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对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改革创新和制度自信,不动摇 不改志 不胡闹——评《重新认识“中国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的说法》[1]

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 贝青平

2018年12月26日

中国能够保持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这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的根源,其根源就在于有着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根植于中国文化,以及在40年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放眼全球,这种稳定、发展,并且是高度稳定、高度发展的国家治理状态,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这个举世瞩目的奇迹足以让我们给出这样的评价:是个好制度。这种制度自信绝非盲目的自我陶醉、自以为是,而是有坚实的基础、有扎实的积累。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让世界从对“中国为什么能”的疑问转到“中国就是行”的称赞。

坚持改革创新和制度自信,首先要做到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成功应对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因此,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坚持改革创新和制度自信,其次要做到不改志,不忘初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通向未来的前进道路上,将会有更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的累累硕果,更将会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且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坚持改革创新和制度自信,最后要做到不胡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世界各国历史证明,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具体国情的产物,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性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都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不可能千篇一律、归于一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鼓励大胆试、大胆闯,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积极稳妥、蹄疾步稳,绝不能瞎胡闹、乱折腾,着力确保我们的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之所以有人认为“中国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改革”,一是因为他们远离锻造出中国制度的实践一线,二是因为他们以“有色眼镜”的偏颇眼光看待中国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应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改革创新进行到底,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坚定制度自信。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我们将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路线图,用丰硕的成果、全面的发展和绝对的优势,向世界骄傲地展示我们的优越制度。

改革创新,制度自信,我们底气十足!

(发表于2018年12月26日《北大青年时评》总第10期)

注释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在“人大重阳系列讲座——对话人大名教授”之“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系列上的应邀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