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交道口街道办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十八个痰盂儿!

张平安看到陈淼的小动作,却假装没有看到,只是说道:“别急,得等干了以后才行。”

“那这玩意儿得多久才能干呀?”王宇宙有些迫不及待。

张平安看了看天:“得看天气,如果天气好,都跟今天似的,有个三四天就凉透了。”

“三四天啊?那赶在放假之前咱们还能用上,看一下效果。”王宇宙有些激动了。

这年头的年假一共有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和初三。

要是蜂窝煤真的能像张平安说的那么厉害,最快大年初四,他们就能忙活建厂的事情。

“先烧两天试试,如果好用又能节省煤的话,我先预定一个这种炉子。”刘姨还是更在意没烟的事情。

“我也要!”毕大妈说。

“我也要!”

“半夜省得起来添煤球了,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得,还没有彻底完工呢,就卖出去了好几个。

白新民在一旁呲着大牙乐呵,用胳膊肘捅咕了一下王主任,压低声音说道:

“我算是知道当初,你为什么要让张平安进街道办了。这小子的脑子忒好使。”

前有寡妇相亲大会珠玉在前,这次又要折腾办工厂。

要是真让他折腾成功,以后他这个管财政的,就不用一分钱掰成两瓣儿花了。

王主任笑眯眯的看向他:“我倒是挺奇怪的,你今天居然由着他折腾的?”

要知道这个白新民可是个守旧的老顽固,本以为想要说服他制作蜂窝煤和蜂窝煤炉子,乃至于以后可能建工厂,肯定要费一番功夫。

谁承想,他居然一个磕巴都不打的就答应下来。

白新民瞪了她一眼:“你这话说的,我又不傻。

炉子是张平安自己带来的,咱们街道办就出了一点煤粉……”

这件事情干不成,他们不过损失一点点煤。

可一旦这种蜂窝煤真有张平安说的那么好用,建成工厂,这还不是稳赚不赔吗?

“不瞒你说,自打解放之后,咱们俩就搭班,不管是区公所还是街道办,那是真穷啊。

张平安都跟在我屁股后面要好几次差旅费了,可实际上,我自个儿上半年的差旅费还没着落呢……”

提到这些,白副主任愁上眉梢。

他在街道是管钱的没错,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手里没钱,很多事情都开展不起来。

咱就不说别的,你就说之前说的年前慰问军属,还有孤寡老人,年年提,年年咱们都拿不出钱来……”

提起因为囊中羞涩,耽误的那些工作,白新民有说不完的话。

王主任拍拍他的肩膀表示理解。

白新民看着正在忙着排队做蜂窝煤的菜鸟们,又说道:

“我现在啊,就盼望着在放年假之前,这个蜂窝煤能够赶紧晾干。

不管是成还是不成的,心里面总算有个底儿,也能让我踏踏实实的过个年。”

“谁又不是呢?”王主任附和他。

忙碌到下午五点多钟,张平安等人一共制作了将近一百块蜂窝煤。

可能是老天爷听到了白新民的祈祷,接下来的几天天气不错。

大冬天的,罕见的暖阳连着好几天挂在天上。

中途张平安王宇宙等人参加了何大清和侯婶的婚礼。

两人都是二婚,婚礼整体比较朴素。

何大清穿了一件半新的中山装,侯婶则是穿着自己最好的一件红棉袄。

据说,还是她一婚时候穿过的。

张平安听完瞠目结舌,这算什么?二婚也要让死去的前夫有点儿参与感?

6啊!

当然,这个话他就是心里想了想,没敢说。

何家的北屋被院子里的大妈布置一新,贴了窗花。

他们家门口和四合院大门口,都贴上了喜联。

何家门上贴的是:喜结良缘成佳偶,共谱新章展宏图,横批,百年好合。

四合院大门贴的是: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下联: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这喜联是阎埠贵写的,他是个教员,一手毛笔字写的特别好。

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何大清推着借来的自行车,将穿着红棉袄,戴着红头花的候婶拉进了四合院。

因为没有高堂,就只是拜了天地和夫妻对拜。

四合院的邻居们,还有当初去保城的菜鸟五人组都参加了婚礼。

这年头参加婚礼很少有直接给红包的,都是送东西。

关系好的就送暖壶,床单这样的大件。关系一般的就送痰盂之类的小东西。

张平安数了一下,何大清这次婚礼一共收了十八个痰盂……

他琢磨着,何家祖孙三代应该都不缺这玩意儿用了。

婚宴是傻柱掌勺,因为老爹没有跟人跑,而是结婚,留在了四合院,傻柱很是开心,卯足了劲儿的炒菜。

很快,

四道菜摆上桌,凉拌红白萝卜,粉丝拌鸡丝。爆炒猪肝,白菜炖豆腐。

主食是糊汤面,二合面馒头和棒子面大饼子。

每桌的菜品固定,糊汤面每人最多两碗,馒头一人一个,大饼子不限量。

这几年光景好,要是放在解放前最难的那几年,不是地主家庭可折腾不起这样的酒席。

当然,如果再往后推几年,一般家庭也置办不了,那时候,吃饭都成了问题。

只能说,何大清的二婚赶在了好时候。

张平安从小跟着姐姐,姐夫长大,算是没分家。

但毕竟他现在上了班,又跟傻柱是发小儿,所以也单独出了一份礼。

也就是说,他们家也为何大清的十八个痰盂贡献了两份力量。

张萍萍送的是红色的痰盂,张平安送的绿色的……

一家九口坐在同一张桌旁,张平安看了看唯一的不是他们家人的佟颜,有些懵逼。

“姐,咱们就随了两个痰盂儿,这么全家齐上阵吃饭……真的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是没送礼。”张萍萍理所当然的说。

“可是……”张平安有些无奈,刚想说点什么,张萍萍却示意他看另一张桌子。

张平安寻着他的指示看过去,好嘛,老阎家六口,老刘家五口,都在那坐着呢。

这么一算,他们家九口人好像也不多啊,毕竟出了两份礼呢。

看到一旁的佟颜偷笑,他打趣:“小警帽儿随了多少礼金?不会是一毛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