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5章 共襄盛举
“呜——”
大法号的鸣声响彻云霄,那声音悠长而浑厚,在善阐城上空久久回荡。
萧峰骑着爪黄飞电,领着两万大理将士鱼贯而入善阐城。
武松、李逵、张顺三人,早已在城门外等候多时。
见萧峰到来,三人连忙上前,拱手行礼,齐声高呼:“恭迎大哥入城!”
“哈哈哈...”
萧峰翻身下马,亲自扶起三位兄弟,大笑着说道:“今日这一战,多亏了三位兄弟的鼎力相助,我们才能如此顺利地拿下这座城池!”
武松闻言微微一笑,开口道:“大哥言重了,这都是大哥掌控全局,李先生智谋过人的结果。我等只是遵令而行,才得以以最小的损失攻入城中。”
萧峰拉着武松的手,一边往城里走,一边温和的说道:“五弟谦虚了,我可是看了战报,你杀入城中之后,先夺府衙,再占粮仓,还配合铁牛、张顺两位兄弟,攻下城墙,生擒反后阿育迦楼罗,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非常之功、非常人所能及也!”
武松听得萧峰如此夸赞,神情之中露出了几分神气,显然是对自己的战绩很满意。
一行人步入府衙,各自落座后,李助捧着鎏金兵册踱出,拱手道:“兄长,此战我方兵分两路,一路由兄长率领,于连然盆地,与蛮王慕宁苏拉则主力对战,最终慕宁苏拉则百头战象折损六十一头,十万大军死伤三万余人,失踪七千余众,俘虏六万蛮兵。我方死伤将士七千三百人,其中骑兵两百四十人。”
“一路由武松兄弟、李逵兄弟、张顺兄弟统领,于善阐城,与蛮后阿育迦楼罗的守军交战。最终三万守城蛮兵,死伤八千余人,俘虏一万五千蛮兵。”
“此战,我们不仅俘虏了蛮王慕宁苏拉则与蛮后阿育迦楼罗,还有施子史德木拉、两林拉里、远卓等十五位毕摩,皆是三十七部之中的重要人物。只可惜那高伊,得知城池被破,竟选择上吊自缢,未能生擒活捉。”
武松、李逵、张顺三人听后,心中暗自惊叹,与萧峰相比,他们虽也立下战功,但相比之下,萧峰以少胜多,智勇双全,实乃天下少有的将才!
“让大夫全力救治受伤的弟兄们,不要顾及用药。”萧峰想了想,继续道:“至于蛮王、蛮后、毕摩,全部打包,送去羊苴咩城,交由陛下处置。”
“对了,折损的战象和马匹,命令后厨处理了吧!今晚给兄弟们都加餐。”
“是!”李助应了一声,又继续说起了其他物资。
黄金五万两、白银四十万两、珠宝玛瑙不计其数......
最重要的是,由于武松第一时间控制住了粮仓,所以蛮兵们的五万担粮食得以全部保存。
五万担听起来很多,可七万五千人一天就要吃掉一千五百担。
也就是说,城里这点粮食,只够吃一个月。
萧峰思索一阵,对李助说道:“那就选兵吧!只要身体粗壮、秉性敦厚、听从号令之人,没选中之人...”
张顺见萧峰为难,便开口道:“哥哥何必为难,没选中就卖了吧!我先前看到不少行商被困在城中,把这些蛮兵卖给他们,咱们还能赚一笔。”
在大宋朝,人口买卖是一件相当普遍的现象。
被迫进入人口市场等待售卖的人口,一般多为战场上的俘虏、被抄家的官员家属以及破产的平民阶层。
当然,若是以强迫、欺骗等方式拐卖,依照《宋刑统》的规定,要流放三千里,而且是抓捕当日即起程。
而萧峰也不禁想起了前世,游坦之也算是个有为青年,也不知怎么,就心甘情愿成了阿紫的奴隶...
“这倒也是个好主意。”李助笑着点头道。
萧峰想到这些蛮兵又不是汉人,便开口道:“先派人去三十七部问问,他们若付得起赎金,把人交换回去也不是不行。若他们付不起,那就依张顺兄弟之言,将那些俘虏卖了吧!”
