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哲学自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政党。回应时代呼唤,反映实践诉求,及时地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谱写伟大思想的新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百试不爽的不二法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伟大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伟大思想,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但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的从来不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本本,不是固化的马克思主义教条,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其根本就是站在时代的潮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一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20世纪上半叶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从此中国有了指导取得革命成功和开拓社会主义道路的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20世纪70年代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发展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中国改革发展建设有了自己的理论旗帜。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时代步伐越来越强劲、越来越迅捷的脉动中,中国也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4]这番话本来是讲国际关系的,但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同样一语中的。新时代、新实践当然要造就马克思主义新形态。

21世纪的时代特征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历史的特点更为凸显。首先,全球政治经济深度交融又问题纷争,合作中有隔阂,对抗中有谅解;文化争论背后是政治诉求,环境纠纷根本在利益算计,世界各国、各经济体、各社会组织关系的错综复杂程度是19、20世纪难以想象的。同时,现代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推动着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新的组织形态,新的生产形态,新的消费形态乃至新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态等都不断涌现,开始形成全新社会结构与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的蔓延激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奇迹使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攻守态势发生了微妙变化。先前的金融危机、其后的难民问题以及西方越来越多的“黑天鹅”事件等,表明至少在心理上传统资本主义志得意满的那种自信开始消退,人类历史终结的论调风光不再。而中国对内大刀阔斧的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对外倡导“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自信与从容。

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也面临重大转换。经过60余年的一以贯之特别是30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开始了从追随大国到引领大国的角色转变,从快速发展到全面发展的模式跨越,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发展阶段跃迁。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正是立足于对21世纪时代特征的深刻洞察和当代中国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丢“老祖宗”注重说“新话”,在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又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勾勒出21世纪中国和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回答了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时代课题与实践挑战,具体来说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以其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飞跃,当之无愧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郑重承诺。这同时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条前人不仅没有走过甚至都没有能详细描绘过的新路。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虽然早已经破题但远未结题。完成使命、兑现承诺,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经过数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经过中国社会的实践孕育,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蔚为壮观,成为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也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当然也要和也在随着实践的深化、时代的演进不断创新发展,以反映实践诉求,彰显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新情况、聚焦新发展、担当新使命,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践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理论也在创新。比如,“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新布局、新发展理念、四个自信、“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一系列内容都生动完整地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

这一伟大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重大观点。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理论创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内容,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能变成只是拿在手上的箭,连说“好箭”就是不发射。好箭要用来打靶射“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拿“马克思主义”这个“矢”来射中国这个“的”,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毫无悬念地迈上了中等发达国家的台阶,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指出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6],甚至可能更复杂、更棘手。

比如,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过去已经熟悉了的、习惯了的、用得很好的办法不再管用也不再能用,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仅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发展还会带来严峻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乃至社会政治问题;再比如,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硬碰硬,需要再杀出一条血路;还比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保持政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政党成员的先进优秀,不仅要洗洗澡出出汗,还需要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以期浴火重生;等等。这些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新问题、难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危机,是风险,是挑战。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要有战略遵循,要有行动纲领,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

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发展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我们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我们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我们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我们要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起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原载《求是》2017年第23期,收入本书时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