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雨水:我们得请哪尊神

米来大广场,是宝山这座江南城市的大客厅。正月里,三耳秀才早早跟小燕子、熊孩子讲好,春天旅行的第二站就选在这里。

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贪玩的熊孩子早就不见人影,小燕子说:“爸爸,他肯定和他的好伙伴钱壮壮玩去了。哼!我们不带他玩。”

“爸爸,下着雨,我们还要去吗?”刚出门,小燕子也不情愿了,好几次表达了不耐烦,“我讨厌下雨,不出去行吗,爸爸?”

见爸爸没有接她的话,小燕子也没招,走了一会,小燕子转变话题:“爸爸,宝山的大客厅,为什么取‘米来’这个名字呀?”

“米来,米来,就是大米有的是,来呀来。米来大广场,就是这个寓意。”

“用大米来做名字,有点土,不够时尚呀。”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死亡,这就是一个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自古以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粮食是事关百姓生死存亡的最大的问题。在中国,这里的粮食,排名第一的就是大米。有趣吧?其实,大米的米粒并不大,可是,我们把它叫的是大——米。”

“哈哈哈,大米,原来是大——米呀!”

三耳秀才和小燕子是坐地铁到达米来大广场的。出了地铁,外面的雨有点大,冷风一阵阵吹过来,小燕子的新衣服上溅上了几个泥点,心情一下又低沉下来,声音也带着不耐烦:“爸爸,我说不要出来,你非要出来。老天讨厌,爸爸也讨厌,讨厌讨厌真讨厌!”

三耳秀才轻声安抚:“小燕子,我们去奶茶店坐一坐。”

到了奶茶店,三耳秀才给小燕子点了一大杯热奶茶。热奶茶下肚,暖和了些,小燕子的情绪也稳定下来。这时,三耳秀才缓缓开口:“春天下雨,多好呀!小燕子!你可知道:春天来了,春雨贵如油哟!?”

三耳秀才又说道:“没有什么不开心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解决了不开心,爸爸再认真跟你聊一聊讨厌这个大问题。”

“爸爸,什么讨厌大问题?”

“小燕子呀!一路上,你说了好多讨厌,最后,连爸爸也被讨厌上了。这就是讨厌大问题,这就是你的大问题!”

“多说讨厌,就不好?”

“是的。每个人都会碰到不如意的事的,抱怨一下是心理上的一次放松,没问题的。但是,开口就抱怨,抱怨多了就变成习惯,这习惯,可是很容易累积负能量的,负能量多了,可是会爆炸的哟——嘣!”

“我是小燕子呀,天天乐观,天天乐翻。一点点小抱怨不会形成坏习惯的。放心吧爸爸!”

“那就好。可你也要记住,抱怨要有一个度。生活中学习上,抱怨一次,就得停止。记牢了吗?”

看到小燕子连连点头,秀才爸爸又说道:“你往外看看,有了雨,音乐灯光秀感觉如何?”

“爸爸你这一提醒,还真是的。广场放的音乐很好听,雨中的灯光也很好看。”

在米来大广场东转转、西转转,玩得差不多了,三耳秀才对小燕子说:“今天,我可有很重要的课要跟你讲哟!”

“爸爸,我知道,你肯定是讲雨水。可是,雨水有什么讲头?”

“当然有讲头。雨水可不那么简单。年头看雨水,雨水是春天的生长剂和催化剂;年末看雨水,雨水是百业兴旺的前提和象征。总之,有了水,地球才有了生命,有了人类,有了神。”

“还有神?”小燕子问道。

“有的,还不止一个。”说到这里,秀才爸爸从包里拿出一本书,继续说道,“为了给你讲雨水,爸爸还专门做了准备。你看,就是这本书,《搜神记》。”

“爸爸呀,不要掉书袋了,你直接说故事吧!”

“那就太简单了,《搜神记》上说,有一尊神是管雨水的。这尊神叫雨师赤松子!”

“秀才爸爸,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雷电中一条龙张开大嘴,管下雨的,不是这位东海龙王吗?”

“管下雨的,有东海龙王,有赤松子,还有河伯。课文《西门豹治邺》那里面,就是河伯。”

“这么多的神,他们不打架吗?老百姓求雨,求哪一位好呢?”

