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区块链主要特性与核心价值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加密算法等多种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创新。它的技术本质是分布式结构的数据存储、传输和证明的方法,用数据区块取代了目前互联网对中心服务器的依赖,使所有数据信息都被记录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之上。
那么区块链有哪些主要特性呢?
第一,作为区块+链的独立账本形式,区块链的第一个特性是不可篡改。
交易的区块按照时间顺序持续加到链的尾部,要想改一个数据,必须修改所有的区块,这个基本没有篡改的可能。比如采用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网络,只有拥有51%的算力才可能重新生成新的区块链数据,这种实用设计增强了区块链上的数据可靠性。所以,篡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区块链账本中的交易数据可以被“修正”,但这种修正会在区块链留下修改痕迹,其实也等于没有被篡改。2018年3月,京东集团发布的《京东区块链技术实践白皮书(2018)》中称,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的三种应用场景是:跨主体协作、需要低成本信任、存在长周期交易链条。这三个应用场景所利用的都是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多主体在一个不可篡改的账本上协作,降低了信任成本。区块链账本中存储的是状态,未被涉及的数据的状态不会发生变化,且越早的数据越难被篡改,这使得它适用于长周期交易。
第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
“去中心化”是相对于“中心化”概念而言的。中心化就像领导开会,领导这个“中心”在会议上进行指示和安排;在去中心化的系统网络里,每一个参与者代表一个节点,彼此之间平等又互不依赖,就像朋友聚会,畅所欲言,你可以选择不说话,也可以选择中途离场。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去中心化结构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节点,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其实质是人人都是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思考中心化带来的问题,去中心化或许就是答案。解决中心化的方法也并不一定将现有数据完全共享,完全去中心化,而是从现有的数据开始,原来的中心机构自发形成一个数据网络。
西拉杰·拉瓦尔在《去中心化应用:区块链技术概述》一书中,对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进行了区分。他从两个维度看现有的互联网技术产品:一个维度是,在组织上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另一个维度是,在逻辑上是中心化的,还是去中心化的。
区块链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来共同维护。
第三,区块链使数字价值产生了唯一性。
区块链1.0时代把唯一性带入了数字世界;区块链2.0时代把这种唯一性普及开来。2018年初,马化腾说:“区块链确实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用数字化表达唯一性,区块链可以模拟现实中的实物唯一性。”李彦宏说:“区块链到来之后,可以真正使虚拟物品变得唯一,这样的互联网跟以前的互联网会是非常不一样的。”对于通证经济的探讨和展望正是基于,在数字世界中,在网络基础层次上,区块链提供了去中心化的价值表示和价值转移的方式。在区块链2.0时代,出现了更通用的价值代表物——通证,从区块链1.0的数字现金时期进入到数字资产时期。
第四,区块链系统具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区块链系统是开放的,除了对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进行加密,区块链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能通过公开的接口对区块链数据进行查询,并能开发相关应用,整个系统的信息高度透明。区块链不同于传统数据库的地方在于,区块链是分布式记账的,而且所有的历史记录都对外公开,所有人都可以查阅相关的记录并且进行验证,由此还催生了类似于数据浏览器、数据分析等相关的商机。这种开放性产生的价值最终能够实现生态的开放性。
开放的账目、开放的组织架构,都是最底层的基础,最终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在这个生态当中,价值的传递越来越容易,成本越来越低,效率越来越高,正如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的传播,成本越来越低,效率越来越高一样。
第五,区块链建立在规范和协议基础上的自治性。
区块链上的自治让多参与方、多中心的系统按照公开的算法、规则形成的自动协商一致的机制基础来运行,以确保记录在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让每个人能够对自己的数据做主。区块链采用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如公开透明的算法),使系统中的所有节点都能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将对“人”的信任改成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都无法发挥作用。区块链在设计之初,就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治的产物,它依赖更多的人参与而存活,就像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的51%攻击机制,越多的人参与区块链中,区块链中的数据也就更加安全,单一节点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也就被参与者们稀释了,每个参与者都在用自己手中的力量来维护区块链的稳定和安全。
根据以上区块链的特性来看,当所有人在这个链条上记录的时候,每条输入的信息都会成为链上其他记录者的参照,以此来验证真伪。如此一来,其中某一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偷偷修改也是没有意义的。所有数据组合在一起,保证了区块链的可靠性——“从不会记错账”。由于特殊的数据结构,区块链“不可伪造”“不能篡改”“公开透明”“可以追溯”。这些特征意味着信任,意味着人们不必怀疑区块链上信息的真实性。试想,区块链用于金融机构,当银行在做金额结算、信息录入的时候,区块链的存在使记录不能被篡改,并能溯源每笔资金流向,金融交易从此将更加安全可信;区块链让终身追责成为可能,公开透明的特性使监管机构可以更方便地监控系统交易数据,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更有利于监管和社会治理。
所以,区块链是技术,是共识数据链,是信任机制,是未来辅助各行各业打造监管与运行的信息系统。区块链实际上是借助密码学共识算法、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建立数据共享、透明、不可篡改的“信任机制”,这就是区块链未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