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诚信法律通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诚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在古代社会,诚信是王朝治事的重要准则,是评价人们行为的礼之规范,更是士人达于天下的基础。如《中庸》所云,只有格物致知、诚其意,才可平天下。在现代社会,诚信与市场和法治休戚相关,诚信社会有赖于信用市场的建构和法治的保障。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新问题不断涌现,亟须道德规则体系来规范日益严重的社会失信问题。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国家对诚信治理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首先,是诚信治理的战略化。2001年,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明礼诚信”被确立为基本道德规范。这是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次从战略高度关注道德(诚信)问题。其次,是诚信治理的政策化。自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从国家视野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主张以来,国家开启了诚信治理的政策议程,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2011年)],明确“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内容(“十八大报告”,2012年),最终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作为社会诚信治理的行动指南和重要纲领。最后,是诚信治理的法治化。2016年12月,印发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诚信”的法律文本实践提供了依据性标准;作为“国内第一部社会信用建设的综合性立法”,《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2017年)的出台标志着信用立法开始由单项立法进入综合性立法阶段;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明确要求“研究制定信用方面的法律”;9月,社会信用立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第三类项目”。社会信用立法进入快车道,国家和地方层面的信用立法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社会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更成为可预期实现的愿景。

《中国诚信法律通览》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信用立法进入快车道的真切回应,极具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作为一本工具书,经过主编的认真思索和斟酌,该书编纂遵循了几个重要原则。一是信息要全。所收集的诚信法律规范要争取涵盖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各种法源形式;全面收集享有国家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出台的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其部委机关,以及354个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包括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9个较大的市、240个设区的市、30个自治州和4个未设区的地级市]。二是实用性强。为能够有效地增进社会信用立法,为立法提供更加全面的政策依据和参考性标准,在法律法规之外,本书还收集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央办公厅及相关党的机构,国务院办公厅、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中央层面代表性群团组织,31个省级地方和43个信用城市(城区)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文件名录。三是体例要新。在编辑体例上,分设正文和附录。正文部分是按效力等级排列的法规规章;附录分为附录1和附录2,分别是地方信用综合立法征求意见稿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文件名录[含信用建设(立法)规划、综合性制度规范、政务诚信建设规范、司法公信建设规范、商务诚信建设规范、社会诚信建设规范与个人诚信建设规范(红头文件)的文件名录]。四是兼顾特色,增列信用城市(区)的制度成果。

截至2020年4月,《中国诚信法律通览》共收录1522件法规规章政策文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诚信法规政策体系,成为国内首部系统性收集和整理诚信法律法规的工具用书,也是迄今为止全面、权威的诚信法律规章政策汇编。其中,收录63件法规规章全文,具体包括2件行政法规、5件部门规章、13件地方性法规(省级8件、市级5件)、43件地方政府规章(省级21件、市级22件)。收录3件省级地方信用综合立法征求意见稿全文,1456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文件名录[主要是国务院及其部门的162件、最高人民法院3件、中央办公厅及相关党的机构4件、群团组织(共青团)1件、31个省级地方的638件和43个信用城市(城区)的648件诚信政策规范],以附录形式体现。毋庸置疑,该书集中展现了中国社会诚信(信用)体系建设的立法进程,勾勒出诚信(信用)法律体系的基本轮廓,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当然,通过诚信法律法规的梳理,我们也可以发现社会信用立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诚信治理范畴泛化的争议、政策内容侵蚀法律权利的质疑、地方诚信立法入规同质化的难题、文本结构需要科学性规范化的主张等。正视问题是完善立法的前提。只有对问题的研究越发成熟,地方的立法经验才能真正实现“由下到上”的过程,为诚信的国家基础性立法贡献智慧。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工具书,《中国诚信法律通览》既能为我们呈现问题,亦能够贡献重要的立法经验。这必将为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从事诚信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诚信价值观入法以及信用城市(区)的规范建设,提供材料支撑和理路借鉴!只要我们以问题为向标,就能够在社会信用立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法治建设的宏观视野,达到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