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各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机体开始抵抗疾病的初期,便叫作“太阳”,太与大同义,作初字解。《释名》云:“阳,扬也,气在外发扬也。”吴昆:“太阳有敷扬阳气的作用,其气向外,故主表而又主开。”阳字的本义,便有亢奋的意思。所以机体亢奋,反映出初期抵抗疾病的证候,便是“太阳病”。
表,指人体的表层,包括了皮毛腠理的部位。太阳之脉上达风府,下达腰肾,藉赖肾督的阳气资助,故为诸阳主气,而能总六经、统荣卫,为一身之外藩。
太阳分经、府、变三证,经证以头痛、项强、发热、恶寒为典型症状,但又有虚实之分,脉缓、自汗、恶风为虚邪,宜桂枝汤;脉浮紧、无汗为实邪,宜麻黄汤。府证由表邪不解,循经而入膀胱者,有蓄水和蓄血之不同,蓄水证宜五苓散,蓄血证宜桃核承气汤。变证多由汗下失宜而来,有从阴从阳之异,凡汗下太过伤正,而虚其阳,阳虚则从少阴阴化,下利厥冷之四逆汤证,汗漏不止之桂枝加附子汤证属之。若汗下失宜,热炽而伤其阴,阴伤则从阳明阳化,热结在里之白虎加人参汤证,下之里和而表自解之承气汤证多属之。(引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
此外,尚有风湿、水饮、水气、痰实等,虽属杂病范畴,但它们有时出现某些类似太阳病的证候(如头痛、发热、恶寒——即外感病的前驱症状)。尤在泾云:“太阳一经,千头万绪,总归一贯,比如百八轮珠,个个在手矣。”故称为太阳病类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