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章 三年级与挑战
马晓龙顺利升入小学三年级,扑面而来的是更为复杂多元的知识体系,然而,他凭借系统赋予的各项神奇属性与自身的坚定努力,如同一位无畏的勇士,从容地迎接学业上的重重挑战。
三年级的数学已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成了新的难题。在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花坛,长12米,宽8米,在它的周围每隔2米种一棵树,问一共能种多少棵树?”同学们看着题目,一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马晓龙运用“知识跨界大师”技能,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场景紧密相连。他联想到村子里围篱笆的场景,瞬间有了思路。只见他迅速举手,自信地说道:“先算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即(12 + 8)×2 = 40米,然后用周长除以间隔距离2米,40÷2 = 20棵,所以一共能种20棵树。”老师听后,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马晓龙在课后主动寻找更多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他在数学练习册上看到一道拓展题:“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马晓龙没有急于下笔,而是先在脑海中构建图形,思考不同的拼接方式。他想到了两种拼接方法,一种是将两个长方形的长拼在一起,另一种是将两个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然后,他分别计算出这两种情况下大长方形的周长。第一种拼法得到的大长方形长为10×2 = 20厘米,宽为6厘米,周长为(20 + 6)×2 = 52厘米;第二种拼法得到的大长方形长为10厘米,宽为6×2 = 12厘米,周长为(10 + 12)×2 = 44厘米。通过这样的练习,马晓龙对图形的周长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语文学习方面,三年级对阅读理解和写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课文篇幅增长,内涵更为深刻,写作也从简单的叙事转向更具逻辑性和文采的表达。马晓龙借助“文化沉浸”属性,仿佛穿越时空,与作者共情。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他不仅能生动地描绘出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还能深入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写作课上,他的作文总是独树一帜。有一次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马晓龙写道:“我的梦想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希望有一天,能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探索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用我的笔记录下世间的美好与温暖。我想站在古老的长城之上,触摸历史的痕迹;我想漫步在巴黎的卢浮宫,感受艺术的魅力;我想潜入神秘的海底世界,探寻未知的生物。”他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文字表达,让老师忍不住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他的作文,当作范文供大家学习。
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马晓龙养成了每天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他阅读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从《小王子》中体会到了关于友谊和成长的真谛,从《鲁滨逊漂流记》中感受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还会做读书笔记,记录下书中优美的语句和自己的感悟。在阅读《夏洛的网》时,他被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真挚的友谊所感动,他写道:“夏洛用自己的生命织出了一张充满爱的大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这种无私的友谊让我明白,真正的朋友是在困难时刻愿意伸出援手的人。我也要像夏洛一样,做一个温暖善良、对朋友忠诚的人。”通过广泛的阅读和不断的积累,马晓龙的写作素材更加丰富,文字表达也更加流畅自然。
自然科学课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生物的多样性到简单的机械原理,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新奇与挑战。马晓龙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凭借“实践探索属性”,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还积极动手实践。学校组织了科技小制作活动,要求同学们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马晓龙灵机一动,利用家里废弃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的风车灌溉模型。他用几个塑料瓶、小木棍和一个小马达,组装成一个可以通过风车转动带动水泵抽水的装置。在展示活动中,他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模型的工作原理,让大家对简单机械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在完成风车灌溉模型后,马晓龙并没有满足。他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改进这个模型,提高它的抽水效率。他查阅了很多关于风车和水泵原理的资料,发现可以通过改变风车叶片的形状和角度,以及调整水泵的结构来实现。于是,他又投入到模型的改进工作中。他尝试了不同形状的叶片,经过多次试验,最终发现三角形的叶片在相同风力下能够产生更大的扭矩,从而提高风车的转动速度。同时,他对水泵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减少了水流的阻力。经过改进后的风车灌溉模型,抽水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学校的科技节上,他的改进版模型再次成为焦点,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围观和赞叹。
除了课堂学习,学校还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主题是“我的家乡”。马晓龙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利用“语言魅力属性”,精心准备演讲稿,从家乡的自然风光讲到风土人情,从古老的传说讲到现代的发展。比赛当天,他站在舞台上,自信满满,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我的家乡,那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梦想。春天,田野里油菜花金黄一片,仿佛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夏天,清澈的小河是我们嬉戏的天堂,我们在水中捉鱼、摸虾,笑声回荡在整个山谷;秋天,果园里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冬天,雪花纷飞,整个村庄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我深深的眷恋。”他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冠军。
为了在演讲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马晓龙在准备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不仅精心撰写演讲稿,还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演讲的表情和动作。他注意到演讲时的眼神交流非常重要,于是在练习时,他会想象台下坐着不同的听众,尝试用眼神与他们互动。他还请教了学校的语文老师,老师给他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比如在演讲中适当加入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幽默的元素,以增强演讲的吸引力。马晓龙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对演讲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在比赛前,他还进行了模拟演讲,邀请同学们作为观众,让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马晓龙在演讲比赛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风采。
然而,马晓龙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深知,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课程和活动,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于是,他通过系统的神秘商店,用知识值兑换了一些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讲座视频和珍贵的学习资料。在学习数学思维拓展资料时,他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通过大量的练习,他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叮!通过学习拓展资料,捡到思维深化属性+1,智力提升至36。思维深化属性可增强宿主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运用能力,面对复杂问题时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能力的逐步提升,马晓龙在学校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其他班级的同学也纷纷慕名而来,向他请教学习方法。马晓龙总是热情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他告诉同学们:“学习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善于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多思考、多实践,才能在这个旅途中收获满满。对于数学,要多做练习,举一反三;语文要多读多写,积累好词好句;自然科学要动手实践,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他的带动下,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