“是!”李助、张顺当即应了下来。
第二日,萧峰身着战袍前往校场,亲自挑选精兵强将。
他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密密麻麻的将士们,一股威严之气压得一众蛮兵都快要喘不过气来。
而萧峰的挑选的方式颇为直接,首先排除了那些天生身材矮小的蛮兵,认为他们难以在战场上发挥足够的战斗力。
随后,又命令全体将士立正站好,考验他们的耐力与毅力。
随着时间流逝,一个半时辰后,那些体力不支、摇摇欲坠的将士被一一排除。
最后萧峰定睛一看,不禁暗暗咋舌。
原本七万五千人的大军,经过层层筛选,竟然只剩下两万三千人。
不过两万三千人也够了,兵不再多,而在于精。
只要将这些蛮兵训练出来,萧峰同样有把握带着他们正面罡十万大军。
就在萧峰挑选将士之时,李助命人请来了武松、李逵、张顺三人,四人在府衙的小院子围坐一圈。
李逵性情直率,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率先嚷道:“李先生,你叫俺来做甚?俺只听哥哥的!”
武松虽未言语,但神情之中透露出的意思跟李逵一致。
李助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亲自执壶,为三人斟满了酒:“三位皆是名震江湖的好汉,李某心中钦佩不已。此番相邀,实有要事相商。”
“李某已与大理国主达成共识,一旦兄长萧峰能平定内乱,国主便愿将七源州这片沃土,作为酬劳,赠予兄长。”
“七源州水稻一年三熟,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更兼适宜养马,实乃天赐之地。”
武松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心中暗自思量:大哥素来淡泊名利,连那侯爵之位都不屑一顾,这七源州又能给他带来什么?
见连武松这位智勇双全的汉子也面露疑惑,李助不得不进一步解释:“然而,这七源州目前却为交趾所控。李某斗胆,欲请三位英雄出手,助兄长一臂之力,夺取此地。”
武松越听越迷糊,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先生,你究竟意欲何为?”
李助的目光变得深邃,他缓缓转向武松,语重心长地道:“武松兄弟啊,你我等人能否鸡犬升天,全赖兄长一人。”
“此话怎讲?”
“因为兄长有化龙之姿!”
“哗啦”一声,石桌上的酒壶被武松扫落在地,他盯着李助,冷声道:“李先生,慎言!”
李助微微一笑,从容道:“武松兄弟,时机已到,你且看便是。”
几日之后,萧峰坐在大厅之中,将自己写的《练兵纪要》交给了李助,叮嘱道:“我挑选出来的二万三千人,元德就按照这个进行练兵吧!”
“兄长放心,元德定将全力以赴。”李助郑重的接过《练兵纪要》,承诺道。
萧峰点了点头,看向武松问道:“五弟当真不与我同行?”
“大哥,我意已决。”武松笑了笑,眼神之中满是星光,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既然五弟心意已决,那我也不再强求。”萧峰点了点头,没有继续劝说兄弟。
武松却讪笑着说道:“有一件事情,我想请哥哥出面,让铁牛留下来。”
“哦?”
见萧峰神色疑惑,武松便解释道:“我们人手不够,所以希望铁牛留下来帮忙,但铁牛就是不听,只愿跟在哥哥左右。”
“嗯...”
萧峰思索片刻,摇头说道:“铁牛心性未定,若留在此处,只有五弟能制住他,可五弟有要事在身,总不能时刻盯着铁牛。”
“不过李先生既然缺人手,我可以修书一封,让六弟过来。”
武松听得此言,顿时眼睛一亮,大喜道:“对对对,不只是六弟,七弟若是在建康,也可以一同叫来!”
张顺听闻此言,连忙说道:“我也可以写信给兄长,再邀请李俊哥哥、穆弘哥哥前来。”
李助摸了摸胡须,他不认识什么好汉,这方面出不了力。
与李助同病相怜的还有李逵,他的情况与李助又不同。
李助先前是读书人,不与那些江湖好汉混迹。
李逵则是单纯的没人带他玩,认识的好汉只有一个神行太保戴宗,但戴院长绝不会因为李逵一封书信就放弃那口官家饭跑来大理的。
至于宋江......
此刻是李逵认识宋江,宋江不认识李逵。
众人一阵商量后,决定邀请病大虫薛永、拼命三郎石秀、没遮拦穆弘、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船火儿张横六名好汉去七源州共襄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