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三天,闯王李自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6章 青花瓷

“哪里来的粗鄙之人。”

福王面沉似水,还未开口,一旁急着讨好王爷以谋取前途的书生纷纷对那声音口诛笔伐。

随着声音由远及近,李济民也看清了那人的模样。

身披皮甲,腰跨佩刀,似是一个官兵模样的人。

皮甲的重量不如铁甲,但灵活性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那官兵愣是跪在原地以头触地。

“诗会乃素雅之地,岂容尔等粗俗之人前来扫兴!”

一个文人提起笔骂道。

好一个素雅之地。

放下笔,李济民心中默默盘算着日后攻克洛阳时这批官兵会站在哪一边。

戍守在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士兵竟然连饭都吃不饱,而文人墨客却能欢聚在罗绮殿上品味着高点的味道如何。

那官兵不理会周围文人,只是恭敬地看向二层阁楼上那把椅子压得咯吱作响的福王。

“王爷,众兵卒戍卫洛阳,无不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府粮食堆积如山,开恩赈济吾等所需不过九牛一毛,却使得千万弟兄远为国死战,何乐而不为!”

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周边文人骂的更厉害了。

“吃不饱?吃不饱饭就可以不尽职巡逻?若无大明,哪有尔等贱民!”

“戍卫洛阳乃是洛阳戍卒之本分,王爷与尔等并无亏欠,给了尔等安身立命的职位已是王爷宅心仁厚,尔等竟想得寸进尺?”

“王爷的钱粮再多,也属于王爷,尔等好吃懒做之辈,活该饿死!”

文人的唾沫星几乎要把那士兵淹没,士兵的额头上,青筋不断跳动。

远远看着士兵攥紧的拳头,李济民的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看来洛阳的士兵也并不是那么忠诚。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随时有被策反的可能性。

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都被那士兵吸引,李济民缓缓凑到王冲之身前:

“能否让地下营前去策反这些戍卒?”

听到这话,王冲之立刻会意地点点头:

“如今看来问题不大,这次出去后王某就试试看。”

说话间,他还不忘伸手拿起一个点心塞进嘴里。

总指挥会不会被赶出去都不一定,必须趁着现在还能吃到就多吃点。

这样想着,王冲之大口吞咽着点心。

书生对那士兵不断地狂喷,福王终于缓缓起身,似是要开口说话。

“王府重地,洳持械潜入,未经通报已是死罪,寡人念你因贪恋钱粮而起,故不予追究,洳——去罢!”

沉吟半晌,福王对那士兵下了逐客令,往来的王室卫队纷纷冲上前来托起那士兵就往外走。

“王爷!求王爷开恩!王爷——”

士兵高声呼喊着,语气中带着哀求,却丝毫不能阻挡王室卫队拖着他往外走的步伐。

事情结束,福王似是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坐会原位继续,在场的文人墨客也纷纷效仿,回到远处静待伶人舞姬吟诵。

“下一首,明计礼公子所著,词排为……《青花瓷》。”

完了!

注意力重新回到诗词上的王冲之顿感绝望。

跟随在李济民身旁有一段时间了,王冲之从未见过李济民真正写诗,临时编出来的诗词怎么能上得了台面。

在座众才子在得到请帖时便已经知道诗文的题眼,斟酌许久那更是常有的事情,即便总指挥才华横溢,也只是现场作出,哪能比得了别人。

面如死灰,王冲之仿佛已然看到自己和总指挥被赶出去。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伶人缓缓开口,纸上的文字被吟诵出声。

安静。

全场死一般的安静。

似是为了听仔细听清楚这首词的每一个字,在座的文人墨客无一人在开口。

这首略带忧思的情诗在伶人的吟诵声中传遍全场,所有人都被折服。

片刻后,词曲转入高潮,舞姬舒臂,玉手浮动,为妙词佳句伴舞。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此时已是黄昏,洛阳城笼罩在耀金色的光辉之下,丝毫看不出要下雨的迹象,在座众人却仿佛置身江南,领会那值伞候佳音的意境。

脸上仍是那副自信的笑容,李济民不以为意。

本想即兴发挥,又怕装13得不够深,索性照搬前世杰伦的歌词。

开玩笑,从小听了十多年流行音乐的李济民能记住每一首大火歌曲的名字。

若非题材限制,李济民甚至可以抄出前世的两首儿歌。

一曲终了,众人依然在发呆,直到发呆的王冲之率先反应过来捡起地上点心的声音惊醒众人,大家才恍然大悟。

“啪啪啪啪——”

不只是谁带头,在座的文人墨客纷纷鼓起掌来。

欢声雷动,从余韵中恢复的才子佳人爆发出惊天赞叹声。

“此诗乃是何人所写?余韵悠长,辞藻华丽而又不显得繁琐,恐怕水乡子弟亲临现场也写不出此等诗文。”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两句话并无晦涩难懂的词语,通俗易懂却能让人置身其中不能自拔,当真是千古名句!”

“明计礼是何人,能写出此等诗文的小生为何从未听说过?”

……

家奴接过这张纸,在众目睽睽之下,送到李济民的桌前。

他就是明计礼!

《青花瓷》的作者就是他!

人群沸腾,无数书生抛下傲气,纷纷涌到李济民身前。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生就应该保持荣辱不惊的平淡模样,但在场的书生却早把矜持抛到九霄云外。

“明公子,可否借我传抄这篇诗词?”

“明公子,敢问籍贯,小生也许与公子是同乡?”

“明公子……”

被人群簇拥着的李济民随手把拿张纸丢出去:“你们谁要抄就抄,但是……我是卑鄙的外乡人,能否与各位打听下这里的情况?”

一旁的王冲之被李济民这幅模样深深地震撼到了,情报工作还能这么干?随手写一首诗就有这么多人上前吐露实情?

正在此时,一个家仆走来:

“明公子,王爷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