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6章 革命岂有不流血的道理!
“砍头?谁要砍头?”
“砍谁的头?”
众人纷纷站了起来。
砍头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像这样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还是头一次见。
茶楼伙计大声道:“还能有谁?秦王呗!”
他话音落地,茶楼中顿时寂静下来,众人神色各异。
很快,便有反应过来的,老郑头颤声道:“真……真的?”
“还能有假不成,那畜生被押进囚车,就要送到法场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茶楼里似乎是火山爆发,顿时便震动起来。
众人脸上挂着急切激动的神情,手忙脚乱的涌向街道。
老郑头被人流裹挟着,双脚都没有沾地,就这样被带了出去。
来到街道上面,入眼所见都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西安城中,但凡是能够下地行走的人都走了出来,伸长了脖子,望着秦王府的方向。
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热切和急不可耐,如果不是壮实魁梧的锦衣卫挡着,大家伙已经冲了过去。
“来了!来了!”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发出激动地叫喊声。
随着声音落地,秦王府的大门轰然打开。
一辆囚车从秦王府中缓缓驶出,众人都伸长了脖子望着,一双双眼睛望眼欲穿,想要看清楚囚车里的人是不是秦王。
杨靖看着远处黑压压的人群,心神不免震荡,感叹道:“西安百姓苦之久矣。”
“如此场面,闻所未闻,看来这些罪状,未必就将他的罪状写全了。”都察院官员也有所感。
毛骧却是皱着眉,道:“我们或许要绕道才行。”
“为何?”大理寺官员眉头一挑,“从百姓之中过去,能更好的平息民怨,如何不为?”
“因为罪犯朱樉很可能会在半路就被愤怒的百姓打死。”
杨靖解释道,“话本故事之中,百姓对待贪官,扔菜叶扔鸡蛋,事实上只不过是编书的文人一厢情愿罢了。”
“他们觉得老百姓的怒意再多也就是如此,其实不然。”
“老百姓扔的不会是鸡蛋菜叶,而是屎尿,是一颗颗锋利的石子。”
“虽然罪犯朱樉已经被陛下判处死刑,但他应该死在法场,而不是半路。”
说着,杨靖下了命令:“绕路前往法场,毛指挥使,罪犯这一路上的安全,就交给你了。”
“那你呢?”
“安抚百姓!”
杨靖深吸一口气,朝着激动不已的百姓,缓缓走去。
……
激动的百姓,是极其危险的。
尤其是,眼前激动的百姓,一眼望不到头,黑压压的一大片。
群情激奋之下,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民变。
老百姓看着关押秦王朱樉的囚车,向着相反的方向驶去,顿时炸了锅。
“那畜生要被带到哪里去?”
“是不是又要放了那个畜生?”
“他要是逃了,咱们都得死,狗日的!”
人群中杂乱的声音不断,一时间,群情激奋,众口如刀。
哪怕是全副武装的锦衣卫,此刻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杨靖一介书生,缓步而来,就站在激动的老百姓面前。
“各位!”
他用足了气劲,声音很大,称得上嘹亮。
虽说在百姓嘈杂的声音下,他的声音显得渺小,但是,他开口的动作和神态,大家都看在眼里。
慢慢的,老百姓都瞪大着眼睛,看向杨靖,等待着他开口。
杨靖深吸一口气,面对如此多的注视,他心底难免紧张。
可眼下绝不是犹豫不前的时候,他高声喊道:“众位父老乡亲们,陛下旨意,秦王朱樉,斩立决!”
他的声音传播开来,最前面的人听到了,惊呼:“斩立决!”
后面的人只模模糊糊的听到几个词,但是前面的声浪涌了过来,顿时后面的人也惊呼:“斩立决!”
没有多余的话语,也没有多余的吵闹,“斩立决”化作的声浪,在整个西安城中回荡。
几乎是声浪覆盖的同一时刻,法场之外的百姓也随之越来越多。
地面上、树上、看台上、茶楼里、房顶上……
凡是能够落脚的地方,都站满了人,一双双眼睛,都热切的望着法场,等待着囚车的到来。
人群嘈杂的声音不小,但更多的人还是安静的盯着,眼神中的急切似乎要滴出来。
“来了!来了!”
锦衣卫护送着囚车,缓缓而来,所过之处,百姓自动让开一条道路。
但让开,并不意味着百姓的原谅,相反的,每个百姓都拿起了手中的物件,恶狠狠的朝着囚车内鼻青脸肿的朱樉丢了过去。
一时间,伴随着老百姓的咒骂声,朱樉的惨嚎声同时响起。
“加快速度!”
毛骧心底一紧,尽管距离法场只有不到百步,他依旧担心,朱樉会不会被打死在这段路上。
囚车速度加快,许多石子没有落在朱樉身上,反而是落在了护送的锦衣卫身上。
人群中惊呼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随着朱樉被押送上法场,这声音又慢慢的沉寂下去。
身着大红官袍的刑部尚书杨靖,此刻从台上走出,恭敬的请出第二道圣旨。
朱元璋写了两道圣旨,一道给秦王朱樉,将其定罪诛杀。
另一道,则是给西安的百姓,主张有冤申冤,有仇报仇。
台上放置着类似喇叭的物件,杨靖就站在后面,展开圣旨,大声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咱这个儿子,给各位父老乡亲们带来了太多的苦难,让各位父老乡亲们受苦受罪!”
“咱没有及时的惩处他,是咱的过错,咱在这向各位父老乡亲赔罪认错!”
“……”
杨靖的声音通过大喇叭,在整个西安城上空响彻。
每一个老百姓,都安静了下来,听着杨靖诵读圣旨,听着里面朴实无华又诚恳真挚的话语,都不禁落泪。
落泪并非是所谓的圣恩浩荡,纯粹是害的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秦王朱樉,此刻得到了该有的报应。
圣旨很长,比写给朱樉的要长太多,杨靖尽可能读的感情真挚。
他记得朱元璋临行前的告诫,一定要尽可能的挽回西安百姓的民心,要用朱樉的血,唤起百姓对大明的信心。
杨靖牢记着这一点,声音说不上抑扬顿挫,但绝对充满了感染力,一时间,百姓低头垂泪者不知多少。
“大家心里有怨的,可以骂出来,大家受到了冤屈的,可以告状,可以发泄。”
“今天,咱在这里,用这畜生的人头,用这畜生的鲜血,向大家赔罪!”
“钦此!”
随着最后一句话落地,沉默已久的老百姓中,陡然爆发出疯狂的声浪。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