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建筑行业常见意外伤害
第一节 高空坠落伤的主要原因和风险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对以前发生过的高处坠落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其与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从人的个体因素方面看,主要包括:作业人员存在生理缺陷或者是疾病等身体原因;作业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忽视安全;作业人员过度疲劳,打瞌睡、注意力涣散;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严格按照安全规范的要求佩戴安全帽等防护用品;作业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术。
从物资保障方面来看,主要包括: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脚手架板铺设质量不合格;安全装置搭设不规范或者是失效;脚手架防护栏损坏或者是未设置防护栏;个人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安全网损坏、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未设置安全网;“四口五临边”的安全设施损坏、质量不合格或者是未设置安全设施。
从工作环境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光线不足;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
从管理方面来看,主要包括:安全培训不到位;脚手架搭设方案未审批或者是无方案;现场安全检查、监护工作不到位;安全措施投入不足;安全监管人员缺乏;缺乏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等。
一、高空坠落伤的防护要点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首先,指导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主要防护用品。对于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并要确保安全帽质量符合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严禁将安全带接长使用、安全带要高挂低用,安全带必须系挂在牢固点;检查安全网的质量,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洞口、模板支撑等,均要设置水平防护,并要严格封闭。其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技术交底。严格落实作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入场安全教育。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高处作业人员实施安全技术交底、高处作业安全教育工作,向高处作业人员详细地介绍现场作业环境、安全技术要求、危险源等情况,以此来提高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再次,落实“旁站监督”机制,在脚手架搭拆、特殊高处作业以及起重设备安装、拆卸等风险较高的环节,安排专职安全员来“旁站监督”,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而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最后,建立健全奖惩制度,通过提高违章成本,减少违章操作行为的出现。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到“三违”的后果及其严重性,将“三违”的惩罚措施纳入相关规章制度中去,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违章操作行为,同时,提高违章成本,采取经济手段,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安全防护工作的切实落实。
2.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控制物的不安全主要体现在其自身材料质量、安装质量两个方面。因此,若想要有效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钢管、扣件等材料入场之前,应加强质量检查,采取抽样检查等方法来仔细检查其质量,不合格者严禁投入使用,从而在源头上保障施工安全。
对于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应加强质量验收,采取经常性检查的方式,来保障安全防护设施的防护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对于悬挑平台钢丝绳、吊篮脚手架等,应经常性检查,对电动葫芦、手拉葫芦等设备应在使用前检查,避免由于设备不安全而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对高处作业面的安全防护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处作业的作业面主要是洞口作业、楼层临边、脚手架上等。对脚手架进行搭设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伴随着脚手架的升高,应及时对水平防护、密目网进行搭设。水平防护兜网必须封闭到建筑结构边,密目网四周必须封闭严实。
注意“四口”和“五临边”安全。“四口”指的是电梯井口、通道口、预留洞口以及楼梯口。在“四口”进行作业的时候,应按照规定搭设防护栏杆,并在洞口设置水平防护,将其封闭严实。“五临边”指的是基坑边、楼梯边、阳台临边、屋面临边以及楼层临边。在“五临边”进行作业的时候,必须将防护栏杆提前搭设好,并在防护栏杆下边设置 18 厘米的踢脚板,在 0.6 米的位置设置拦腰杆。高处作业的时候,需要使用操作平台、脚手架,在作业前,必须对其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环境风险的预防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如大雾、大雨、大雪及 6 级以上强风等,必须立即停止露天高处作业。酷暑、严寒环境下进行作业的时候,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监督,一旦发现其出现不适,则要立即停止作业。在夜间作业的时候,若照明光线达不到要求,不可作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环境因素是最不可控的,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必须及时调整作业,防患于未然,安全无小事,不可留存侥幸心理。
4.管理措施的完善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管理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构建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规模大小以及施工企业资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来对安全管理人员的专兼职比例、总人数进行确定,确保安全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对于安全管理机构,也要明确其内部分工情况,针对高处作业,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开展专门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安全培训教育、考核,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均要参与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增强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安全意识,经考核通过后才可上岗。
针对高处坠落事故,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便于在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二、高空坠落伤的应急处理措施
1.观察现场环境,评估伤员状况
发现有人遭受高处坠落伤后,除了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还应立即观察现场,查明伤员从何处坠落,伤员共有几名,坠落现场是否安全,是否适合开展现场急救护理等。然后观察各个伤员。高处坠落伤中,最直观的是外伤流血,但考虑到高处坠落伤内重外轻的特点,对伤员的观察不可止步于此。除了流血,还应立即观察伤员是否骨折、插入异物、呕吐(需将其头偏向一侧,以免窒息),有无意识、呼吸、心跳,以便开展下一步现场急救。
2.不要随意搬动伤员
观察伤员时,切忌移动伤员,因为可能加重损伤,比如内脏大出血。此外,伤员一旦头部移动,就可能造成颈椎脱位,或者加重其他损伤。所以,如果伤员没有失去意识,我们就要立即叮嘱伤员不可乱动头部。此外,我们还应与有意识的伤员保持交谈,令伤员保持意识清醒。如果伤员坠落的地方不宜久留,应先阻止大出血,再将伤员移动到安全的地方,移动时应注意让伤员的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旋转、扭曲伤员的身体。如果伤员脊椎受伤,应使用硬质担架。如果伤员在坠落过程中被插入了异物,我们不可以拔出异物,否则可能造成大出血。
3.及时止血包扎
如有开放性外伤,我们应为伤员止血、包扎。头、颈、四肢大动脉出血时,可用压迫带或手掌按压临时止血,每 30 分钟松开一次。包扎可用三角巾、绷带或其他干净布料。如伤员有断肢,应用清洁纱布包好保存。
4.固定骨折部位
为防止骨折端位移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在处理大出血后应固定骨折部位,固定成骨折时的样子,如畸形部位按照畸形固定,刺出来的骨头不可塞回去。固定动作应又轻又牢,松紧适度,并在皮肤与夹板之间垫一些毛巾、衣物等,以免局部受压坏死。如无夹板,也可就地取材,使用其他硬物,甚至伤员自己的身体。
5.尽早心肺脑复苏
如果伤员失去了呼吸、心跳,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应每分钟进行16~20次,直至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心脏按压应每分钟进行 80~100 次,按压深度5厘米,直至伤员恢复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