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流沙河的“准入壁垒”——进入市场的门槛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不说那些打打杀杀的妖怪,也不聊老唐的紧箍咒,咱们来聊聊《西游记》里一个容易被忽略,但其实很有经济学深度的地儿——流沙河。话说这流沙河,八百里宽,鹅毛都飘不过去,是取经路上的一大天堑。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流沙河的“准入壁垒”,看看这沙悟净是如何利用这天然屏障,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话说这取经团队,一路西行,遇到的妖魔鬼怪,那可真是形形色色,各有神通。但要说谁最会利用地理优势,那非沙僧莫属。这沙僧,原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碎了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落户在这流沙河。这流沙河,可不是一般的河,八百里宽,水势汹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交通极其不便利”。
你想啊,这取经团队,从东土大唐出发,一路向西,为的是啥?求取真经啊!这真经,说白了,就是一种“稀缺资源”。而要获取这稀缺资源,就必须跨过这流沙河。这沙僧,就牢牢地占据了这唯一的“渡口”,成了一个手握“通行证”的河霸。
咱们来分析分析这流沙河的“准入壁垒”。
第一,天然的地理屏障。这流沙河,宽八百里,水流湍急,没有任何桥梁或者船只。这在古代,绝对是“天堑”级别的障碍。这就好比,你要进入某个行业,结果发现这个行业被一条巨大的河流隔开,你根本过不去。这河流,就是沙僧设置的“准入壁垒”。
第二,沙僧的“垄断地位”。在取经团队出现之前,这流沙河就是一片无人区。沙僧是这八百里水域唯一的“居民”,也是唯一的“渡河服务提供商”。这就好比,在某个市场里,只有一个卖家,他可以随意定价,随意设置交易规则,因为你没有其他选择。沙僧就是这流沙河上的“垄断者”。
第三,沙僧的“收费模式”。沙僧可不是免费提供渡河服务的。原著里说了,他要吃人!这吃人,就是沙僧的“收费方式”。当然,咱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毕竟这是神话故事。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吃人”,就是沙僧设置的“过路费”,而且是相当昂贵的“过路费”。这也好比,你要进入某个市场,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高昂的加盟费、巨额的投资等等。
咱们再来看看沙僧的“经营策略”。
第一,恐吓策略。沙僧住在河底,时不时地冒出来,掀起滔天巨浪,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目的就是为了恐吓过往的行人,让他们不敢轻易涉足这片水域。这就好比,某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会制造各种谣言,散布各种负面消息,让潜在的竞争者望而却步。
第二,饥饿营销。沙僧并不是每天都出来“营业”的。他心情好的时候,或者肚子饿的时候,才会出来“接客”。这就好比,某个卖家故意减少商品的供应量,制造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从而抬高价格,或者吸引更多的顾客。
第三,差异化服务。沙僧提供的“渡河服务”,可不是一般的渡河服务。他是直接把人抓到水里吃掉!这服务,够“特别”吧?这就好比,某个企业提供非常独特的、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吸引特定的客户群体。
当然,沙僧的这种“经营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他“吃人”的“收费方式”,实在是太“暴力”了,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观音菩萨出面,给沙僧提供了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加入了取经团队,成为了“正规军”。
这沙僧加入取经团队,其实也是一种“转型”。他从一个“个体户”,变成了一个“团队成员”,从一个“掠夺者”,变成了一个“服务者”。虽然他不再拥有“垄断地位”,但他获得了更稳定的“收入”,以及一个光明的“职业前景”。
咱们再来总结一下,这流沙河的“准入壁垒”,给咱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哎呀,一不小心,还是说到了“启示”,罪过罪过)。
第一,准入壁垒,既能保护“既得利益者”,也能阻碍“市场发展”。沙僧利用流沙河的天然屏障,给自己打造了一个“舒适区”,但也阻碍了东西两岸的交流,不利于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第二,垄断导致低效率和高成本。沙僧的“吃人”收费方式,虽然给他带来了“超额利润”,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降低了整个“市场”的效率。
第三,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沙僧从一个“河霸”,转型为一个“取经团队成员”,虽然失去了“垄断地位”,但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所以说,这《西游记》啊,不仅仅是一部神话故事,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济学教材”。咱们从这流沙河的“准入壁垒”中,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当然,咱们今天不是来上课的,咱们就是来聊聊天,讲讲故事,顺便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看这神话故事里的“门道”。
好了,今天的“西游记经济学”就讲到这里。咱们下回再见,继续用经济学的视角,扒一扒《西游记》里的其他“经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