顺着小燕子的疑问,三耳秀才笑着说道:“你放心好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小传统,都有自己信奉的神。不过嘛,一般遵循的是就近原则。比如,《西门豹治邺》里,求的是当地一条河的神,河伯。”

“这么多神,我还真搞不清楚。”

“这些神话里的神仙,皆是无中生有、虚中有实的,代表了民众的一种朴素愿望。说到求雨求神,汪曾祺先生有一篇好文章《求雨》,爸爸带你一起阅读吧!”

求 雨

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但是偶尔也有那样的年月,雨季来晚了,缺水,栽不下秧。今年就是这样。因为通常不缺雨水,这里的农民都不预备龙骨水车。他们用一个戽斗,扯动着两边的绳子,从小河里把浑浊的泥浆一点一点地浇进育苗的秧田里。但是这一点点水,只能保住秧苗不枯死,不能靠它插秧。秧苗已经长得过长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却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晒得结了一层薄壳,裂成一道一道细缝。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呀!

望儿也抬头望天。望儿看看爸爸和妈妈,他看见他们的眼睛是蓝的。望儿的眼睛也是蓝的。他低头看地,他看见稻田里的泥面上有一道一道螺蛳爬过的痕迹。望儿想了一个主意:求雨。望儿昨天看见邻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过:我们也求雨。

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锣小鼓,就出发了。

一共十几个孩子,大的十来岁,最小的一个才六岁。这是一个枯瘦、褴褛、有些污脏的,然而却是神圣的队伍。他们头上戴着柳条编成的帽圈,敲着不成节拍的、单调的小锣小鼓:冬冬当,冬冬当……他们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锣的望儿把锣槌一举,他们就唱起来: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

调子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按照昆明话把字音拉长了念出来。他们的声音是凄苦的,虔诚的。这些孩子都没有读过书。他们有人模模糊糊地听说过有个玉皇大帝,还有个龙王,龙王是管下雨的。但是大部分孩子连玉皇大帝和龙王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天,天是无常的。它有时对人很好,有时却是无情的,它的心很狠。他们要用他们的声音感动天,让它下雨。

他们戴着柳条圈,敲着小锣小鼓,歌唱着,走在昆明的街上。

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

过路的行人放慢了脚步,或者干脆停下来,看着这支幼小的、褴褛的队伍。他们的眼睛也是蓝的。

望儿的村子在白马庙的北边。他们从大西门,一直走过华山西路、金碧路,又从城东的公路上走回来。

他们走得很累了,他们都还很小。就着泡辣子,吃了两碗包谷饭,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睡着了。

半夜里,望儿叫一个炸雷惊醒了。接着,他听见屋瓦上噼噼啪啪的声音。过了一会,他才意识过来:下雨了!他大声喊起来:“爸!妈!下雨啦!”

他爸他妈都已经起来了,他们到外面去看雨去了。他们进屋来了。他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斗笠和蓑衣上滴着水。“下雨了!”

妈妈把油灯点起来,一屋子都是灯光。灯光映在妈妈的眼睛里。妈妈的眼睛好黑,好亮。爸爸烧了一杆叶子烟,叶子烟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脸上,也映在他的眼睛里。

第二天,插秧了!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到处都是人。

望儿相信,这雨是他们求下来的。

小燕子看文章看得入了神。

三耳秀才说道:“汪曾祺的《求雨》,语言简单吧?看似随手写来,其实有大讲究。比如,那小孩望儿,就代表汪曾祺的一种美好愿望,永远有一颗童心,永远有一份悲悯。”

言不尽意,三耳秀才又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这就是文字的美妙!所以,雨水,可不仅仅是几滴雨、几滴水哟!”

趣味小拓展

赵小燕:湉湉小吃货,脑筋急转弯,请问,大米的妈妈是谁?

孙湉湉:我知道是花。因为,花生米。

赵小燕:那么,你知道大米的妈妈,是哪一天生的大米吗?

孙湉湉:还有这一问哟,我不知道。是哪一天?

赵小燕:大米的生日跟我同一天,是农历正月初八。

孙湉湉:你瞎编的吧?

赵小燕:才不是呢。我爸爸说,民间的这类说法,都有内在的逻辑。正月初七是人日,就是地球上有了人类。地球上有了人,不得吃东西吗?这样,大米也出生了。所以这一日,也叫“谷日”,也叫“八仙节”“顺星节”哟。

(注:大米的生日在民间还有农历八月二十四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