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节 眼眶CT和MRI检查
一、CT检查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是指将电子计算机与X线技术相结合,来获取被检测组织器官多个断面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获得水平切面、冠状切面、矢状切面等扫描图像,并且可以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眼部CT扫描的层厚一般为3mm,检查视神经的层厚为1.5mm。怀疑眼部病变与血管异常改变有关时,可以应用造影剂进行强化扫描。CT的优点在于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示好,病变的检出率高。可用于检测眼眶、眶周围组织及某些眼球的病变,尤其适合于检查眶壁骨质改变及眼部钙化相关性病变,如眶壁骨折、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骨瘤等。但对于眼部软组织发生的病变,其诊断价值低于MRI。
二、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是一种利用射频原理进行的无创性显示人体内结构的影像学技术。MRI成像参数多,除了人体的质子密度、组织弛豫时间(T1和T2加权相),还能够通过采用不同的脉冲序列使不同的组织间形成对比,且能够利用造影剂来增强被检测组织自身的对比度。MRI可用于眼球、眼眶及眶周组织改变情况的检查,尤其适合于眼部软组织病变的检测。拍摄时一般需要进行水平切面、冠状切面、矢状切面三个角度的扫描,这样可以获得病变的一个立体样改变。MRI在发现眼部病变、确定病变性质、判断病变位置、病变侵及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CT扫描。如海绵状血管瘤是眼眶较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该病MRI扫描可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强化扫描海绵状血管瘤一般呈斑驳样或花蕊样渐进性强化,根据这样的特征性的MRI检测结果,结合慢性病史,基本可以明确诊断。MRI检测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两方面:①由于骨质缺水,质子密度低,故对眶骨壁病变和软组织钙化性病变的检测效果欠佳;②不能够检测磁性异物。
(马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