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做好基础的事,孩子就会好好长大
为什么抚养孩子这么累?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不生孩子更明智。
孩子出生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但也有人觉得“我的人生就此彻底结束了”。养育孩子确实十分辛苦,过重的负担也会冲淡生儿育女的乐趣和幸福。
不只是父母辛苦,孩子也一样:每天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连轴转,学习成绩至上,日渐失去自我。他们没有时间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因此,他们内心十分不安,担心自己不能如父母所愿,会成为毫无价值的子女,得不到父母的爱。不少人成年之后失去目标,倍感彷徨,生活空虚,内心忧郁。
父母艰难地抚养孩子,孩子却一点儿也不幸福。更大的问题是,这种压力也有可能重新回到父母身上。许多年轻人无法独立,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还经常埋怨说,造成这样的结果都是父母的错。
“爱”与“牺牲”,可以说是大多数父母养育孩子的关键词。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相信当前所遵循的育儿之道是最佳选择。然而,世界正在快速发展变化,孩子将生活在父母无法想象的新世界,父母如果仅遵循自己过去的成长逻辑和当下的法则养育孩子,就无法帮孩子做好未来的准备。
近二十年来,身为儿童精神科医生,我见过无数孩子和父母,经常感到十分痛心。父母都想好好抚养孩子,百般努力,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可他们依然会感到不安。即使怀疑养育方式不对,但看到别人都这样做,他们也只能坚持,无法做出改变。父母一味地追求无用的东西,耽误了真正重要的教育,结果看到孩子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像天塌了一样难受。
改变养育观念势在必行。父母们要鼓起勇气,转换思路与行动。带着这种想法,我开始为各位父母授课。从某种角度来看,我的授课内容非常简单:只要掌握了真正的养育要点并且照做,不需要花费太多力气,孩子们也可以很好地成长。忠实于本质——我想告诉各位这个单纯的真理。
如今,指导育儿的书籍和信息数不胜数,但大多都在建议父母做更多的事情,让原本就已辛劳的养育任务更加繁重。相反,我的建议不是做更多而是做更少。我想让家长们知道,养育的过程不只有辛苦和压力,也可以充分享受,孩子也会因此成长为快乐幸福的大人。
令人遗憾的是,含辛茹苦育儿并不意味着优秀的教育。根据韩国儿童保育政策研究所2019年发行的《育儿幸福指数国际比较研究》资料显示,韩国的教育质量排名远低于欧洲国家。而且从整体来看,韩国家长们对本国教育制度的信任度也不高,其中最大的不满是竞争过度,以及因此导致的课外培训费价格高昂——这些课外培训并不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发挥自我特长。研究者们表示,韩国过高的大学升学率也是需要改善的问题,因为韩国课外培训文化的根源就在于人们执着于挤进名校。与此相比,瑞士的大学升学率仅为29%左右。
韩国成为全球生育率和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与严重的育儿负担和过度的入学考试竞争等社会现实不无关系。大多数人都会认同,韩国目前的育儿和教育方向错得离谱。很多人主张,应该从某个地方开始纠正,并改变入学考试制度。其实,为了我们的孩子,要改变的首先是我们的想法。
很多父母听完我的讲座,改变了想法与行动,开始尊重孩子的多样性,支持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与优点。父母变了,孩子也变了。孩子的表情变得开朗,亲子之间的摩擦也得到了修复。看着众多来找我做心理咨询的父母和孩子,以及接受我的授课内容并做出改变的父母,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所做的一切都有了意义。
不过,经历了这种变化的父母们也会心存忧虑:“如果这样下去,孩子的学业落后怎么办?”
父母有这种担心,是因为身边总是有人鼓动“一定要做到某种程度才行”。如何解决这种“同伴压力”所带来的不安呢?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大家一起改变。在改变育儿和教育文化的浪潮中,我们大家手拉手一起前进就可以了。
因此,为了能让所有父母了解“基础养育”的理念,共同参与新育儿文化浪潮,我正在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推进。除了无数的讲座与视频,这本书也是努力的一环。
本书内容包括改变父母想法的新视角,以及非常实用、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简单具体的育儿方法。孩子固然重要,但我们在关注孩子之前,首先应该重视的是父母。生育不是“父母人生的结束,孩子人生的开始”,而是父母审视自我、学习成长的契机。父母还有五六十年的人生,不仅可以通过本书学习如何养育孩子,也可以学习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只要做到这些,父母、孩子与家庭,一切都会顺利安好。
让我们阅读这本书,好好了解养育的本质,稍微放松一下。诸位也可以把本书推荐给身边的为人父母者。生活在“百岁时代”的孩子,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怀抱以后,还要继续生活八十年,父母真正需要教的不是数学而是价值,真正需要助长的不是身高而是自尊心。
就算现实并不乐观,父母也要为了孩子改变养育文化,让他们面向更好的未来。当每个人开始改变,拥有崭新的育儿观成为大势所趋时,养育文化就会改变,我们的孩子会改变,我们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也会改变。
池罗英
2022年9月美国马里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