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苍生大医的人生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发明“麻沸散”

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运用麻醉技术的时间是比较早的。比如,《列子·汤问》中记载“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既悟如初”。

虽然据后世考证,《列子》是托名战国列御寇所著,实出于晋代,但其中收集和保存的许多古代史料,为学术界所认可。

不管《列子》中所载的“剖胸探心”带有多少神话色彩,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开始运用麻醉技术是不争的事实。

华佗在二世纪发明麻醉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然而,华佗发明麻沸散的背景和具体经过,史书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载。

民间相传,当时华佗正在今河南、安徽、江苏一带活动,这些地方都是战略要地,战事频繁,常有百姓、士兵受伤,在客观上对外科手术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华佗作为当时最有名的医生,不少伤病人员请他来治疗。可是手头没有麻醉药,每当做手术时,伤病员都要忍受极大的痛苦。

有一次,华佗外出行医时,遇到了一个手臂上长了毒疮的8岁小男孩。由于毒疮的毒素太厉害了,小男孩的手臂肿胀得有碗口那么粗。为了给小男孩去除手臂上的毒素,华佗只能采取传统的外科手术,挖掉小男孩手臂上的毒疮。

那天,华佗一边给小男孩挖手臂上的毒疮,一边安慰痛得死去活来的小男孩。毕竟是挖掉身上的肉呀,那种疼痛可想而知,连华佗自己都不忍心。

为了尽快做完手术,华佗虽然下手狠而快,但他的心里却非常难受。于是,他就想到,如果能有一种药使病人感觉不到疼痛,那该有多好啊!

有了这个想法,华佗就在采药行医的过程中,有意去做一些研究。慢慢地,他还真的发现了一些能够减轻疼痛的方法和药。

有一次,华佗给一个昏迷不醒的壮汉治疗伤病。这个壮汉被人打断了肋骨,伤口处一片血肉模糊。治疗时,华佗让旁边的人按住受伤的壮汉,然后用药水一点一点地清洗伤口,擦拭掉凝结的血污,然后才开始做手术,最后又做了缝合和包扎。

从开始清洗伤口,做手术,直到手术结束,华佗惊奇地发现,如此大而慢的手术,受了重伤的壮汉竟然不仅没有挣扎,甚至连一丝呻吟之声都不曾发出过。

这让华佗觉得不可思议。

华佗疑惑地询问了他的家人,了解到伤者的一些情况。

家人的回答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华佗听伤者的家人说,他是因为喝醉了酒,才与人发生械斗的。因为已经醉了酒,所以他受伤的时候,自己也感觉不到疼痛。没坚持多久,挨了打的醉酒伤者竟然昏了过去。家人感觉事情不妙,这才急急地请华佗来救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华佗从这起病例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觉得可以制出一种药,让病人服下后就能像醉酒一样昏睡过去,如此做手术时就不会感觉疼痛,也不会因疼痛而挣扎,那样不但伤者不难受了,手术进行起来也顺利了。

为验证酒精的麻醉效果,华佗决定亲自试验。

有一天,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疹的病人破腹开刀。

由于病人的病情较为严重,华佗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完。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也喝了些酒。

华佗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酒,一下子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那人事不省。华佗的家人被吓坏了,用针灸针刺他的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可是华佗依旧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家人摸他的脉搏,发现跳动正常,这时才相信他是真的醉了。又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家人便把刚才他喝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说了一遍。

华佗听了之后大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还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酒能将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几天以后,华佗做了几次实验,得出结论:酒有麻醉人的作用。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过长,刀口较大,流血较多,仅仅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不久,华佗行医时又碰到一个奇怪的病人。

这个病人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手紧紧地握拳,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华佗上前查看病人的神态,按他的脉搏,摸他的额头,可是一切都很正常。

华佗询问患者的家属,病人过去是否患过什么疾病,患者的家人说:“他的身体非常健壮啊,什么疾病都没有患过,就是今天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听了患者家人的介绍,连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给我看看。”

患者的家人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治愈了这名患者。临走时,他什么东西也没要,只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实验,他先尝叶,后尝花,最后再尝果根。

实验结果表明,臭麻子果麻醉的效果比较好。

华佗走访了许多医生,又收集了一些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研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

他又让病人将麻醉药和热酒配合服用,发现这样麻醉效果更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一次次地实验,华佗终于发明了由曼陀罗花、川乌、草乌为主药的麻醉药。曼陀罗花,又名洋金花、山茄花,有紫色、白色、粉色多种,原产印度。曼陀罗带着浓浓的宗教色彩,其名字来自梵文mandala的音译。

华佗给这个麻醉药起了个名字,叫“麻沸散”。

当时药物学的发展已经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了前提条件,因为《神农本草经》中已经记载了乌头、莨菪子、麻黄、羊踯躅等药品具有麻醉作用,酒醉可使人昏睡的事实也能给华佗以创造的启迪。

可以说,以酒送服麻沸散的全身麻醉方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产生的,比欧美医生开始施用麻醉药早了1600多年。

华佗发明麻沸散,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腹部手术,这在世界医学史上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关于华佗麻沸散的药物组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已无法确切考证。李经纬:《中医史》,海南出版社,2015,第79页。相传共有两种组方:其一,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三两、菖蒲三分(见《华佗神方》、张骥《后汉书·华佗传补注》);其二,曼陀罗花(洋金花)一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芍各四钱,天南星一钱(日本外科学家华冈青州所收之经验方)。这两种组方皆不可信。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麻沸散的主药可能是洋金花,现今临床上中药麻醉术所用的即是洋金花提取物。也有其他说法。

华佗,无疑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和使用它进行全身麻醉的医学家,相比之下,西方麻醉术的发明与健全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以前,西方外科手术的方法一直是相当“野蛮”的:他们或者把病人绑在手术台上生硬地施行,或者把病人击昏后趁机施术,或者用慢慢放血的方法使病人昏迷后开刀。1800年,英国人才发现氧化亚氮(笑气)能在外科手术中起麻醉作用;1842年法国人发现二氧化碳可以做麻药,但只用于动物实验;1844年,美国人柯尔顿开始将笑气用作全身麻醉剂,成功用于手术,但效果不太理想;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顿开始用乙醚,西方医学的麻醉术才有了飞速的发展。

麻沸散的发明是我国医药史上的不朽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