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可分为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两个层次:一般理论基础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直接理论基础包括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激励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组织公平感理论、权变理论、信息市场理论。
1.1.1 一般理论基础
1.1.1.1 控制论
控制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控制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1.2 系统论
系统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 系统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1.3 信息论
信息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3所示。
表1-3 信息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2 直接理论基础
1.1.2.1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4所示。
表1-4 工作分析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2.2 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5所示。
表1-5 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以目标给人带来的自我控制力取代来自他人的支配式的管理控制方式,从而激发人的最大潜力,把事情办好,把工作做好。目标管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强调组织计划的系统性;二是强调目标制定过程本身的激励性。
典型的目标管理有如图1-1所示的八个步骤。

图1-1 典型的目标管理的步骤
1.1.2.3 目标设置理论
该理论告诉员工需要做什么及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它探讨了目标具体性、挑战性和绩效反馈的激励作用。目标设置理论指出明确的目标能提高绩效,一旦我们接受了困难的目标,就会比接受容易的目标带来更高的绩效,反馈能比不反馈带来更高的绩效。
目标设置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区别。目标管理强调参与式的目标设置。这些目标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和可衡量的,目标管理强调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员工个人的具体目标,而且低层次单位的管理者共同参与自己目标的设置。
将目标设置和目标管理理论进行对比,我们发现目标管理和目标设置理论都提倡具体的目标和绩效反馈。当目标足够困难时,目标的设置能带来更高的个体绩效,目标管理也更有效,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是关于参与的问题:目标管理激励主张员工参与,员工参与的主要好处在于它引导员工建立更难达到的目标,而目标设置理论表示给下属制定目标效果一样好。
1.1.2.4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6所示。
表1-6 激励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2.5 成本收益理论
成本收益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7所示。
表1-7 成本收益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2.6 组织公平感理论
组织公平感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8所示。
表1-8 组织公平感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2.7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9所示。
表1-9 权变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1.1.2.8 信息市场理论
信息市场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如表1-10所示。
表1-10 信息市场理论的主要思想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