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三天,闯王李自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0章 南直隶总督

“裴天韵?”

盯着情报上这个名字,李济民表情中带着一丝惊讶。

再扫视一旁的文字,李济民才知道这货的身份。

南直隶总督,抗倭前线的最高级别军官之一。

本世界的大明和前世不同,倭寇勾结本应被招安的大明海盗,占据了淮河以南几乎全部的沿海地区。

因此,南直隶的地盘也比前世扩大了些,除了原本的江苏、安徽和上海以外,还包括浙江的一小部分。

名义上归属的地盘并没有任何卵用,这些地盘大多数都被大明与西洋海盗和倭寇联手占据,南直隶总督真正控制的地区反而比前世小。

正因如此,李济民感到非常棘手。

地盘小,还临近前线,这样的一个地区都能把军队调来进攻自己,只能说明在崇祯看来,我的威胁要远远比外敌强大。

想到这里,李济民忍不住思索:

难道我最近又作什么大死了?

废话,崇祯宁可再苦亿苦百姓也不动的王爷,你直接抄家,还觉得这个死作得不够大吗!

冷静下来,李济民决定着手应对裴天韵的军队。

“传令全军,二级戒备。”

应对外敌,李济民有三个戒备等级。

一级,封闭城门,实行宵禁,禁止任何人在酉时至卯时在大街上走动,起义军正规军加紧训练,民兵游击队加强巡逻。

二级,坚壁清野,正规军整军备战,民兵游击队准备转移平民,所有人在起义军控制的地盘上只许进不许出,军事相关产业加班加点。

三级,最高等级,民兵游击队自行指挥,务必保护平民安全,文职人员迅速清点出可快速拿走的物资,正规军和部分文职人员时刻准备转移。

此前稳定住西华府的局势后,李济民一直没启动任何戒备,直到那次动乱发生,李济民才研究出这套戒备制度并维持住一级戒备的情况。

命令下达,二级戒备很快准备就绪,起义军正规军迅速集结。

得益于李济民的有效治理,起义军控制的区域生产恢复得很快,《军地两用人才之友》中相关的技术也得到普及。

各种物资的产量高,就能供养更多不从事生产的士兵、官员,行政效率和军队规模迅速上涨。

不到一个时辰,二级戒备在全部区域正式施行,一旅一独立团的正规军火速就位。

令旗挥下,起义军少有的主动进军周口。

……

“总督大人,前方三十里外出现叛军队伍!”

斥候飞马报告,裴天韵点点头。

时常与海寇交手,南直隶明军无论作战经验还是军队战斗力都比其余内陆地区强得多,尤其是对火器的经验。

温俊发藏私,并未告诉其余总督起义军擅长火器的消息,可是他的隐藏对裴天韵而言异常可笑。

早在军队启程前,斥候就已经谈查出起义军的装备质量大致人数。

“擅用火器,奇谋频出?有意思,倒有几分戚继光的影子,又颇似西洋人。”

示意斥候下去,裴天韵指挥全军列阵迎敌。

地平线上,黑压压的一片正在缓缓升起,高高扬起的旗帜鹤立鸡群,李济民看得清楚,那是一个斗大的“裴”字。

抬起略有些冰凉的双手搓了搓,李济民隐隐有些兴奋。

温俊发、黄四郎和项成礼在李济民面前完全可以用超前的作战理念和现今的战术碾压,但眼前这位可不一样。

经常对阵此时海盗,对排队枪毙、堑壕战等等战术恐怕都有所了解,我李济民的优势无疑要小很多。

小,但不是没有,三三制恐怕不会知道,骑兵炮估计也不可能听说。

“步兵在前,列方阵!”

眼看敌军越来越近,李济民命令军队变换队形。

手持带有刺刀的火枪,步兵们站在最前列结成方阵。

排队枪毙战术,曾被不懂军事的外行嘲讽,可实际上,这是当时性价比最高的战术。

密集队形可以让新兵不会害怕,面对骑兵也更有优势,指挥起来也比松散的队伍要方便。

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敌人的火炮,但是只要我军的炮手能形成火力压制就不是问题。

在步兵集结的同时,工兵也没闲着,手中简易的工兵铲上下翻飞,对着地下的泥土不断挖掘着。

抢在敌军的远程火力到来前修筑起一道简易的卧射式堑壕让士兵趴在其中射击,可以有效减少伤亡。

尽管卧射式暴露空间比站射式大上不少,也更加危险不少,但是仓促修建的,还要什么自行车。

一道蜿蜒曲折的堑壕很快修筑成功,大头兵纷纷趴在里面准备作战。

与此同时,地平线上的黑影也在逐步逼近,轮廓渐渐清晰,那是官兵的队伍。

冲在最前面的,是塔盾手,高大的包铁盾牌可以挡住箭矢甚至是远距离的铳子。

紧随其后的,便是长枪手,透过塔盾的缝隙,隐隐可以看见长枪的寒光。

在后面,则是被藤牌手严密保护,分散在左右两翼的火铳手和弓弩手,再后面的位置则被士兵们遮挡住,完全看不出,李济民推测应该是炮兵。

数万官兵密密麻麻地聚在一起,遮天蔽日,摩肩接踵,只能看清楚最前面的情况。

额头上滴下汗珠,李济民的牙齿都在打架。

不只是他,在场所有起义军士兵都忍不住咽下口水。

能打赢吗?

简单的问题浮现在所有人脑海中。

“准备!”

熟悉的声音传来,李济民在指挥全军。

能!

老兵纷纷鼓励身旁的新兵,告诉他们伟大的总指挥当初是如何在绝对劣势的条件下逆风翻盘的。

拉动火绳,装填火药,手下士兵们准备就绪。

“咚咚咚——”

官兵战鼓声响起,与脚步声一起震得堑壕都在颤动,连带着士兵们的心也在剧烈地跳着。

随着官兵的步步紧逼,起义军士兵连阳光都感觉黯淡了很多。

“瞄准!”

架起枪杆,三点一线,迅速锁定住敌人盾牌下的脑袋。

距离越来越近,最前排的起义军士兵甚至能看清官兵的五官。

“开火!”

几乎同时,铜锣声响起。