和B,见下表)。

在前面的例子中,A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度都很高,在美好世界里幸福生育的欲望也相对较高。相反,B的生活满意度与幸福度较低,不安感或忧郁感较强。此外,他既讨厌自己又讨厌世界,想要生育与自己相似的孩子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为了有助于理解,此处特意列举这种非常极端的案例。

我相信,如果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核心信念健康的大人,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影响社会发展的低幸福度、高自杀率、低出生率等严重问题。关于核心信念,我会在后面章节补充说明。


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父母爱孩子如命,总是苦恼孩子最需要什么,于是无数次地说“这都是为了你”,硬逼着孩子学习。

父母应当自我审视,所谓“为了孩子”,是否源于把孩子与自己画了等号?孩子现在虽然在“我”身边,但不久后就会走向自己的世界。孩子不是“我”。然而实际情况是,如果孩子做得好,父母就会拿来做炫耀的资本;如果做得不好,父母就无法到处谈论孩子。

各位父母请扪心自问,那些事情是否真的是为了孩子而做?会不会是因为,只有孩子做得好,父母才能感觉自己比别人更优越,以炫耀孩子来弥补自己不足的自尊心?再请冷静地想一想,是否因为自己感到不安,于是逼迫孩子达到某些要求,以此让自己舒心?实际上,有很多父母都曾如此坦白:

“我说是为了孩子,但似乎只是我的欲望而已。”

“我只是为了自己安心才那么做。”

父母如果想变得更好,那就寻找能让自己感到欣慰的事情,可以进行自我提升、志愿服务或兴趣活动。因为孩子而得意忘形,或因为孩子而感到丢脸,这些都不是健康的关系,应该尽快打破这种关系结构,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欲望的牺牲品。我曾说过,育儿的最终目的地是“自立”。如果父母和孩子在精神和行动上不能分离,那就是失败的育儿。父母和孩子都吃尽苦头,结果到达了错误的目的地。

不管社会发展取得了多少成就,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过得不幸福,那真的能算是成就吗?就算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也应该改变,且相信可以改变。

真正为了孩子的育儿法,是可以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自主性的成人的方法,明白这一点后要拿出切实改变行为的勇气。从现在开始,具体了解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养育孩子吧。


父母练习
了解孩子

既然我们的孩子来自未来,那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未来吧。

Q:孩子到“我”这个年龄的年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彼时最受欢迎的职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彼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我”对自己的这种预测有多自信?确信吗?(用0%—100%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信念就像观察和分析现象的镜头。了解一下自己的核心信念是否健康。

Q:“我”的核心信念是什么?

·关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孩子的核心信念是什么?

·关于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下去的力量。先考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大人,再了解他的兴趣所在,帮助他成为自主的大人。

Q:“我”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成年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孩子对什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